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战将,威震敌胆
温州党史人物
百年初心,红心向党
★
前
言
★
“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
“今天,谈起英烈,人们会自然想起他们用热血染红的旗帜,想起他们身上熠熠闪光的红色精神。这些精神是信仰的种子、制胜的密码,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军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
——《解放军报》
致敬先烈
今天我们讲述的是革命先烈
雷高升的故事
为革命英勇就义
01
人物简介
(图片源于网络)
雷高升(1901-1932),原名施德彰,瑞安大南小垟村人,儿时被施姓人家收为养子,读过私塾与高小,后来到瑞安县城、温州等地当学徒。1926年1月,在温州鹿城布厂当工人时,加入共产党,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当选为永嘉县(即温州)总工会主席。“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组织农民武装斗争,曾任红十三军第一团团长,经历多次战斗,英勇善战,威震敌胆。红十三军受挫后,任代理军长,坚持斗争。1932年,在永嘉楠溪岩头被捕,就义于温州紫福山。
革命信仰重于泰山
02
人物经历
(图片源于网络)
1
倡导温州工人运动<<
鹿城布厂是当时温州三大布厂之一。1924年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后,派党员在该厂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雷高升积极参加,是厂里的工运骨干。
1926年1月,他被吸收为共青团员,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为了反对资本家廉价雇佣女工以代替男工,并减低工资,在“温独支”领导下,雷高升带领工人向厂方提出“男女同工同酬,恢复减低的工资”等要求,遭厂方拒绝,于是,他发起组织永嘉染织业工会,联络各染织厂工人联合罢工。经过半个多月的罢工斗争,终于迫使资本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次罢工的胜利,对温州工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26年下半年,雷高升被推选为永嘉县总工会主席。县总工会成立后,召开了纪念“二七”大罢工和各产业工会成立大会;北伐军进入浙江时,又组织工人迎接北伐军进占温州。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工人的觉悟,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工人运动的发展。
2
威震敌胆<<
攻打平阳县城的军事行动失利后,雷高升带着队伍撤回到永嘉西楠溪。在浙南中心县委领导下,红一团又重整旗鼓,将队伍扩充至3000多人,整编为一个师的建制,由雷高升担任师长。
1930年8月31日,雷高升和陈文杰一起,率红军主力攻下缙云县城,歼敌1个营、2个连后,在城内住了几天,宣布成立县苏维埃政府。
敌人大起恐慌,从四处调集兵力包围缙云县城,雷高升率部突围后,回师永嘉。紧接着,他又率部攻下瓯渠镇,红军没收了地主豪绅的浮财,烧毁了田地契据,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拥护。
3
被捕牺牲<<
雷高升等人于1932年5月23日到岩头,集中在东宗祠堂里。敌人以“点验改编”、分别拍照“留念”为名,将红军干部和战士分开。接着,突然下令集中在四房祠堂里的13名红军干部放下武器投降。雷高升等始知上当,立即拔枪反抗。结果戴家业、章华、戴元谱、陈云歧、章茂宏、胡黄金等9人当场被打死,雷高升等被擒。集中在另一处的战士听到激烈的枪声,知道情况有变,便四散奔突。敌人用机枪扫射,当场又打死10余人。这就是红十三军历史上的“岩头事件”,当时红军遇难的共有22人。
5月28日,雷高升在温州华盖山刑场从容就义。临刑前,敌人用人力车拉着他在街上示众,他一路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小我大我 ,不辨自明
03
信念坚定,毫无私心
1931年6月,雷高升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之后,回到浙南集结红军旧部,志在重图大举。当时雷高升的妻子正在上海养病,为了不使妻子担心,雷高升瞒过她,秘密潜回浙南。妻子发觉后,写信责问他,他回信说:“家庭重要,楠溪的革命大家庭更重要。自己既挑起了这副担子,就放不下了,既然干起来了,岂能半途而废!”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素材整理:生环学院党员服务中心
本版编辑:武清扬
初审:李昕乐 史奕睿
复审:郑希羽
终审:刘纪峰 陈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