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镇地处南羊山腹地,东与湖北省郧西县接界,南与双河镇相邻,西与小河镇接壤,北与镇安县茅坪镇相连。辖域面积155平方公里,6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3200余户1.2万余人。境内红军纪念馆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陕西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红军纪念馆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红军镇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努力在发展理念上做好融入与服务,在产业布局上统筹传统与新兴,在民生福祉上兼顾优质与均衡,聚力攻坚之势引领乡村大发展,坚定崛起信心实现乡村新跨越,汇集各方力量推进工作大提升。
以深化“三治”为重点,锻造“红班子”
秉承“红色即民生”的发展理念,聚焦“锻造红班子、发展红产业、培育红民风、讲好红故事”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建设“五区三馆一中心”,把史料史实转化为教材、把革命遗址遗迹转化为课堂、把红色历史转化为课程,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打造红色教育高地。
以“两强一好”示范体系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四个清单”制,按期对各支部季度清单所列内容进行督查,年度对党支部书记进行述职评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以推行“三联”为抓手,壮大“红产业”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红仁核桃产业园区
红军镇审时度势,结合镇情实际,经多方考察调研后决定在丰积社区启动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建设,流转农户土地200亩发展红仁核桃,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政府出资、能人管理、群众受益”的经营模式抱团发展,建立村集体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每年可带动当地群众120人务工,盛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300余万元。深化“三联”工作机制,按照“特色种养+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的发展思路和“园区拉动、能人带动、集体驱动”的发展模式,提升以甜杆为主的优势产业,壮大以猪牛羊鸡为主的传统养殖业,发展以红仁核桃、五味子等为主的特色林业。开发娘娘洞溶洞、郭家沟漂流等观光旅游业,把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定粮食、油料、蔬菜类作物播种面积,切实保障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
以锚定“四线”为准绳,擦亮“红名片”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时下,走进红军镇,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在青山绿水间若隐若现,人间的烟火气与美丽的大自然实现了完美交融,浓郁文明的乡风,已植根于群众心间。
环境整治示范点
创新推出群众“主线”、强化监督“辅线”、规范村级“划线”、兜牢政府“底线”“四线”工作法,号召老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全面清理“五脏”,扎实整治“八乱”,有序推进“三改”。把“美丽庭院”作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精神文明水平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地清洁庭院卫生死角、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及时处置生活垃圾等,外筑美丽“大家”,内塑美丽“小家”。成立创评小组,根据量化评分细则,定期对“美丽庭院”示范户进行回访、打分、复核,使“美丽庭院”创建形成长效性、常态化机制。
以学通“四史”为方向,讲好“红故事”
组建“学党史颂党恩”红色动力宣讲队、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巡回村组院落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变“讲述”为“互动”,确保党史知识、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广大群众中迅速“热”起来、“火”起来。联合延安精神研究会、市委党校专家、学者等召开研讨会,深挖红军精神内涵,讲好红军镇里的新故事老故事。开通红军村红色直播间,开设“学党史映初心”等专栏,为广大干群学习教育增添红色“味道”。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承继英雄志愿,凝聚拼搏力量,红军镇将沿着英雄的足迹,奋力谱写现代化宜居宜业和美红军新篇章。
–END-
作 者 :强文博|编 辑:樊 帆
责 编:张伟 |编审:巴远君
总编辑:何升林
投稿邮箱:xyne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