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李 嘉 祺
萧华,年仅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兴国暴动。不久,萧华被选为团县委组织委员。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萧华也作为青年团的干部参加了学习。年底,他被推选为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承担起了在全县组建团组织的工作。他和团县委的同志用10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县14个区,在每一个区建立区团委,每一个乡建立团支部,团员由几十名发展到1000多人。在担任兴国团县委书记期间,萧华把兴国县的共青团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1930年7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兴国,听说兴国有个年轻的团县委书记名叫萧华,工作搞的挺不错,就找他谈话。萧华把兴国共青团的工作情况详细地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了十分高兴,特别欣赏他的精明强干和组织能力,点名将他调入红一军团专门从事青年工作。
萧华到红军部队后,先担任中共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跟着政委罗荣桓学做红军的政治工作,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把红四军各级的青年工作普遍开展起来。萧华和大家一起每次战斗都要组织战地鼓动,在火线上开展政治工作,组织青年突击队,挑选最优秀的青年团员带头冲锋、攻坚,有力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1933年春,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又调集数十万大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面对这一局势,萧华在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向少共中央局提出了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少共中央局的赞同。在少共中央局领导下,中央苏区很快建立了一支由青年团员组成的“少共国际师”。萧华接替冯文彬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委。他与师长吴高群(吴高群牺牲后,师长先后为彭绍辉、曹里怀)率领这支年轻的队伍,投入到反“围剿”的战斗之中。在闽北拿口一仗,歼敌300余人,为此,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特地发来电报,称赞他们这次战斗是“铁拳初试”。从此,“少共国际师”作为苏区的一支青年劲旅和主力部队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革命根地据屡建奇功,成了闻名苏区、威震敌胆的英雄部队。在配合部队扼守黎川附近隘口的战斗中,萧华等面对敌人的强大炮火,指挥沉着,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顶住了国民党陈诚、罗卓英率领的王牌十一师的反复进攻,给进犯建宁之敌以迎头痛击。
黎川战斗后,“少共国际师”先后参加了团村战役、驿前战役,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拼搏。仅团村战役就击垮敌人3个主力师。1934年秋,“少共国际师”接受了掩护红军转移的任务,在石城保卫战中,表现出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这一仗打得极为壮烈。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最终丧失,红军不得不撤离中央苏区,踏上了长征之路。萧华和曹里怀师长率领少共国际师(正式番号为红一军团第十五师)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END
编辑 | 郭春霞
一审 | 朱伟民
二审 | 赖瑞远
三审 | 郭和生
扫码关注我们
校园资讯 师生风采 家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