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追寻银幕中的红色记忆《十送红军》——“以思政之光点亮艺术之美”保定市青少年宫公益微课(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保定市青少年宫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课堂,精心打磨出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艺术课程,以思政之光点亮艺术之美,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艺术场景和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给孩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品格,让兴趣课堂更加生动鲜活、充满魅力。

| /

以思政之光点亮艺术之美

追寻银幕中的红色记忆——《十送红军》

01

党史解读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于10月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国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铸就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

02

乐曲介绍

主讲教师:张东

这是一首自20世纪60年代就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红色经典歌曲;它的原型是曾经流传在川陕根据地的一首陕南歌谣《十送》;它曾在1961年,由解放军空军文工团演唱后享誉全国,后在90年代,全国掀起传唱红色革命歌曲的浪潮中再次广泛流传;它以优美的曲调、质朴的歌词受到群众喜爱,因而被多次搬上舞台,被用作电影、电视剧插曲,还被许多歌唱家选作独唱曲目。

| /

《十送红军》最初整理创作于1961年。当时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张士燮、朱正本等人,为完成时任空军司令的刘亚楼“在三个月内创作一台革命历史歌曲晚会”的任务,广集素材。最终,张士燮和朱正本根据江西采风时对红军老战士的采访内容,又结合了陕南镇巴民歌《十送》和赣南民歌《长歌》分别完成了词曲。

夜色茫茫,寒风萧萧,蜿蜒如龙的火把映红了于都河水,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夜渡于都河,苏区人民洒泪惜别十里相送,雁阵惊寒,战马嘶鸣,惊落了中央苏区成千上万亲人的眼泪!中央苏区的乡亲与红军同劳动、同生活、同战斗同生死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红军告别了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的红土地及养育自己的衣食父母,苏区人民洒泪送走了自己的子弟兵,留下的是七十多年传唱而经久不衰的《十送红军》。

03

作品分析

《十送红军》歌曲为C大调,2/4拍,速度稍慢,全曲由ABABACA各乐段构成了回旋曲式,整体而言,各乐段之间在回旋曲式结构下联系紧密却又充满变化,使得整首歌曲在较为统一的风格基调下,各个段落之间又充满对比。歌曲旋律婉转悠扬,多以短句形态出现,配器中辅以间奏穿插,形成了一种交相辉映之感,以质朴、纯真的歌词叙事,情景交融,并借此表达了百姓送别红军时的留恋、期盼及祝福之情。

演奏教师:张东

★ ★ ★

教师介绍

张东老师,毕业于保定学院,后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刘长福教授进行深造。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07年进入保定市青少年宫任教至今,培养了许多小演奏家和艺术人才。

张老师教学风格生动风趣、亲切平和,教学过程中以现代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对基础技巧、应用技巧、风格性技巧有深入的讲解。

04

演奏提示

1

1.垫指滑音

它是一种特殊的二胡滑音。它最先使用在江南音乐中,后来逐渐发展到其它地方音乐也偶尔采用。

垫指滑音不像其他滑音一般只用一个手指,而至少同时用三个手指,其中有个手指(垫指)起到一个中介辅助的作用。垫指一般同时使用一、二、三指或二、三、四指两种指法组合。每种指法的三个手指,按较高音的称为高位指,按较低音的称为低位指,中间的手指就称为垫指。垫指滑音上下滑均可,滑行的音程多为小三度。演奏下行的垫指滑音时,要把三个手指都按在弦上,然后高位指在手腕的带动下,迅速向垫指轻柔提滑靠拢,抬指离弦,将音传递给垫指;垫指并不停留,继续迅速地向低位指轻柔提滑靠拢,然后抬指离弦,最终将音传递给低位指,完成下行垫指滑音的演奏。演奏上行的垫指滑音,也是采取以上方法,不过方向相反,动作为向下滑抹。

2

2.颤指音

颤指音是在演奏本位音的同时,用手指连续击打本位音以外的音。颤指音也分为快速顺指音和慢速颤指音,通常情况下演奏颤指音有二度颤指音或是三度颤指音,如音符上方有特殊的记号,那么需要按照作者的要求去演奏。颤音在演奏上分两个过程:一抬指,二击弦。按本位音的手指要保留在弦上,击打的手指要自然弯曲,要使手指抬起击在弦上,富有弹性,然后利用弦的反弹力,使手指离弦,继续再击弦,如此快速的反复,就形成了颤指音。

练习颤指音也要先由慢开始练习。通常颤指音比较密。

3

3.揉弦

它是标志演奏水平的主要技巧之一,在演奏实践中的运用也比较普遍。但要注意使用恰当,有些乐曲,情绪上不需用揉弦的音,采用揉弦处理后效果反而不好。每一个曲子对揉弦的要求有所不同,演奏时要区别对待。揉弦能美化声音,使演奏更富于歌唱性,而不揉弦却有它特殊的色彩,具有揉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种揉弦与不揉弦的交替使用。对于丰富指法技巧的表现力,增加乐曲的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是极为有益的。”

END

编辑 | 张思华 冯泽鑫

初审|龙晗淼

复审|李琳 张欣

终审|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