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云上重走长征路 | 红军长征第六站——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红色长征

云上重走长征路

奋进二十新征程

红军长征第六站——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深入了解与宣传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大兴机场分公司分工会推出“云上重走长征路 牢记使命共前行”云上健步走活动。

历时550里,我们终于到达四川,今天,让我们来走进红军长征的第六站——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

强渡大渡河

抢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

十八名勇士的英雄壮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油画《强渡大渡河》

作者:李如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高山耸立,河道陡峭险峻,急流汹涌,险滩密布,宽处可达一千多米,水深约七至十米,大部队通过极为困难,人称“天险”。太平天国石达开20万大军就因抢渡失败,最终全军覆没。蒋介石妄图凭此天险和重兵防卫,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宁夏与强渡大渡河的勇士们合影

为粉碎敌军阴谋,红军领导命令红一军团,不惜一切代价抢渡大渡河。这时,上级把抢渡大渡河的光荣任务交给了红一军团第1师第1团1营2连。

红军抢渡大渡河时使用的民国仿启拉利轻机枪

团长杨得志保存下来的抢渡大渡河时使用的手枪子弹

为了打破敌军的封锁,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受命抢渡大渡河,打开红军北上的通道。当时,红一团团长是杨得志,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营营长孙继先。

军博馆藏的“大渡河连”战旗

5月25日凌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线指挥,孙继先率领“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成功突破了敌军的防线,最终打败顽敌,牢牢控制了渡口。一举突破天险大渡河,为红军部队北上开辟了通路,该连因此被誉为“大渡河连”。

报道红军抢渡大渡河的油印报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

战略作战行动

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

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坚实的基础

5月25日,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为了避免成为“石达开第二”。当下之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泸定桥 ,红军夺桥时,敌人将桥板烧毁,红军攀着铁索前进,攻占了对岸桥头堡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油画《飞夺泸定桥》

作者:刘国枢

创作年代:1957年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铁索链

之后组织2连22名勇士,携带冲锋枪、驳壳枪等近战火力,在全团火力掩护之下飞夺泸定桥成功,彻底打开了红军前进的道路。

长征精神

从抢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

长征中的红军再一次展示了绝处逢生

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道路

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长征已成为历史,但伟大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长征精神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作为新时代的安保青年,我们是新长征的主力军,大兴分公司综合安检部加入到重走长征路的云队伍中,通过云端虚拟方式,体悟长征艰辛,缅怀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学习长征精神,这是铭记、是怀念、是敬仰,更是滋养内心和升华灵魂的过程,激励着大家在人生漫漫征途,铭记前辈嘱托,走好我们新时代的长征路!

策划:郭金亮

编辑:逯佳琦

审核:张朝艳 杨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