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幅红六军团高级指挥员在新化县城留下的合影。正是这幅珍贵的照片,为新化县确定为革命老区县和国家重点贫困县提供了关键的物证。69年前,红军为何在新化县城留了影,照片又是如何保存至今的,这里面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红军长征途经新化,红六军团领导与十六师团以上干部合影
(前排左四为夏曦、左三为王震、左五为肖克、左一为周仁杰)
1935年11月19日,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前其番号为红二、六军团)按照中央的指示,在桑植县开始长征。部队在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的率领下,渡过沅水,兵分两路,红六军团经安化县向新化县方向进军。11月27日,红六军团在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的率领下攻占了新化县城,司令部设在“老屋陈家“(今县总工会所在地)。当时,萧克、王震都是年仅26岁的青年将领,由于两人密切合作和果断指挥,突围战斗打得机动灵活,所向披靡,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利用这难得的休整空隙,萧克、王震和师团以上22名指挥员和一名警卫员,聚集在司令部前的空坪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上题名“南征胜利占领新化城纪念摄影,二十四年十一月”。
据记载,在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红军高级指挥员集体照片,这是仅有的一次。集体留影后,团政治部主任夏曦等指挥员就英勇牺牲了。这张照片上的幸存者,建国后萧克、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周仁杰等8人被授予中将、少将军衔。
杂旮旯里找出珍贵的底片
这张照片是当时新化一个有进步思想的摄影师胡永康拍摄的。胡永康年轻时在益阳教书,从一个牧师那里学会了照像。后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国民党政府追查,就跑回新化办起了水月楼照相馆。他解放前曾经被迫集体报名加入过国民党,但一直没有参加任何活动。解放初期,因基层“左”的错误方针,胡永康被定为工商业地主成份,后又被判刑三年。出狱后正逢全国上下开展“公私合营”运动,新化县政府鉴于胡的出身和被判刑等情况,决定不让他参加“公私合营”。胡永康心中很不平静,总想找些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支持革命的,自然很快想到了1935年拍摄过的这张照片。于是,他花了好多天时间,在照相馆底片仓库里仔细地寻找。那是一间有20多平方米大小的房子,层层堆满了盒装编号的底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一堆尘封的盒子里终于找到了“1935年”的底片,按编号顺序很快找到了这张底片,他欣喜地把底片送到县里,经过冲洗鉴定,得到了确证,县里立即对他进行了表扬,并吸收他参加了“公私合营”。
这张历史照片经新化县政府收集后,即向专区、省政府逐级报送,最后送交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并复制展出。
照片中的老将军重游旧地,睹物思人,会见了老部下
1983年周仁杰中将视察新化
据新化县老文物工作者曾磊向我们介绍,1983年5月3日,这张历史照片中的红军指挥员之一、时任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湖南籍中将周仁杰(原名周求保)来到新化县视察工作。当时在新化县文化局工作的曾磊和县委、县政府领导一道,陪同周将军视察了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寻找当年历史遗迹。
周仁杰(中)重返长征路时,与乡亲们合影
曾磊拿出自己珍藏的这张历史照片请周将军回忆:“这照片是在哪里照的?拍照的人是不是红军的随军记者?”周将军思索片刻,然后以肯定的口吻指着一间旧房说:“这里是大地主的庄园,我们这张照片就是在这房子前面照的,是你们新化水月楼照相馆的一位摄影师照的……照片保存在军事博物馆。”周将军一席话,使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惊讶: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周将军,不知走过多少地方,况且离开新化县已有48年,历史的风尘却抹不掉将军刻骨铭心的记忆!周将军端详着这张照片,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回想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
奉家竹园
晚上,周将军突然问曾磊:“你知道新化县当时参加红十六师的是否还有人在世?”曾磊想了一阵告诉将军:“在县城南五里亭有一位叫刘笃生的,参加过您指挥的十六师。”
在有关方面的联系和安排下,老红军战士刘笃生来到了县招待所,在第四会议室见到了周将军。
萦怀半个世纪的思念,如今变成了现实。刘笃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紧紧地握着周将军的手说:“做梦也没想到在家乡又见到了您老人家!”
两位老红军战士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久久没有分开。
这张照片成了新化确定为革命老区的重要物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新化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但因抽样调查代表性不够,一直没有进入国家和省定贫困县的行列。当时,国务院确定一般贫困县的标准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在300元以内,而老区贫困县则为350元。新化县在这两个标准的临界线左右,必须先确定为革命老区县,才有可能争取国家贫困县,从而得到国家的扶持。于是,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当时的县扶贫办主任杨国吾带领有关人员按照革命老区县的三个条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社会调查,搜集革命史料。在先后收集到的72张历史图片中,就有新化县文物管理干部曾磊提供的这张红六军团高级指挥员在新化合影的复件。那是他1976年元月参加全省关于红军长征史料调查工作会议时,设法获得的照片复制件。
这张照片为新化县被认定为革命老区县提供了重要依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新化县争取列为革命老区县和国家重点贫困县的过程中,杨国吾随有关领导去北京汇报,每次都要携带包括这张照片在内的许多历史资料。他们通过多种渠道联系,拜会萧克、王震等中央领导同志,便把奉送这张照片作为“见面礼”。萧克、王震等领导对新化县申报革命老区县和国家重点贫困县给予了支持。
在上下一致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和省政府于1994年正式作出决定,对新化县革命老区实施大规模、有计划、分步骤的扶贫攻坚。红军长征到新化,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也给娄底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