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名红军战士,穿戴着整齐的军服,一夜之间全部在睡梦中“神秘”牺牲;毛主席震怒,周总理两次调查,半个世纪过去了,却依然没有结果;为民办实事,工程师进村验水,意外解开了尘封了54年的历史悬案。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桩惊天的命案,现场没有血迹,没有打斗,没有伤痕,到底是何人所为?有用了怎样不为人知的手段,可以悄无声息得,让300多名经久沙场的军人,一夜之间全部毙命,怎样的手段可以如此天衣无缝?
1935年10月7日早晨,宁夏南部山区的六盘水山脚下。
一名通讯兵拿着一张急报,火急火燎地赶到了毛主席面前,急报内容竟然是:昨晚驻扎在耿湾镇的300多名战士,全部突然死亡,无一幸免,原因不明。
顿时,毛主席心如刀割,一时情绪复杂,沉痛而震怒。当时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此地,只剩下7000余名战士了,他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士,更是红军的精英,可在一夜之间,仿佛集体睡着了了一样,长眠在了六盘水山脚下。
于是,毛主席下令彻查此事!哪知道,这一查竟然用了54年,才找到了真凶!
01命案发生的背景
1935年的10月,红军的长征行至宁夏南部山区六盘水,这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一座山,翻过这座山,距离红军的目的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就很近了。
蒋介石深知六盘山军事战略地位的关键性,于是,为了切断红军北上的道路,他在六盘山地带布下了三支军队,分别是负责从后面追击的第八师,在前方负责拦截的东北军,以及从侧翼穿插的骑兵第七师,形成了三路包抄红军的局面。
在此局势下,红军主力想要突围,只能选择兵分两路,一边打一边战略性转移,急速向六盘山山脉的主脉方向行进。
时间来到1937年10月6日,红军在六盘山的青石嘴遭遇了骑兵第七师的围堵,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时胜负难分,国民党第七师将领何国柱,眼见无法短时间内拿下青石嘴,于是命令军队原地整顿休息。
正是何国柱的这个命令,给红军取得胜利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红军将领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敌人的状态不好,于是,迅速调整战术,由左权和林彪两位将军带领一纵队战士,突袭了第七师,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第七师只好边打边退,红军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这场战役后,毛主席率领红军,快速翻过六盘山,于当天晚上赶到了六盘山脚下,这里面就有一支300多人的队伍,选择在一个叫耿湾镇的地方驻扎休息,准备第二天同主力部队会合,继续北上。
此时,经过前一天的激战,再加上急速行军,很多战士已经精疲力尽,他们随身携带的水早已喝光,为了喝水,他们只好派代表,进入当地的村庄讨水。
结果,由于耿湾镇的老百姓们一直生活在深山中,见到全副武装的战士,错误的以为他们是附近山里的土匪,全村村民,家家户户紧闭大门,没人敢给红军提供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无奈之下,红军战士只得自己在附近寻找水源,没有过多久,他们便找到了一处山泉,于是,战士们全部集中在一起,排队取水,喝饱后,原地驻扎休息。
哪知道,这一休息,300多名战士就再也没有醒来,便有了开头那诡异的一幕,300多名战士没有任何打斗、挣扎的痕迹,佩戴着武器装备一脸平静地躺在地上,集体没有了呼吸!
02先后四次追查真凶
领袖大怒,成立专项组,彻查这桩离奇的命案。
为此,主力军队在耿湾镇停留了数日,在命案附近,仔细侦查,经过几日地毯式地搜寻,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此时,国民党追兵依然在穷追猛打,红军迫不得已在侦查没有结果后,毛主席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下令就地安葬300多名战士,并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后,踏上了继续北上的道路。
这是对命案的第一次侦查,以毫无线索结束。
10月19日,红军终于抵达了长征的目的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吴起镇,并与十五军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此后,毛主席到达延安,再次成立了调查小组,命令他们再次重返现场展开调查。这时候,距离命案发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了了,调查小组驻扎在现场,经过几天的严密调查,最终还是没有发现任何对案件有帮助的信息。
第二次的调查,以没有信息而告终。
这时候,毛主席想起了周恩来总理,善于从复杂的案件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于是,周恩来总理接过前两次调查,形成的全部案卷,开始从国民党特务入手,重点调查了当时活跃在附近地区的特务,经过逐人筛查,还是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这三次调查同前两次一样,没有结论,没有找到原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毛主席依然没有忘记这桩案子,再次让周恩来总理负责调查这桩已经搁置了13年的悬案。这次周恩来总理扩大了侦查范围,在全国范围内调阅国民党特务的卷宗和案件信息,希望能找到凶手,可是,翻遍了全国所有的有关档案记录和资料后,还是一无所获。
在周总理调查期间,毛主席一有时间,就会督促地方政府继续调查这个案件,但是历经几十年时间,都毫无进展,这成了共产党人心中的伤痛!
四次调查居然毫无线索,令人匪夷所思,直到毛主席去世,也没有等到答案。至此,这桩案件成了众说纷纭的一桩悬案。
03历史悬案真相大白
直到1989年,这桩已经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历史悬案终于有了转机。
此时,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为了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准备在当地投资建厂,决定对当地的土壤和水源进行采样分析。于是下令兰州军区工作人员对当地水质进行勘察,巧合的是,他们来到了耿湾乡,也就是300多名战士曾经驻扎过的耿湾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巧的是,这支队伍中正好有水文地质专家,他们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对小镇附近的一眼山泉进行了取样,并带回了研究所进行水质分析。
经过对样品的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发现水中的一种微量元素:钾的含量超标,如果这种钾离子超标的水,被一个人长期饮用的话,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工作人员提出了解决方案,计划对当地的钾离子超标水源进行科学处理,以便符合饮用水标准。与此同时,他们再次返回耿湾乡,想调查了解当地居民,有没有出现过,因为长期饮用泉水造成的病患,以便病患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也正是这次了解村情和民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王学印从村子里的老人口中,听到了关于红军长征途中,300多名战士离奇死亡的事情,于是,他向当地的老人详细了解了当时的情况。
在听到300多名红军战士,当时全部喝了此次取样的泉水时,王学印与同行工作人员商议,觉得当年的悬案可能与这里的水质有关,于是立即向上级领导请示,希望可以翻看当年的案卷,了解更多信息。
在当时的卷宗中,他们发现,也曾经有人假设过,是因为食物中毒造成的集体死亡,但由于当时不具备技术条件,所有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就把案件的侦破方向主要集中在特务身上。
水质专家们提出了一种可能,会不会是因为当时的红军战士,饮用了泉水后中毒身亡呢?
可是,这个假设似乎难以成立,因为当地的居民一直在喝泉水,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喝水,而造成死亡的事件。
为了找到答案,王学印和工作人员第三次来到了耿湾乡,再次对那眼泉水以及附近的水源都进行了取样。
在取样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两个奇怪现象,一个现象是这里的泉水与上次取样的时候有了变化,那就是泉水中每隔一会儿,就有白色的气泡冒出来,与正常情况下泉水造成的自然气泡不一样。
而另一个现象则出现在空气中,这次的空气中夹杂着刺鼻的味道,王学印等人凭借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山泉附近的地下极有可能存在矿物能源。
顺着这个方向,很快,他们就发现了端倪,原来这里的地质与其他地方有区别,出现了断层现象。
这一发现就意味着,这一眼泉水的下面分布着石油,石油会释放出一种叫氰气的气体,它会顺着地质断层进入泉水中,与泉水中的钾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了一种形态,与白糖相似的晶体物质-氰化钾,它可以融化在水中,仅仅只需要50微克,也就是比小米粒还小的一丁点,就可以杀人于无形。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当地的老百姓,正常饮用泉水就没有事,而换成了红军,就成了砒霜了呢?
难道真的是有谁精心谋划了这一切,故意投毒害死了300多名红军战士?
为了进一步调查事情的真相,得到权威的答案,于是,工组人员将泉水的样品,送到了权威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了答案。
原来石油中的氰气,流出是有规律的,每隔十几年才会有大面积冒气泡的现象出现,每当此时,泉水上方就有很难闻的气味,当地老百姓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象征,他们就会停止饮用泉水。而人生地不熟的红军战士,恰巧遇上了大面积氰气冒出的时候,加上当时战士们经过激烈的苦战,早已身心疲倦,又口渴难耐,就忽略了空气中的味道,结果酿成了悲剧。
至此,这桩54年的悬案终于找到了真凶,原来不是人为,而是大自然。有人感慨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也有人感慨命运弄人,若是没有那么多巧合凑在一起,怎会出现这桩让人悲痛不已的命案?
世事无常,战士已逝,但他们走过的路,爬过的山,打过仗我们会永远记着,他们心中信仰的那抹中国红,也早已深深融进了我们的骨血。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与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所有归内容所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