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四)《通江女红军》

学习贯彻二十大暨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馆藏红色文献展——“文献中的红色记忆”

前言

1932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由通江县两河口镇入川,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并从红军中抽调一大批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组成红军工作及宣传队携带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关于土地革命》的布告和《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怎样分配土地》等油印小册子,深入各地农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党、团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苏区的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工作,就此应运而生。期间,油印出版了党的“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1931年中华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劳动法令》(草案)以及《干部必读》《共产党》《苏维埃》《红军》《少年先锋》等报纸及《红军画报》《共产主义ABC》等出版物,并相继在通江、毛浴镇等地建立了阅报室,通过读报、宣讲的形式起到了发动和组织群众、推动根据地建设的积极作用。
为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全民阅读”,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馆特举办“学习贯彻二十大暨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馆藏红色文献展”,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动的方式,展出自1959年至今出版、收藏的红色文献共150册(件),愿以此形式告慰革命先烈,踔厉奋发续写新征程上的新篇章!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四)

《通江女红军》

通江女红军 /彭俊礼主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本书主要内容:1932年红军入川后,在川陕苏区两年多的时间里,在苏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我党我军史上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妇女独立营。当年仅有23万人的通江,就有5万多余人参加红军,其中女红军人数多达万余人,她们抛头颅、洒热血,跟着党征战四方,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巾帼壮歌。

川陕苏区的妇女状况/何光表 ,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3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真实记录了川陕苏区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妇女参加红军的情况。

巾帼壮歌——川陕苏区女红军纪实/李芝兰 编著,——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8

390页,880 *1230

本书主要内容 : 作者通过多年广泛搜集、挖掘史料将川陕苏区妇女独立团及其成员的亲历、亲闻、勤俭的史实编撰成册,真实再现了她们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琴韵千秋 /王敦贤、张学明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294页,700mm*1000mm

本书主要内容: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记述了通江县革命女英雄张琴秋的英勇事迹,介绍了她在革命战争及和平建设时期的出色成绩,表现了她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

张琴秋传/李蕾 杨雪燕 著,北京—长征出版社,2012

本书主要内容:张琴秋(1904-1968)浙江桐乡人。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等,为鄂豫皖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西路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红军女将领。作者以自己积累的大量的书籍、档案史料作基础,梳理了张琴秋跌宕起伏的一生经历,廓清了许多有关张琴秋的误传,对张琴秋的成长和贡献,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介绍。

寻找女红军 /冰山著,—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

本书主要内容:这是一本特殊的游记,读它可以领略祖国壮丽的河山,可以较全面地了解红四方面军八千女红军战士的命运,她们的爱恨情仇,还可以了解革命老区解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在看似轻描谈写的叙述中,讲出了一段厚重的血泪史。

上期回顾: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三)《川陕苏区历史研究》

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系列丛书

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 (一)《川陕时期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