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讲好红色故事 传播文明新风丨(三)迎接红军到来,配合开展打土豪斗地主活动

万山,是一片红色热土。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万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涌现了一大批英勇人物和仁人志士,产生了耳熟能详和鲜活生动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画卷。

今日起,微万山公众号平台推出“万山红色故事”栏目,讲述万山红色故事,铭记革命斗争历史,弘扬万山革命老区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开创美丽万山现代化建设新未来的征程中。

3

迎接红军到来,配合开展打土豪斗地主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命令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转移至湖南中部去开展广大的游击战争,创立新的苏区并取得与黔东革命根据地红三军的可靠联系,以造成江西、四川两苏区的紧密联结。

湘、桂、黔敌为阻止红六军团与红三军的会合,在三穗、镇远、石阡、思南等县设防,共投入24个团的兵力,妄图将红六军团夹击消灭于乌江南岸。此时,中央军委并未掌握这一军情,而再三电令红六军团继续向省溪、铜仁、江口等县前进,不同意红六军团渡过乌江向西挺进。在这种情况下,红六军团只得掉头向石阡县疾进,而闯入了敌军布下的天罗地网。

是年10月上旬,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为了早日与红六军团会师,派出某部战士100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由松桃经凤凰边境进入省溪县的云场坪、瓮慢、深冲后,然后分兵两路向省溪县城挺进:一路由金家场、梅子溪、来阳坪、洋行人城;另一路由下溪、六田坪、报溪、大水溪,上云南梯入城。当时敌县长逃离县城,由秘书科科长代理县长一职,省溪纵队第二支队长罗殿清(罗殿清的公开身份是省溪县公安大队长)设宴接待,热烈欢迎红军到来,席间,红军战士赠送罗殿清长枪8枝、手枪2枝。这次红三军到省溪县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接应红六军团。

正在黑洞子当管班的姚玉清,深知工人和农民的疾苦,抓住红军到来之机,立即指挥中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姚祖龙带领红军抄了当地大土豪、德益和砂厂厂主陈万顺的家,将其财物分给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工人和农民。第一支队长姚林芝带领来阳坪群众给红军送米、送菜、送柴;新庄组吴天赐、吴隆愿、吴黑子等人也纷纷送粮食到万山给红军吃。赶场坝姚本长、吴代禄,张家坪杨老培,大坪场杨应满、陈老黑,谢桥邓六满,牛场坡戴世华、涂久长、戴世锡等参加了红军。红三军的同志未接到萧克部,便由原路返回松桃寨英。

此时,红六军团正在石阡与敌鏖战。10月7日,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前卫部队在甘溪遭桂敌廖磊部主力袭击,被迫仓促应战。红六军团主力在红岩一带,军团首长因对前线战况不明,难下决心,李达同志只好率四十九、五十一团机关人员和机枪连400余人向大地方转移,五十一团抵挡正面之敌。正面之敌遇阻后分两路向龙角屯和羊东坳迂回,企图侧击我主力部队,我红校一部抢先占领龙角屯和老车土抗击敌人,使敌人阴谋未能得逞。下午,主力红军由红岩大土村的高山丛林向大地方转移,五十团接替红校的抗击任务,掩护四十九、五十一团及红校撤离战斗随主力行动。8日,由包溪进至路腊,遭桂敌阻击,当晚至高山对峙。9日,转战施秉、余庆县之紫金关一带。10日,由王震率十八师,任弼时、萧克率十七师,分两路行动,与敌周旋。12日,红六军团主力击溃常练民团,进占本庄,计划从河闪渡过乌江,因黔军第八师在江北防阻未果。13日,进至思南县境的瓮溪以及都斯坝、川岩坝一带。14日,因湘敌在板桥、茅坝阻击,军团主力遂由白沙向甘溪方向转移。

红六军团在甘溪战斗中被敌军截为三段,即:军团参谋长李达和四十九团政委晏福生、五十一团政委苏杰之一部为一段;团长郭鹏、政委彭栋材率五十团为一段;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军团主力为一段。在近半个月的转战中,红六军团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李达率部队突围后,由石阡、江口县境的崇山峻岭中通过,进入江口沿梵净山麓向北前进。10月15日,在沿河县水田坝与红三军一部会合。贺龙得知红六军团的艰难处境后,非常关注,亲率红三军主力由李达率领的先遣队作向导立即兼程南下,以9天的急行军,到苗旺之木根坡与红六军团的五十团会合,然又向印江县木黄,松桃县石梁一带寻找红六军团主力,终于在这一带胜利会师。

原红十八师师长龙云率200余人在突围的战斗中被冲散以后,敌军在给玉屏县长的电令中声称:“查其路线、恐由江口窜扰贵治之朱家场……务望台端转饬所属,认真堵截……”。但是红军战士100余人却翻越岑巩县与江口县边境的崇山峻岭,出其不意地由玉屏县鳌山星夜来到省溪县属之亚鱼场会馆。正如贵州省政府通令所说:“帷查共匪飘忽无常,避实就虚,化整为零乃其惯伎,并运用游击方法,远离本队数十百里”。

省溪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姚玉清立即派西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田先耕等人前去迎接,黔东省溪纵队主动配合红军战士将土豪劣绅躲避的“屯”紧紧围困,并带领红军战士抄了大土豪、联保主任田兴孝的家,将他家的衣被和80多担谷子分给缺吃少穿的穷苦农民。不久,红军开赴江口,但他们用石灰、石膏、糯米稀饭调和写成的标语口号,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红军是穷人的子弟兵”“打倒土豪劣绅,穷人起来分田地”等口号还留在板壁上。会馆墙上留有红军记文,即“……盖有非常之人,必立非常之策,有非常之策,必成非常之事”和一副“时至鱼龙皆变化、春来桃李尽芬芳”的对联。联保主任田兴孝见了恨之入骨,派人用凿子将字凿下来,因字做得结实,难以凿掉,就准备将会馆拆至上大坪修碉堡,因亚鱼民众的极力反对,才未拆成。

那时,正在亚鱼读书的刘和贵(高楼坪人)参加了红六军团,刘和贵在解放战争中曾任过连长,于1949年在解放南京的渡江战役中光荣牺牲。(文章摘自《万山革命风云》,部分内容有删减。)

往期回顾

01

|万山:“联亲式”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02

|文明城市创建进行时丨让文明“多”一点 让幸福“多”一些

03

|助力春耕备耕 万山开展人工增雨

04

|擦亮万山文明底色 绘就群众幸福画卷

总 编:杨晓敏编 审:吴小玲

编 辑:覃娅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