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1933年秋,当时只有18岁的红军女战士张茶清随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山区转移到川北,先在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被服厂工作,后又与这些被服厂的女兵参加了妇女工兵营。
为了扩大红军,当时任排长的张茶清和张正富、廖国清等女兵去恩阳河扩红。那天正逢赶场,街上人山人海,许多都是背着背篓来卖山货的童养媳。她知道这是宣传和扩大红军的好机会。许多人也好奇地打量着她们。张茶清往高处站,朝着人群大声说:“老乡们,我们是女红军!”她的话音刚落,站在她眼前的几个姑娘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她们看着剪着短发、腰间扎着皮带的张茶清,怀疑地摇摇头。张荼清见她们不信,便俯下身让她们看自己戴耳环的耳朵眼,她们这才信了。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张茶清直起腰大声说:“现在,我们妇女解放了。男女都一样,女人也能当红军。”
许多姑娘、媳妇瞪着好奇的眼睛看着精神抖擞的张茶清,目光中既有羡慕,也有疑虑。
张茶清搞过多次宣传,知道她们最关心什么,她以自己为例,接着说:“乡亲们,姐妹们,我是湖北黄安人。我父亲给财东当长工,累病了,我9岁那年他就死了。到我12岁,我娘又死了。我哥哥养不起我,就把我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和这里的童养媳一样,当牛做马,挨打受骂。红军一来,我就参加了红军。我们队伍里,像我这样童养媳出身的红军战士多得很,如今我们抬起头来,再也不受财东的剥削和公婆的打骂了。”
张茶清一席话,一下子打消了这些受尽磨难的农家妇女的顾虑,她们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张茶清忙着记录她们的姓名,报名参军的共有80多人。张茶清领着这些穿着补丁摞补丁衣服的姑娘、媳妇浩浩荡荡回到了部队驻地。妇女工兵营以这80多位妇女为主组建了妇女工兵营2连,张茶清当了连长。
她们的主要任务是给部队缝衣服,没有机器,全用手缝,每人一天做一套,布料都是打土豪时缴获的,什么颜色都有。布料用完了,她们就搞运输,背粮、运枪、运子弹,八九十里山路一天打来回,都乐呵阿的,无人叫累。
长征路上,张茶清率领全连女兵,每人背负五六十斤的东西行军。爬雪山时,牙齿冻得格格响,很多人倒下了,活着的人咬牙坚持了下来。
三大主力会师后,张茶清率全连到了红9军供给部,随西路军过了黄河。红9军在古浪附近的马营山与敌人遭遇,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张茶清和女战士们冲上火线抢救伤员。当时,医疗条件非常差,手术没有麻药,用刀子切开伤口,取出子弹后,用碘酒擦一擦,简单包扎一下就抬下去了。
战斗进行了一整天,红军的子弹越来越少。张茶清和李开英等女战士悄悄地绕到敌人背后,躲在树丛里。她们发现几个敌人赶着几匹马正往山上运子弹,她们出其不意地冲出来,撂倒了几个敌人,夺得了8箱子弹,为部队解决了大问题。
张茶清是在高台战斗中负伤被俘的。那天下午,当时随红5军行动的张茶清与部队一起被优势敌人包围了。战斗异常惨烈,连日征战,得不到必要补充的战士们与装备精良的敌人血战,渐渐地支撑不住了。
张茶清和战友们一起守着东门城墙,子弹打完了,便用石块、瓦片、砖头和敌人打。敌人进城后,双方展开了巷战。张茶清端着刺刀接连捅倒了两个敌人,她自己也被敌人砍中了头部,倒下了。不知躺了多久,她清醒了过来,往脸上一摸,满手是血。
她和100多个红军指战员被敌人关进了一座大庙。也许是看到她伤势太重,敌人没有把她带走。当地一位好心的老奶奶将她收留了,老奶奶一家祖孙三代精心地照料她。她的伤口疼得厉害,老奶奶的儿媳就用大烟土给她止痛;她行动不便,老奶奶和孙女就天天扶她上厕所。经过老奶奶一家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张茶清的伤口渐渐愈合了。为了不连累老奶奶一家,也为了早日归队,张茶清告别了老奶奶一家,独自步行300多里寻找部队。最后,被马匪骑兵抓住,押送到青海西宁被服厂做工。
后来,张茶清在一个工人的帮助下,女扮男装逃了出来,继续寻找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