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提要
困牛山红军壮举蕴含的革命精神,是红六军团先辈们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创的以“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为具体体现的重要革命精神,拥有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珍贵的精神财富。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崖文宇 摄)
困牛山红军壮举基本史实
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准备到黔东革命根据地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掩护和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10月7日,红六军团途经石阡县甘溪镇与国民党军24个团发生遭遇战,红军损失惨重。
10月16日,红18师第52团为掩护红六军团主力南撤转移,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带领下,将围追堵截之敌拖到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在对敌斗争中伤亡很大,师长龙云带领200余名红军战士探寻转移道路,100余名红军战士留下阻击追敌。掩护师长龙云等突围后,田海清带领战士们且战且退至一段200余米长的绝壁,四面高山环抱,三面临河,地形险恶。此时,红18师第52团已陷入绝境:前方黔军在困牛山一带拦截,后方湘军和民团紧追不舍,左右都是悬崖峡谷,四周高地均被敌军占据,在敌军中还夹杂有很多穿百姓衣服的人。这些人一部分是当地民团,另一部分是在山上躲兵祸却被意外裹挟的老百姓。连日苦战加之拉肚子,红军战士十分疲乏,仍然临危不惧,与敌人殊死战斗。狡猾的敌人故意胁迫百姓走在前面,就这样,红军战士被步步紧逼,退到虎井沟的一段悬崖边。
红军连续激战两个昼夜,弹尽粮绝,田海清团长中弹牺牲,最前沿的战士已经与敌军展开了肉搏。危急时刻,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红军战士抱定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的决心,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战士们的目光投向了树木掩映的河谷深渊……
眼看着红军没有子弹,敌人一边叫嚣着“投降吧,饶你们的命。”“赶紧投降,有好吃好喝。”一边从高坡恶狠狠压下来,打算多抓几个俘虏领赏。然而,让他们做梦也不敢相信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个红军战士纷纷砸碎枪支,义无反顾地跃下70余米高的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举世罕见的英雄壮举和爱民壮歌。
此刻,残阳如血,万籁俱寂。
跳崖的红军战士中,绝大多数当场牺牲,只有10余人被刺蓬阻挡幸存,为当地百姓所救。
红军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换百姓的生命,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其中绝大多数连姓名也没有留下!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就是红军战士,这就是共产党人。困牛山战斗是红军长征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缩影,困牛山红军壮举展现了永留后世的伟大长征精神。
困牛山红军战斗纪念雕塑(朱进 摄 贵州图片库供图)
困牛山红军壮举蕴含的革命精神内涵
2021年3月1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专程来到位于石阡县的困牛山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甘溪遭遇战、困牛山战斗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谌贻琴说:“学习这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历史,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这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是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的鲜明体现,给我们留下了榜样的感召、信念的指引、精神的滋养。”
绝对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对党忠诚,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从实践层面去把握、去坚守。
从甘溪遭遇战到困牛山突围,对红六军团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困牛山战斗是英勇的长征先遣队胜利图存的战斗,同时也是粉碎敌军“会剿”和“歼灭”企图,主力胜利突围出石阡的关键战斗。红18师第52团拖住大部围追堵截之敌,他们“付出一定的力量、一定的代价来抗击敌人,保证主力安全突出重围”。困牛山战斗的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没有一个人叛变,没有一个逃兵”,毅然集体纵身跳崖,以对党绝对忠诚之心,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换来了红六军团的绝处逢生。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践行了对党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不顾牺牲,最根本在于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坚守。政治上的坚守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员干部更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当前就是要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对党忠诚的最好体现。我们要坚决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认清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命令坚决到位,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忠诚于党,时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于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用党员干部应有的模范形象凝聚力量助力发展。
信念坚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一个人有信念,就会为追求真理和实现目标而勇往直前,乃至牺牲自我。因此,理想信念能为人的生存发展确立坚定的价值导向,是统率人的行为和灵魂的精神皈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言论和行动。”
红六军团在与敌血战过程中,前进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深山峡谷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无所畏惧的信念,坚定地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身陷重围冲不出去,就纵身跳崖,壮烈牺牲。他们依靠的就是为天下穷人谋幸福的崇高理想,靠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这种坚定的信念引导他们勇往直前,敢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新的长征路上,无论我们面临何种困难挑战,只要坚定理想信念,胸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一定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勇于牺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境界。镌刻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大厅墙上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12个苍劲大字,道出了红军制胜的密码。其实,不只湘江之战,在整个长征中,红军都是靠“三个勇于”精神开辟前进道路的。
红18师第52团就是勇于牺牲局部、顾全大局,牺牲自我、保全胜利的可歌可泣英雄事例的典范。为掩护红六军团主力部队突围,红18师第52团自10月15日板桥与敌交战,10月16日断后在关口被截,并牵敌西走困牛山至困牛山血战结束,与敌苦战两昼夜,完成了掩护红六军团主力突围的艰巨任务,付出了代价。那种舍生取义的壮举,体现了红六军团广大指战员的决战勇气和牺牲精神,正是红军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令敌人胆寒,化困难为垫脚石,铺平了通向胜利的道路。当前,我们党正带领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努力奋斗,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必须大力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
赤诚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伤被敌胁迫的百姓,毅然跳崖,这是红军将士爱民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生死关头,红军宁愿牺牲自己,宁愿跳崖,也不愿误伤一个老百姓。困牛山红军精神深深地感染着百姓,人民誓死拥护红军,他们不顾自己和家人安危,冒死救助红军、传颂红军、怀念红军。跳崖幸存者之一的陈世荣回忆说:“红52团为了拖住湘军、黔军和地方民团土匪,战斗十分激烈,400多人全被打垮。我第二天清晨从虎井沟爬出来,在水井坳又被民团捉住,将要被杀,黄承会老人说‘他还是个娃娃,你们杀他做哪样?杀了是滩血’,才得保救下来。陈国善收养,才有我今天这条活命。”蔡应举、滕久权、安天明、姚祖华、张著明等附近群众,见证了红军跳崖的壮烈,救护了不少红军。
红六军团西征途中所开展的群众工作和大量宣传,特别是红军舍身为民、集体跳崖的英雄壮举,扩大了党和红军在沿途群众中的政治影响,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深入人心,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红六军团在石阡及其周边的转战活动,宣传了革命道理,让百姓知道世上有为穷人谋幸福的队伍,认识了红军,这也为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再次进入黔东打下了群众基础,播下了革命火种。
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陈曦 摄)
困牛山红军壮举的现实意义
困牛山红军壮举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昂扬向上的黔东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1934年10月,在石阡县困牛山战斗中,红军将士面对围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集体跳下悬崖,展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要发扬和继承困牛山红军壮举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概括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鲜明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困牛山红军壮举蕴含的革命精神是黔东革命精神中的宝贵财富。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与困难作坚决斗争,我们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忘记初心就是忘本,就会失去作为共产党员存在的资格。当前,贵州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决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在新征程上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更加需要进一步感悟初心使命,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我们党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干事创业精气神足,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发愤图强,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人间奇迹。共产党人是始终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共产党人要发挥出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共产党人在坚定理想信念的道路上,需要以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党性意志,以强大的学习动力逐渐培养起自身良好的实践和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坚定不移地坚持理想信念的科学发展道路。
弘扬革命先辈勇于牺牲精神。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新形势下,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困牛山壮举蕴含的革命精神,彰显共产党人的道德高度,以精神的力量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敢于牺牲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100年来,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依靠的正是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困牛山红军战士用生命诠释了信仰信念的力量,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现在,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仍然需要发扬敢于牺牲、不怕牺牲的精神,高擎起忠诚担当的精神火炬。对党绝对忠诚,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不顾身,才能在利益的天平上分清孰轻孰重。困牛山是“忠诚山”,红军战士跳涯壮举以对党绝对忠诚之心,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党员都要铭记入党誓词: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牺牲一切”意味着没有讨价还价、没有特殊利益。我们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就要牺牲“小我”,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上,使勤俭自强精神真正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无价之宝。
坚守为民服务的本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这是我们党的显著特征和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赤诚为民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只要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我们党就一定能够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任何困难,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就能够让人民的江山坚如磐石、安如泰山。我们这个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系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推荐阅读/
《当代贵州》理论思考丨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振兴
《当代贵州》理论思考丨毕节高质量发展:跨越与转型
来源丨《当代贵州》2022年第36期
编辑丨张蕊 陈美伊
编审丨刘跃
审签丨吴文仙
更多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