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统治与管理,日军沿着公路和铁路修建根据点和炮楼,妄图包围凤阳山根据地,使共产党成为“笼中之鸟”。
新四军为了打破敌军的“囚笼政策”,联合游击队对日军进行反击。
面对我军攻击,狡猾的日军躲进了水泥铸造的炮楼里,战况一时陷入僵局。

老红军一语道破
臧陈党支部建立后,共产党员们积极发动群众建立穷人会、帮工队、青年自治会,领导人民斗土豪,斗地主,反剥削,反压迫。
与此同时,党员们遵照上级“积极发展党员,不断扩大组织”的指示,分头在周边的芝麻店、永康镇等地,积极地做着党员发展的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发展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己的党小组和党支部——这里的红色队伍堪称壮大。
1940年,中共在解放区成立的第一个人民政府:定远县人民政府便在这里。
这片红色根据地使敌军胆战心惊,便妄图用“囚笼政策”包围凤阳山根据地。

陈庆先,1932年参加红军,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新四军二师六旅十八团的团长。
他率领手下的战士们联合各区的武装游击队,捣毁了敌人诸多的根据点,可谓战果累累。
原来,事前有两个熟悉地形的小战士打前阵实地侦察,发现这里的炮楼很是坚固,不仅是用水泥造的,貌似还有钢筋结构。

为何无奈?
敌军长期地围困封锁,新四军早已弹尽粮绝,每一粒子弹都是要用到“刀刃”上的,哪里有这么多的炸药可以用?
邵玉山和几位参谋召开战术研讨会,大家对日军的炮楼束手无策。
臧德新,早年为了防范山中的土匪盗贼,带领家族成员组成了自卫队。
在一起与土匪的激战中,臧德新结识了当地中共地下党员方在暄。

方在暄欣赏他为人正直,有勇有谋,枪法还很准,便介绍臧德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定远县党史上第一位党员。
臧德新在党组织和方在暄的帮助下,发展了许多优秀的党员同志,并成立了臧陈党支部,由他担任党支部书记。
就在大家对日军炮楼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之际,其中的玄机被这位老红军所道破。
“老鼠狡猾,很难抓的,小时候只要家里闹老鼠,我就叫几个伙计一起熏老鼠洞。”臧德新说道。

“把洞眼都堵死,只留一个烧火的口,啥烟大烧啥,我们小时候烧过秸秆、干草,还烧过干辣椒哩!”
“小鬼子保准跟老鼠似的熏得子哇乱叫!”大家对这位老红军的主意双手赞成。
邵玉山高兴地说:“老藏!这次行动交给你了!你咋说我们咋干!都听你的!”

“现在秋天了,家家都有高粱秆和干辣椒,咱们来个‘高粱秆炒辣椒’,给小鬼子的炮楼熏一熏。”
大家拍手称绝,还有一位小战士想出了“火上浇油”的点子。
“咱们不如把村头铁匠的风箱搞来,风一吹火更大了!”
确定了“火烧日本耗子窝”的方案后,战士们便分头行动。
一伙战士忙着去地里搬高粱秆,另一伙战士则挨家挨户地收干辣椒。

得知新四军要火烧日本炮楼,乡亲们也自发地把家里的干辣椒“贡献”出来,纷纷送进部队。
日军的炮楼外形是筒子楼,除了设计的射击孔外没有窗户。
小小的炮楼“五脏俱全”,一二层住伪军,三四层住日军,地下室是食堂,楼顶上还有一个侦察岗。
就算可以用烟熏的方式把鬼子们熏出来,可如何逃过侦查员的监视?
臧德新找来了外号“万事通”的地下党童志海,让他千方百计买通了当夜值班的伪军张长云。

于是,在这位伪军的“玩忽职守”下,战士们把成捆的高粱秆、干辣椒堆放在炮楼底层。
一阵阵火星霎时间燃烧起来,高粱秆的浓烟在夜空中耸入云霄。
日军队长赶紧上通讯室打电话求外援,可惜电话线早被战士们剪断了。
一时间浓烟滚滚,炮楼里叽叽喳喳,传来了“老鼠”四处逃窜的声音。
炮楼射击孔架起了一步步机枪,但浓烟中什么也看不见,鬼子胡乱扫射,火车轨道被打得“邦邦”直响。

“熏鼠”也是有代价的,埋伏在外的战士也被呛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五个鬼子一边咳嗽,一边捂住口鼻地往外冲,战士们眼疾手快,“三只老鼠”当场毙命。
还有两只狡猾的“老鼠”趁乱溜了出去,半路中了我军的伏击。
烟熏鬼子炮楼,听上去像是抗日神剧的剧情,事实上这是一场真实的战斗。

信念的力量
方法固然重要,可信念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抗日战争期间,还有另一则关于火烧炮楼的故事。
辽宁锦州,曾有日军为躲避狙击,放火烧“自己家”的炮楼。
为什么烧自己一方的炮楼,这件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日军入侵锦州后,古贺传太郎率领的部队抵达锦西一带。
得知日军侵城后,老百姓们悲愤之余纷纷要求抗日,“绿林好汉”西五会民团首脑,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
一部分人在县城内等候命令,其余人回老家组织武装力量,保证弹药充足。

这一天晚上,西五会民团的周玉桂带领一部分人群来到监狱墙外,表示日军入侵,政府应该放了监狱里的同胞共同抗日。
县政府早已沦陷,日军得知消息后便派大量部队前来镇压。
日军抵达后,西五会民团早已撤离,陆续上山选择有利地形进行埋伏,准备伏击日军。
数百名抗日群众把县城团团围住,人数不断增加,日军已变成瓮中之鳖。
他认为,在中国老百姓面前示弱,岂不是丢了皇军的脸面?

他命令所在的部队和山田大尉攻打上坡子、其他小队分成三路,以便掩护。
尽管日军武器精良,作战经验丰富,但中国老百姓保家卫国的誓死精神还是不可忽视的。
西五会民团与抗日人群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且早早占据了有利地形。
战场上枪声四起,古贺传太郎率领的部队伤痕累累,进退两难。
村东头,有一座日军炮楼扼守公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早已被西五会民团占领,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往炮楼方向撤退。

他们刚走到炮楼边,数位西五会民团的绿林好汉瞄准敌军开火,子弹像雨点一样射来。
领队的古贺传太郎,被两颗子弹先后打中了左肩和右腹,直接从马背上掉了下来。
副官奄奄一息,护送古贺的任务又落到了一旁小士兵的头上。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古贺传太郎在哪里,枪林弹雨的“重点”就在哪里。
很快,这位小士兵也“光荣牺牲了”,日军这才发现,这些雨点一般的子弹来自他们的“老家”:炮楼。

这座被西五会民团攻占的炮楼,无疑成为日军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于是,他们准备先抓“主要矛盾”,集中火力摧毁炮楼。
绿林好汉们不甘示弱,利用敌军炮楼的优势,从射击孔反击。
日军的射击手一个个地被击毙,机关枪队长指挥着下一名士兵顶替上来,继续攻打炮楼。
对面屋顶烟囱后的民团好汉,见敌军疯狂向炮楼开火,便调转枪口帮助炮楼打敌军的机枪阵营。

这位好汉发现了敌军的射击有组织、有纪律,便把枪瞄准了指挥军官,连发两枪。
这位军官的大腿被打穿,一时间敌军失去了指挥,停止了射击。
此时,日军人员连续伤亡,仅剩了十位“幸存者”,这之中仅剩一位“管理层”。
这位军官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便决定带着所有人重出重围。
他指挥着士兵收集秸秆,一半部队掩护,剩余人则是抱着秸秆放在炮楼底下燃烧。
虽说有几位敌军中弹死亡,还是有几位日军侥幸逃脱,点燃了秸秆堆。

一时间,炮楼火光四溢,附近的民团看到了想来营救,却不能脱身。
日军弹药充足,秸秆里还藏了炸药,一阵阵爆炸声把炮楼的屋顶都炸飞了。
危急之时,炮楼里的英雄们无一退缩,坚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多人壮烈牺牲。
这群抗日群众用劣势的装备,歼灭了日军第二十七骑兵联队,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日本关东军和日本政府得知后十分震惊,惊呼“这是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最大的悲惨事件。”
他们称锦西人民是“和七百年前的成吉思汗一样剽悍、敏捷、勇猛而震动全世界的民族”。

铭记历史
侵华战争时期,日军打着“治安强化”的幌子,在中国修建了大量炮楼作为根据地。
日军将炮楼作为封锁敌后抗日根据地、控制沦陷区和游击区民众、弥补兵力不足、扶植伪军的关键一环。
修筑炮楼、守卫炮楼成为日伪军的重要任务,炮楼也成为其推行其他侵略活动的基点。

对于长年驻守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来说,长期战斗的折磨和随时面临的死亡威胁,使得日军对情感的释放与宣泄极为渴求。
当这种精神需求和军国主义思想相结合时发生异化,变成野蛮的侵略欲望,演变为毫无人性的暴行。
抢劫、强奸、杀人,日军无恶不作,罄竹难书,可这些暴行并未受到干预和制止。
日军高层认为,士兵对异族的暴行活动,会对士兵心理与生理产生一种调适与发泄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定远县委在臧家村修建了“中共臧陈支部”纪念馆。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