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丈夫是副主席,姐夫是副总理,儿子是少将,104岁仍健在的老红军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有一位十分开明的地主,名叫蹇承晏,他的四个子女全部都参加了红军,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和解放事业。所以,人们都称蹇承晏为“红军之父”。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蹇承晏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女儿,不仅从小饱读诗书,长得姿容艳秀,有大家风度,而且嫁给了两位有着生死之交的红军高级将领,背着孩子走完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路,在长征路上写下了坚忍顽强的人生篇章,被周总理誉为“长征姊妹花。”

今天让我们走近妹妹蹇先佛,一位已经104岁高龄仍然健在的女红军。她的丈夫是副主席,姐夫是副总理,儿子成为了一名少将,她的革命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曾被斯诺夫人写入《续西行漫记》。
蹇先佛,1916年出生于湖南省慈利的一个富商家庭, 7岁时,她就被父亲送入私塾读书识字。你要知道,在那个女子地位极其低下,都难以走出家门的旧时代,想要进入学校读书,那是要顶着很大压力的,因此蹇先佛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进入学校读书的机会。
蹇先佛有一位姐姐名叫蹇先任,早就参加了革命,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红军战士,曾嫁给了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元帅。在姐姐姐夫的革命思想影响下,蹇先佛也萌发了想要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理想。
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后,这位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意气风发的女生蹇先佛,再也不能安心学校的生活了,她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开明的父亲蹇承晏见女儿如此想要参加革命,便对她说“你想要抗日,就去当红军吧。”父亲的一句话,使蹇先佛在乱世的中国,找到了光明的方向。

1934年12月26日,贺老总率领部队攻克了慈利县城。进城后,贺老总带上萧克、关向应等几位红军重要领导人来到城北的岳父家,三妹蹇先佛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当萧克见到蹇先佛的那一刻,立即被她姣好的容貌和气质吸引住了,又听说她是长沙女子师范学校的激进女学生时,心里更是喜欢,眼光一直痴痴地看着她。
而蹇先佛也被这位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迷住了,又得知萧克毕业于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心想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吗?两人都是一见钟情,只差一层窗户纸没有被捅破罢了。这一切,自然被心思细腻的贺老总看在眼里。
在姐姐蹇先任的鼓励下,有一天,蹇先佛兴致勃勃地来到红二军团司令部驻地福音堂,找姐夫贺老总畅谈革命志向,希望能够参加红军。殊不料,贺老总很爽快地答应了,并果断地说:“你三姐是红军,你也应该参加红军。”随后,贺老总又跟她讲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有关政策,以及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就这样,蹇先佛参加了红军队伍,那一年,她刚好18岁,正值青春年华。跟随她一起参加红军的还有个头矮小的小弟弟蹇先超,姐弟二人都成为了贺老总麾下的普通一兵。
由于蹇先佛写得一手好字,又是学艺术的高材生,很会画画,便成为了红二军团政治部宣传队的宣传员,编写节目,写宣传标语,鼓舞士气,宣传共产党的革命先进思想,蹇先佛派上了大用场。
后来,随着交往的加深,红六军团长萧克和蹇先佛,这对早就互生情愫的革命战友,在贺老总和任弼时夫妇的穿针引线下,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结为了革命的终身伴侣,从此以后,并肩战斗,风雨兼程几十年。
1936年7月初,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开始穿越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然而,就在进入草地的第一天,蹇先佛的孩子降生了。草地一望无际,无遮无挡,甚至连一顶帐篷都找不到。
闻讯赶来的萧克将军,只好在附近找到一处藏民放牧的土围子,并就近挖了一些草皮,火急火燎地修整了一下,当作蹇先佛生孩子的产房,姐姐蹇先任也急匆匆地赶来,亲自为妹妹接生。在生产过程中,蹇先佛由于难产差点丢掉了性命,她靠顽强的毅力才活了下来。
一个苦难的男婴,就这样降生于茫茫草地上了。随后,萧克将军给儿子取名为“堡生”,意味着在草地“土堡”里出生的儿子。由于恶劣的环境,蹇先佛产后身体极其虚弱,常常会饿得走着走着就一头栽下马来。看到蹇先佛如此艰难,为了保住母子的性命,杨尚昆的妻子李伯钊把自己仅有的一斤大米,硬是塞给了蹇先佛,她因此而差点饿死。

在走出草地后,有老百姓看到衣衫褴褛的蹇先佛抱着一个不满月的男孩,就拿出10个锅盔,一种类似于烧饼的食物,想要跟她换取怀中的孩子。蹇先佛果断地摇头说:“给一百个我也不换。”
就这样,蹇先佛带着儿子堡生,历经艰难险阻,最终走完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一段路程。这种艰辛万苦的磨难,也许只有红军母亲才能够忍受得住。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1937年的全面抗战时期,时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的萧克将军,为了更好地抗日,将儿子送往了老家抚养,堡生不幸死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下,这也成为了蹇先佛一生最大的痛。
不过,性格开朗的蹇先佛,即使在最为艰难的时刻,也始终能够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在长征途中,弟弟蹇先超永远留在了草地上,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年仅16岁。蹇先佛的哥哥也投入了革命,年仅26岁的他,也永远地离开了革命队伍,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经历过生死磨难的蹇先佛,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她没有在经历死亡时退缩,也没有放弃革命,而是增加了她革命的力量。她坚信唯有革命到底,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抗日战争爆发后,蹇先佛被派往西安做党的地下工作。在国统区工作的蹇先佛,不畏生死,表现出了一名出色女战士的革命精神。解放战争时期,蹇先佛一直跟随丈夫萧克战斗在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蹇先佛仍然积极参加国家的建设,官至副部级。她的丈夫萧克将军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官至副主席;她的姐夫贺老总被授予了开国元帅,成为了副总理。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十分出色,他的儿子萧星华最后成为了一名武警少将。
时至今日,已经104岁高龄的蹇先佛老红军仍然健在。在长征途中,她险些丧命,经历过难产,也经历过亲人的生死离别。在无数次的战斗,

正是由于蹇先佛坚信,只要坚持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她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虽然已经一百多岁了,仍然身体硬朗。蹇先佛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正是我们这一代需要学习,和保持的优良传统。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

点亮在看,与朋友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