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仓前村~红军走过的地方

于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起点。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从此作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载入史册并闻名世界。

于都为革命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16336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达1.1万人;共走出了16位于都籍共和国将军。

陈云的长征之途,也始于此。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1934年10月中旬,为加强部队政治工作,中共中央同中革军委决定派陈云担任后殿部队红军第五军团的中央代表。朱德和周恩来在中革军委驻地梅坑村向陈云布置任务,周恩来对陈云说:中央的意图是长征由五军团殿后, 担负掩护整个部队的任务。殿后有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情会发生, 为了全军的整体利益, 甚至要做好部分牺牲的准备。中央决定派你去担任中央代表,负责掌握全军的后卫情况, 要机断处理紧急问题。陈云过去没有在部队中任过职, 对部队情况不熟悉, 但向朱德、周恩来表示, 一定同军团其他领导人一起, 坚决完成中央交给的后卫掩护任务。

10月16日,红五军团(代号长安)十三、三十四师(代号分别是永安、吉安)由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中央代表陈云率领,先后撤离兴国战场,经兴国的杰村、社富、溪源地域和于都县仓前村,于18日到达于都的罗坳,分别在步前、鲤鱼休整补充,接收了补充兵员。18日晚,陈云随红五军团从兴国曲利出发,踏上长征的路途。

△旧居原貌

10月20日午后,陈云前往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师部驻地,出席营以上干部会,报告当时的形势并传达上级下达的任务,就行军中几项中心工作作了具体指示,要求干部们做好工作,完成中央给予的重任。会后,率各团首长去位于于都县石坳村的于都河石尾渡口考察徒涉场。

△红五军团集结于都旧址 ——罗坳镇步前村

10月19日至20日傍晚,全军团12168人分别从罗坳的鲤鱼、石尾等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渡于都河旧址——罗坳镇鲤鱼渡口

10月20日晚,陈云同志也随十三师从于都县的石尾渡口渡过于都河。

△红五军团十三师渡于都河旧址——罗坳镇石尾渡口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五军团一直充当后卫,为保证红军长征胜利及后来的革命胜利均作出了不朽的功勋。

来源:陈云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