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时期,康克清一方面积极发动妇女参加革命队伍,拿起武器与反动派浴血奋战;一方面按照党的安排积极努力地做好有关妇女儿童方面的工作。图为1937年,康克清在延安。

1937年,康克清和朱德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门前合影。

康克清(右)与贺子珍在延安抗大。
1937年年初,康克清根据组织安排,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加第二期的学习,并担任二大队女生队队长。

八路军总部旧址。

1938年,康克清和朱德一起视察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康克清随八路军一二九师奔赴五台山抗日前线,在八路军总部政治处任职,为抗击日寇和宣传八路军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7月4日,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分会成立,康克清、宋庆龄、邓颖超等15人为理事。本希望成为一名指挥官的康克清,为了保护养育战时将士的孩子和烈士的后代,选择挑起妇女儿童工作的重任。图为1939年11月,朱德、康克清与“重庆战地妇女儿童考察团”在山西武乡县合影。

1939年3月8日,在晋东南妇女救国总会成立大会上,康克清当选晋东南妇救会名誉主席。她深入发动群众,使枣林村妇女自卫队从19人迅速增加到35人。图为1939年朱德和康克清在晋东南。
1940年4月,康克清随朱德参加洛阳谈判,她的表现和才干得到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一致称赞,卫立煌将军送给她一把名为“掌心雷”的德国小手枪。图为康克清、任弼时、聂荣臻(从左至右)。

在洛阳返回延安途中,康克清应邀参加了西安新闻界和妇女界联合组织的一场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表讲话。这是康克清第一次在国民党统治区介绍华北前线和敌后妇女抗日斗争的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为1940年,朱德、康克清在延安窑洞办公。

1941年5月,康克清报名参加中央党校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个人思想、政治、军事文化水平,为日后继续投身妇女儿童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图为中央党校旧址。

1944年秋,康克清开始负责筹建延安第二保育院,她不辞劳苦,跋山涉水选择院址,四处奔波筹措经费。保育院建成后,第一批就收养了百余名孩子,他们亲切的称呼康克清为“康妈妈”。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康克清动员保育员及全体职工,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马背摇篮”队伍,顺利将孩子们转移到太行山解放区。图为康克清与保育院的孩子。

“七大”会场

康克清出席“七大”时的代表证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康克清作为代表出席了大会。9月,康克清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妇委会委员。

1946年5月16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中国解放区儿童保育委员会成立大会,蔡畅为委员会主任,康克清为副主任(后代行主任职务)。图为延安杨家岭。

延安保育院旧址原貌

康克清
1948年9月,康克清以解放区儿童保育委员会代主任名义,在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保教合一问题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