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65年彭德怀重游大渡河,发现即使把泸定桥炸了,也挡不住红军渡河

1965年,彭德怀元帅正式就任于国家西南地区的第三线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
彭德怀元帅在到达西南之后,身上的担子又重了起来,开始不分昼夜地工作,经常深入基层一线。

他从上任到西南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调研了很多地方,特别是当年红军战士战斗过的地方。
就在这一年,彭德怀元帅在视察工作过程中,偶然路过当时飞夺泸定桥的发生地,顿时来了兴致想故地重游大渡河。
看着当时战斗的场地,看着这枪林弹雨留下的痕迹,回想起红军战士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力不由得感叹:
即使当年蒋介石派人将泸定桥完全炸毁,也不能阻挡英勇的红军战士拿下泸定桥。
为什么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为共和国建立不朽功勋的彭德怀元帅,竟发出如此的感叹呢?

西南天堑大动脉泸定桥

说起泸定桥,就永远离不开大渡河的这个历史背景,泸定桥是建立在祖国西南大渡河上的一所桥梁,也是当时西南交通要道的咽喉所在。

据记载它是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据说当时康熙皇帝是为了解决汉族和藏族两个民族交通受阻,促进两地文化经济交流,特意命令工匠进行修建的。
传说在修建桥的时候,泸定桥主体所用的十几根大铁链,没有办法牵引到对面岸上,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运用了许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
在众人心灰意冷之际,想要放弃时,来了一位壮士,乘船渡过西岸安装铁链,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力竭而亡。
于是当地的人民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庙——噶达庙,以纪念这位修桥英雄。
从中也可以看出修建泸定桥是有多么困难,泸定桥对于当时的西南地区的百姓来说有多么重要。
对于当时计划渡过大渡河的长征战士来说,泸定桥是我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取的生命之桥。

现如今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用上帝之眼重温这场战斗,不管是战斗前的准备,还是最终胜利的结果,“飞夺泸定桥”这场战斗都能称之为一个神迹。

红军困境一步不慎满盘皆输

在1934年,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为保存革命的火种和力量,井冈山革命地被迫割让,红色革命力量不得已进行战略转移。
在经过一年多的反围剿和内部斗争后,红军力量相对于之前已经削弱许多。
1935年,红四方面军顺利从汹涌的金沙江渡过后,经过反复协商和思考计划,将红军力量由西南地区转移到西北地区,那里有革命根基,有红五方面军。

而且国民党反动势力在那里根基不稳,可以开辟出新的革命根据地。
而从大西南要想进入大西北,大渡河是必经之地。
当红军来到了大渡河边,远在南京的蒋介石看着地图,他希望在大渡河边,用西南地区目前还不太听话的军阀们,将中央红四方面军彻底扼杀,同时也能消耗当地军阀们的军事实力。
因为在1863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后期核心军事力量的翼王石达开,率领数万精锐就因为在大渡河时无法顺利渡河,被追赶过来的湘军全部歼灭。

当毛主席到达大渡河边,亲自查看地势地形后,深刻感受到了当年石达开所面临的绝望和无力。
从河流区域范围来看,大渡河绝对谈不上是一条宽河,不到百余米,相对于其他河流不值一提。
但是大渡河却因为地势原因有两大特点:
一是:水量极大;二是:倾斜度大。
就是因为这两大原因,才导致大渡河水流速度非常快,是平坦地区河流速度的好几倍,情况特别的凶险。

兵贵神速,创造奇迹

正当毛主席绞尽脑汁的时候,当地的一位老者却无意中给了指示。

这位老先生,已经年近百岁了,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对当地的情况十分了解。
他看到红军军纪严明,制度完善,红军领导爱民如子,还指挥战士帮助当地老百姓,就知道这是一支仁义之师。
因此不忍看红军重蹈太平天国的命运,主动找到红军领导说明情况,告诉他们在不远之地有一处泸定桥,只要将泸定桥拿下,就可以让红军全部顺利渡过大渡河了。
泸定桥在西南一带非常出名,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蒋介石一心想要凭着大渡河的天堑将红军置于死地,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让红军渡河的地方。
所以蒋介石在很早之前就命令当地的军阀,要求将泸定桥炸毁,防止红军从这处寻得突破口顺利渡河。
在从老者那里得到提示后,毛主席当机立断,立马安排红四团前往泸定县,确保大部队在到达后不受阻拦,安全快速的渡河

红四团在1935年5月28日接到毛主席要求,让他们立即赶往泸定县,在5月31号大部队到达前拿下泸定桥的军令。
这是个极其艰险和困难的任务,当时距离最后时间不到三天,拿下泸定桥最起码需要一天,所以他们面临的是,两天两夜行军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赶到泸定桥。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行军,要求将除了枪支弹药以外的全部物资扔掉,包括厚被褥和雨衣。
没有想到为了节约时间,选择的这条路太难走了,道路都是所谓的羊肠小道蜿蜒曲折、起起伏伏。
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波涛汹涌的流水,有战士们不小心就直接掉下去了。
面对这样异常艰难的道路,战士们克服了可能意想不到的困难,终于比规定的时间还早了几个小时到达泸定桥。

在上面我们说道,蒋介石为了永绝后患,不让红军渡河,竟然妄想让当地的军阀刘文辉把泸定桥给炸掉。
但刘文辉作为老牌的军阀,能在军阀混战中占据一席之地,自然有一定的头脑。他自然知道如果将铁索桥炸了,可以一绝后患,但是他自己会面临几个更大的问题。
第一,桥被炸了后,以当时的能力想要恢复,不亚于痴人说梦。
西南的咽喉要地不复存在,整个西南地区的交通将受到严重损失,政治经济商贸往来被阻断,他不仅要损失很大一笔税收收入,还会被当地人所唾弃,被历史所痛骂。
第二,桥被炸了后,红军无法过河,自然会和自己鱼死网破,到时候红军被灭了,自己苦心孤诣十几年,培养起来的军队将会损失惨重,自身的能力会被严重削弱。
这不是正中了蒋介石的计嘛,人家不费一兵一卒,就将红军和自己两大实力给削弱了。

于是,刘文辉和自己的一些心腹手下通了通气后,假模假样给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发电,声称自己会安排妥当,请放心。
他已经派重兵在泸定桥桥头派驻了,在桥头堡增加了大量的重武器,就算红军插上翅膀也飞不过来的。
他自认为已经把桥面上的木板拆除了,再加上桥头上的机枪和大量军队,有这样的力量驻守泸定桥,怕是连一只鸟都无法飞过来的.
可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他面对的对手是中央红军,在这样的军队面前,往往奇迹都不叫做奇迹了,因为红军太善于创造出奇迹了。

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

当红四团不惧艰难险阻赶到泸定桥时,发现国民党军队早早地将桥面上的木板拆除了只剩下十几根铁链子孤零零地在寒风的吹拂下晃来晃去,相互碰撞产生刺耳的金属声音是如此的响耳。
铁链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因为正值雨季,河水暴涨,混合着巨量泥沙的河水浑浊不堪,拍打在岸边,响起铮铮轰鸣声,给当时的红军战士们留下巨大的印象。

这还是自然上的,还有人为的阻挡,国民党反动派派人用中正式步枪、马克辛机枪、迫击炮组成的重火力网,盘踞在桥头。
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为因素,这注定是一场非常困难的战斗,浓郁的乌云和阴翳笼罩在全体参战的红四团的战士身上。
他们从加入红军的那一天起,就在心中做好了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准备,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无所畏惧,但是现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免升起重重的无力感。
他们不怕牺牲,就怕牺牲没有意义,无法让战友们顺利渡河。
但是为了红军的未来,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信念,连长廖大珠不得不亲自站在桥头上给战士们做战前总动员:
战士们,我知道你们心中所想,但是为了革命,为了我们心中的苏维埃,为了我们以后的子孙后代,我们今天必须拿下泸定桥,不管对面是什么牛鬼蛇神,我们都要把他们打趴下,为红军大部队做好渡桥准备,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在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冲在最前面,带领着22位勇士们冲向了对面桥头的敌人。
他们视死如归的英勇,将对面的国民党士兵震慑不已,足足十几秒后才反应过来。
红军战士们手上拿着简陋的武器,冒着国民党军队枪林弹雨,顺着十几根摇摇欲坠无法支撑的铁链向对岸快速地跑去。
红军战士们好不容易冲到桥头,国民党眼看局面失控怕守不住,就放起火来。
在这危难关头传来了红四团战士的呐喊声:
“同志们!为了胜利,为了大部队顺利渡河,冲呀!”
战士们听到后,更加奋不顾身,不顾身上的熊熊烈火,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战斗。

红军战士仅用了两个小时便成功拿下了泸定桥,完成了不可想象的壮举。
粉碎了反动派想要借助大渡河将工农红军绞杀殆尽的阴谋,终结了蒋介石意图在大渡河上演太平天国覆灭的荒唐之梦。
“飞夺泸定桥”这场胜利,关键点是在“飞”字上的,胜利也是胜利在红军战士不顾一切飞奔突袭一百多公里急行军的奇迹上。
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国民党没有反应过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在1965年,彭德怀元帅重游泸定桥时。

他顺着河流走到泸定桥上游的康定地区,视察建设工作,却意外发现流经此处的大渡河蜿蜒曲折,就像在平原地区一样水流缓慢,河面也不宽,这里就好像是一个天然的渡口。
彭德怀元帅不由得对身边随行的工作人员感慨道:
当时我们红军打泸定桥时那么的艰难,其实只要向上游走一段就可以了,即使泸定桥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被摧毁,那也阻挡不了红军渡河。
虽然如此,但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敬佩,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