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渭小少先队˙红领巾云讲堂】党的故事我来讲(八)——最小女红军——红小丫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党的故事我来讲(八)
——最小女红军——红小丫

一条红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着一个红色的理想,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亲爱的队员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微声笑语”红领巾广播站“党的故事我来讲”特别栏目,我是今天的播音员,来自四七中队的张艺千。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最小女红军—红小丫。
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大家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因为他加入红军时才九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他人小,别人走一步,他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所以大家叫她红小丫。
在他不满11岁的时候,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地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他摇摇头,走了十多里地后,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上。大家心疼她,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给宣传队讲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王新兰蛮有信心地说:“爬得过去”。徐军长调侃道:“山上冷得很呀,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呀?”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儿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白雪皑皑冻煞人呀,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舞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得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油走,
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
“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
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
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
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最小的队员先上山,大的再坚持一会儿。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两半,十分壮观。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做“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十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我们要纪念长征,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他让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与患难与共。长征中,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我们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今天的广播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微笑”小主播

个人简介:

张艺千,渭南小学四年级七班学生。性格活泼开朗、爱畅游书海、爱驰骋篮球场,爱享受美食,爱做各种奇异的手工,如能交一位挚友,也是心中一件乐事。总能用书中的故事和道理去,洞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美 编:李 琼
审 编:樊 蕊
审 核:赵 萍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