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给我军一千多位高级将领授衔,其中有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5位中将,1360位少将。
评定军衔设置了标准和一些硬条件,按照这些标准和条件,将有近3000个老红军只能评为“校”以下军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些老红军年龄普遍较大,有一些老兵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是普通士兵,或者只是中、低级军官。
老红军们都经历了漫长的革命岁月,身经百战,百死一生。
可以这么说,每个老红军都是“国宝”,于情于理,都应给予他们应得的荣誉。
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给他们评定军衔,几乎所有评委会成员都觉得不妥,感情上过不去,情理上说不通。
可是,有“标准”摆在那里,岂能随意更改,这可怎么办?
给我军将领授衔,是新中国对有功之臣的“论功行赏”。
这是我军第一次授衔,可谓开天辟地第一次,其中有许多特殊之处:
有12位残疾军人成为开国将帅,他们是:
刘伯承元帅,彭绍辉、贺炳炎上将,余秋里、晏福生、钟赤兵中将,童炎生、左齐、彭清云、陈波、苏鲁、谢良少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几十位少数民族人士被授予共和国开国将军军衔,他们是:
粟裕大将,乌兰夫、韦国清上将,阿沛·阿旺晋美、廖汉生、万毅、覃健、朵噶·彭措饶杰等37位中将。
有十几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授予新中国开国将军军衔,他们是:
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上将,孔从周、曾泽生中将等15人。
有数位归侨被授予共和国开国将军军衔,其中包括:
菲律宾归侨叶飞上将;新马归侨庄田、卢胜中将和吴克之、陈青山少将;澳大利亚归侨曾生少将;印尼归侨叶松盛少将等。
还有一位外国人被授予新中国开国将军军衔,他就是越南人洪水少将。
新中国开国将帅中还有唯一的一位女将军,她就是“当代花木兰”李贞少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那么,这3000个老红军战士的军衔应该怎么评定呢?能不能特事特办,也给予特殊的处理呢?
评委会向中央汇报了这一特殊情况,马上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经过中央领导商量,一道特事特办的“指导意见”发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老红军,不下校”。
寥寥六个字,表明了国家对这些老红军战士的肯定,也彰显了新中国对老红军战士们的感恩和铭记。
于是,这3000名老红军战士统一被授予了共和国少校军衔。
其中,有一位少校已经是77岁高龄,年龄比朱老总还大了8岁。
这位“高龄少校”名叫蒋维平,是河北省房山县人(现在属于北京市管辖)。
蒋维平早年先后在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所部当过兵,官至副团长。
1930年,他离开军队回到老家,以学医种地为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卢沟桥事变后,蒋维平毅然投身抗日,曾经担任宋哲元第29军第3师管马处主任委员。
第29军解散后,蒋维平再次回到老家,重操旧业,开西药店维持生计。
1938年,八路军第120师359旅经过房山,60岁的蒋维平见八路军缺医少药,尤其缺少医护人员,他毅然决然,带着儿子和全部药品参加了八路军。
蒋维平没有扛枪杀敌,他把病床当成了自己的战场,不遗余力地救治伤员,成为八路军战士的“保护神”,深受战士们的信赖和爱戴。
蒋维平曾经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分院长,几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还受到了主席的亲自接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43年,蒋维平被评为旅劳动英雄和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
建国后,蒋维平历任察哈尔军区直属医院、华北军区张家口医院、北京军区张家口第251医院、中国国际白求恩和平医院副院长等职。
1955年,蒋维平被授予少校军衔,还同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三级解放勋章。
在出席授衔仪式时,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蒋维平一直留着大胡子,上级领导告诉他,参加授衔仪式时,所有与会人员必须军容严整,所以,不剪掉胡子肯定是不合适的。
蒋维平这下犯了难。
没想到,这个情况被主席知道了,他笑着说:“情况特殊,就让他留着吧。”
于是,在特意为老红军安排的授衔仪式上,蒋维平成了现场岁数最大、唯一一个留着大胡子参加授衔仪式之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蒋维平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年长的少校。
1964年7月12日,蒋维平在张家口251医院病逝,享年86岁。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与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所有归内容所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