《老冯视角》栏目开篇之后,西马场南里社区的许多党员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很多老同志对社区党委领导同志表示,要积极支持社区公众号和《老冯视角》栏目,把自己曾经在红色景点、名胜古迹看到的内容或自身经历过的重要事件及感想等推荐给《老冯视角》,与大家分享。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第四党支部苗凤和同志采写的《红色经典:福建泰宁红军街》。
《红色景点:福建泰宁红军街》
今年10月底,我随团来到有中国绿都之称——武夷山地区的福建省泰宁县。泰宁群山环抱,山上青松翠竹,山间溪水潺潺,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良好的自然生态让人流连忘返。
我经常自诩地理、历史知识较好,但当我走到泰宁县城的红军街时,才知道中国历史的厚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的苦难辉煌,我需要认真学习党史知识和追忆革命先烈的地方太多太多。
现今泰宁县只有14万常住人口,县城有4万多人,比北京一个大型社区的人口还少。但是就在县城的中心区域,至今仍然保留着一条完整的红军街,能够让人们沿着这条不算太长的道路追寻红色记忆。
泰宁,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丰厚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1931年6月,在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毛主席调整战略部署,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东方发展,即向东面进行战略挺进,直接推动了闽北、赣东、闽西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泰宁第一次成立了红色政权,是最早的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全县有5600多人参加红军并献出生命,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在红军街上补习了那段历史。中央红军在反围剿战斗中曾分为东方军和中央军,彭德怀和滕代远率东方军入闽作战,任务是“筹款百万,赤化千里”“把红旗插到福建去,开辟新的根据地”。我以前不知道红军队伍中有东方军的序列,而且是彭大将军担任司令员。东方军在战斗中不断取得胜利,红一方面军的总部东移泰宁,推动中央苏区东北方向的战线向前推进了五六百里,将闽北、闽西两块苏区通联一片,使泰宁苏区从敌我拉锯争夺的前沿阵地,上升到战略后方的重要位置。
我军威名赫赫的十大元帅中,就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七位红军时期的重要指挥员曾在泰宁生活和战斗过,可见这片土地有着多么鲜红的印记。红军街并不长,但他浓缩了我党我军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那段历史,让人印象深刻。
红军总部旧址也是朱德、周恩来同志的旧居,古朴端庄的大门之外不远处,有一口始建于明代的古井,原名叫做“儒学井”。红军进入泰宁后,经常帮当地老百姓挑水、打柴、扫院子,与百姓共同生活,结下深厚的情谊,赢得百姓的尊敬与爱戴。因此百姓将其更名为“红军井”,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泰宁前后游览了九天时间,这里山清水秀空气好,而这一切一切的美好,都来自革命先辈的奋斗与牺牲。正如红军纪念馆前言所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苗凤和
西马场南里社区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