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一代“谍王”佐尔格潜伏上海,为红军送去绝密情报

他曾是一名德国军人,却为何加入了苏联国籍?

手持德国护照来到上海,他又有着怎样的使命?

虽然身处险境,但周恩来为何还要亲自与他会面?

今天走近世界著名的红色特工——理查德·佐尔格!

01

1895年10月4日,佐尔格出生在阿塞拜疆巴库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乌克兰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正在高中求学的佐尔格自愿报名参军。他在激战中三次负伤,两条腿都被弹片打折,从此终身跛足。
由于作战勇敢,佐尔格被提升为军士,并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越来越厌恶战争
战争结束后,佐尔格开始接触共产主义。1919年,他加入共产党,后又获得了苏联国籍,成为了一名红色特工

02

1930年1月10日,佐尔格来到上海,这里是他特工生涯的第一站。
在上海,佐尔格的公开身份是《德意志粮食报》驻中国的通讯员。但他的真实身份共产国际派往远东局的一名特工
此时,佐尔格必须高度重视国民党及蒋介石对日本的军事态度,同时他也必须关注蒋介石是否有能力反对西方列强。
在国民党政府,日本军方以及西方列强等各方势力的压力之下,佐尔格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自己的谍报小组
他一面广交朋友寻找情报来源,一面潜心研究中国事务。
在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帮助下,遵循佐尔格的纪律,一个由14人组成的国际情报小组迅速建立起来。
小组设有报务员、译电员、联络员、摄影师、军事顾问等,这里面有波兰人、德国人和中国人。

03

正当佐尔格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力求从日本关东军内部得到更有价值的军事情报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使得整个形势急转直下:党内出了一个叛徒,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了!
由于顾顺章的叛变,八百多名共产党员遭到逮捕,中共地下组织面临重大危机,几乎全部“瘫痪”。
此时,更加需要来自共产国际的情报,以便重新开展隐蔽战线斗争。
为了能与共产国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周恩来甚至不惜冒着巨大的危险来亲自与佐尔格会面。
会谈中,周恩来表示,中共中央会尽量满足佐尔格提出的要求。佐尔格恳请周恩来给他的情报小组物色一名女性成员。
这次会面两个人谈了大约一个小时,分手时,周恩来用力握住佐尔格的手说,“佐尔格同志,我欣赏你的为人和卓越的才华,你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国际情报大师。”
一周后,1931年6月的一个下午,周恩来带领张文秋与佐尔格见面,派她去佐尔格的小组工作。
在情报小组里,佐尔格给张文秋安排的工作,主要是收集和阅读国民党方面出版的各种报纸,将上面公开发表的消息报道,依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门别类摘录整理编成资料。

04

1931年6月21日,蒋介石准备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部队,枪支弹药成为了中央苏区的主力部队的头等大事。
佐尔格收到了来自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希望共产国际远东局情报小组,可以为中国工农红军提供一批武器”
首先就要弄清哪里有枪!

几天后,一艘从德国开来的货船停靠在了上海码头,船上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将货船看守得严严实实。
原来船上装有步枪七千多支,最近还要有几艘德军货船抵达上海,总计会有十万支步枪,这些武器都是国民党购买的德国装备。
负责接收任务的德国上尉,名叫冯·霍恩哈特。
敏锐的佐尔格察觉到这是一个为中国工农红军搞到武器的绝佳时机
贪财的霍恩哈特收下了一万美金的佣金后,马上以检查兵器性能为由开具了一张证明。凭借这张证明,佐尔格提走了两万支枪和上千箱子弹。
1931年7月,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三次“围剿”。战斗打响后,国民党的一线军官很快发现,一向装备陈旧的红军主力部队却用上了和自己一样的德式步枪
原来佐尔格,第一时间用船将它们送到了九江,又用卡车送给了游击队。通过秘密交通线,游击队员们用车拉、马驮、人扛等各种方法,赶在战斗打响前将这批武器运到了中央苏区
两个多月的战斗,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国工农红军又一次打败了国民党的“围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