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红军小学语文组“学新课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让教师更好地解读落实新课标,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探索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让老师们学课标、用课标,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我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学新课标”系列教研暨校级汇报课活动,各备课组分别进行了汇报课展示。
一年级组的杨苡婷老师带领大家领略了《江南》的美好风光。上课伊始,杨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美丽的江南,带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激起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学诗歌时,杨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诵诗句带领学生感悟江南的美:师生齐读,同桌互读,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在读中想象画面、入情入景,悟出文字间蕴含的美。在指导背诵时,杨老师采用表演背、跟着视频唱诗歌等方法,孩子们兴趣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杨老师也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孩子们大胆自信,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
二年级组的杨光琼老师带领大家走进风景独特的《葡萄沟》。杨老师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时,杨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小组讨论,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赏美景、品美句,深入文本感受文字的美。
三年级组的廖宇老师执教的是文言文《司马光》。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耳熟能详,故事的情节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在课本中是第一次,孩子们朗读和理解都有一定难度。廖老师在教学时首先示范朗读,教学生识文断句、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和韵味。理解文意时,廖老师引导学生看插图、结合注释初步猜测词句大意,然后结合动作演示、生活体验等,让学生深入浅出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廖老师采用了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看图讲故事等形式,感受司马光聪明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在本堂课中,廖老师不仅教会了孩子们书本中的知识,更是将安全知识教育融入课堂。
四年级组的任小清老师执教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让大家的思绪回到了难忘的童年生活。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儿时发生的事情,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让我们重温了儿时的美好时光。该篇课文以作者的心情变化为主线,老师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批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步步深入地体会作者期待上台表演,真正的上台表演,表演不成功觉得不满意,分析表演不成功的原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真正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并随着作者的心情变化而变化,透过对语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年级组的何勤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慈母情深》第二课时的教学。何老师抓住“母爱”这条主线,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从文中的一个个场景感受母亲的爱,体会母亲养育我们的艰辛。整个课堂,何老师以其巧妙灵活的构思,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从文中作者母亲对孩子的爱,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爱,真实感受自己母亲养育孩子的不易。课堂上,何老师把握住“母爱”这条情感主线,让学生在“说中传情、写中悟情”,结束新课时,一曲《时间去哪儿》更是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在场师生无不为之所动,潸然泪下。
六年级组的蒋灵芝老师执教的是《少年闰土》。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本,深化理解,整个过程清晰流畅,启发式教学,环环紧扣。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合作探讨、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能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到“我”对自己所处地位和生活环境的不满,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之情,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
这次的教学研讨,给每位语文教师提供了学习、发展的平台,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新课标》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去实践、去摸索、去积累,真正把课改的新理念内化为每日的教学行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方向!相信今后,我校的语文教师定能为孩子们带来更加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
【END】
图文:任小清
初审:胡代智
审核:李白杨
编辑:张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