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自述:一个老红军后代的成长奋斗经历及人生感悟(组图)

朋友们,看我这大半生拿到的花花绿绿的证件好看吧?它包括有:电信局工作证、52866部队工作证、天津市民政局工作证、三等功立功证、党政干部高等自学考试毕业证、天津政法干部管理学院二学历毕业证、全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结业证、天津市公务员培训结业证、公务员计算机考试毕业证、部队初中文化补习考试毕业证、总政治部发的干部理论考核单科结业证、军转干部培训结业证、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证、民政部社会报特约通讯员证、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会员证、天津市领导干部学法考核登记证、最后一个最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退休证。我从1970年参加工作到2015年光荣退休就拿了这么多的证件(大概其的吧),现在看看倒觉得不怎么累和有意思了,可当初,哪个证件和本子都不是好拿的,仅一个高自考毕业证就考了三年,党史哲等12门单科考了有20多次才毕业。最后是以正处级调研员的身份光荣退休。一次次的考试加考核和一次次地竞争上岗那也是屡试不爽,非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不可,否则,风雨过后,也难以见到彩虹!这还不包括得到的各种荣誉证书、证件和奖状。还有出版的自己的散文集以及参与他人合著的著作。

想想我这大半生奋斗经历也真是不容易。

从前,我经常为老红军的父亲整理个人资料,而每整理一次,都能够从中感受到父辈那代人的奋斗精神和人生的丰富。现在我也老了,我在想,我要是不说说自己的经历,我的孩子会不会知道她老爹自己的“长征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呀?难道我们这一辈的人生经历就那么平常简单吗?于是,我决定把我自己的经历叙述和整理下来,日后也好对孩子和自己有个交待。

“我 1955年9月6日,出生于北京陆军总院。(母亲宋丽云1945年参军,1955年转业到北京文化用品公司任人事科长,父亲在华北军区工程处基建处任第一副处长,后调入天津66军后勤部任副部长离休)。

1958年至1961年,我在北京广安门幼儿园入园。在幼儿园因打碎玻璃被老师罚站,谎称上厕所从幼儿园出逃,一直从广安门跑到菜市口棉花头条胡同1号自己的家中,有5.6里地的样子,给老师和家大人都吓坏了,并从此不再上幼儿园了。

1961年随父亲到天津上部队住宿小学(天津红光小学、66军子弟学校)母亲和姥姥姥爷带三个孩子在北京,父亲在66军后勤营房处当处长,带我和二哥大姐和我三个孩子在天津,全家两地分居。上一年级的时候,由于不适应环境和逃学生病,我跟不上功课,留学一年。父亲脾气不好,我因为学习考试经常不及格常挨打。

1961到1966年,在红光学校度过4年住宿制学习阶段。(66年母亲带全家搬到天津和父亲结束两地生活,我们住66军家属大院,当时叫红光大院)

1966年到1968年,在家休学,一次检查尿常规,发现有红白血球,确诊为肾盂肾炎,断断续续住了将近一年半的医院。就是现在海光寺的272部队医院,当时叫259医院、后来叫106医院。在部队医院住院最大的收获是医院有个图书馆,很小我就有机会和时间阅读到了大量的书籍。同时,因为是部队医院,也接受到了比较正统的干部战士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影响。

1968年到1970年,在山西路小学就读4到5年级,期间担任班长,负责天天读,写大字报,走队列和学习了一些应该好好学习但却没有好好学的高小知识。当然,因为我是革军出身,所以第一批加入红小兵。不仅是班里的排长,还是全年级的连长。68年我的两个哥哥都当兵走了,姐姐也去了兵工厂(小三线),父亲报了一次病危,很厉害,母亲随父亲到北京住院治疗。组织上还要求我们家疏散到外地去,当时家境很难,但我感觉自己担负起了家里的担子,带着妹妹弟弟守着家。

算起来,我从6岁上小学到15岁小学毕业,前后用了9年的时间。而且毕业还没有考试一说。

初中基本上就没上,只是在开学的那天到学校看了看,是过去的女四中,后来叫抗大红一中,再后来改成43中了。

1970年2月到1970年10月,我在天津警备区无线电报务训练队学习报务,这是由军队和地方体委联合特办的一期报训队,共有150多个15.6岁的军队子弟和部分体委系统的孩子特招的,8个月的集体住宿学习,实行军事化管理和训练,毕业后分配到天津电信局电报大楼和各区人防办公室电台。我15岁,就开始正式参加工作了。

1970年10月到1973年12月,我在天津市西郊区人防办电台工作,每天要24小时不间断地值电台班,随时接受市人防办的指令,电台每两个小时开机联络一次,夜里定闹表起来通话,不能误班。平时班长要求我们每周参加一次电信局外业作业,锻炼我们的吃苦精神。这三年从19元学徒开始(含报讯队学习一年)、到32元出师、再到工资长到二级工41元。我在不到20岁时就已经拿到41元钱的工资了。在区委和区武装部的环境下生活,对于未来的做人做事都是有益处的并受到素质教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这三年,我看了不少的书,是区文化馆图书室的常客。巴金鲁迅和高尔基老舍还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看了不少,也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算是上了“人间大学”,期间还萌生过给报社投稿子的念头也付诸行动过。青少年时期培养的读书记笔记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我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受益终身。

1973年12月到1978年2月,我参军到了石家庄27军80师240团通信连当了五年战士。期间随部队到山西娘子关进行战备施工三年。我们连队是半训分队,在娘子关老乡家住了三年,训练和施工的艰苦自不必说。这五年对我的最大锻炼是,什么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什么都干,训练劳动不用说了,我还是连队的理论骨干、连队的教歌和指挥员、板报员、团支部委员等等,就这样,还是在第五个年头才入党,是1977年恢复党员预备期的第二批预备党员。在这几年中,我累死和训练劳动出事故的可能性概率非常大(确实有过),可当时大家都是那样过来的,所幸我也有惊无险地扛过来了。那个时候的我,身上总长介子,流脓,蛋子也经常发炎,训练背20几斤重的两瓦电台每天要走好几十里路行进间通话,而且都是山地。但我坚持下来了,没有死,也没有落下病,而且还入了党。

1978年3月,我从27军调回到天津66军通信营在二连当两瓦班长兼团支部副副书记,这一年,连队有15亩水稻田,由我们两瓦班几个人负责日常看管,算是种了一年稻田地,年底每亩打个四五百斤。当时根据情况我是做好了复员准备的,主要是自己当兵年头长了,又换了新单位,连队干部编制就那几个有限的位子,另外我当时复员可以拿三级工的钱了,因为算上兵龄加工龄我已经过八年了。

没想到1979年2月中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部队扩编,我提干下到唐山197师589团1营部当营部书记。在营部里,我学会了骑马、打算盘、报政治和军事实力、做全营的训练计划等并负责营部通信排的日常管理和训练。

1981年到1984年,我下到589团通信连任无线排长、副指导员、代理指导员,期间荣立三等功。

1984年到1985年,我调回天津66军榴炮团4连任正指。这一年连队调到军里搞营建施工,忙碌到年底百万大裁军开始,我转业回到地方。同年和同在军医院当护士的爱人结婚,时年30岁。

1986年到1988年,我转业到市勘察院党办工作,期间参加了市里许多重点工程的建设如外环线测量、天塔和食品街以及塘沽开发区的前期勘察工程,还被市建委研究室借调去当了一年的《城市杂志》文字编辑,参加了李瑞环市长《市长随谈录》的书籍编辑校对工作。1987年被抽调到国家建设部参加《职业道德教材丛书》的编辑工作。期间还完成了天津市党政干部高等自学考试的12门课程并取得大专文凭。

1989年到2015年,我调到天津市民政局工作,先后在办公室政研科、法规处、婚姻处、救灾救济处工作了26个年头,从事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文件会议的起草组织管理等具体工作。

1989年任副主任科员。1992年任主任科员。2007年任副处调研员。2014年任正处调研员。任正科时间最长,达15个年头。1992年也是我的孩子出生的年份。这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再难受也要挺住,坚持就是胜利,期间所有的经历都是我人生中难得的财富,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和多么难的事,我都咬牙挺过来了并努力尽自己的力量把所有的事情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

2015年10月我正式退休,结束了在天津市民政局26年的民政生涯,也结束了我前后45年的工作生涯。

2015年上天津电视台讲家风《老红军姜云清的家风故事》

2006年,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我参加了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的座谈会,并和参会的八位老红军代表一起做了大会发言并合影留念。

2007年我出版了散文集《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并加入天津市作家协会。

2016年加入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并担任宣讲团副团长。

2016年到武警大功团和塘沽海军工程院校宣讲《家风、使命、担当》的励志和强军报告。

2010我在新浪网上和“革命后代圈”的网友们集体合作出版《那时的军营那是的我》一书。

2016年,天津中老年时报头版发文,标题是《红军后代博客开办十年、点击率破80万、弘扬长征精神》,赞扬了我这十几年来自觉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写作和宣讲活动。

2017年中国军网和中国网开展庆祝建军90周年《寻找建军活动》,在全国300万名字叫建军的人中遴选9名建军参见8月1日参观国旗班升旗仪式和军事博物馆展览活动,我有幸成为九名建军之一,参加了活动。

2018年我和老部队几十名首长战友共同出版了《难忘的岁月——我的589团》一书。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和全党开展四史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宣讲团副团长的我下到部队、院校和机关社区宣讲党史和家风,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我对自己的奋斗的成果和命运的如此安排是满意和知足的,同时也是感恩和感谢的。

比如我连初中都没有上过后来凭着自学获得两个大学文凭。

从小经常生病住院的我居然在50岁的时候坚持游了10年冬泳。

在该奋斗的年纪里自己没有”躺平和内卷“,完成了从业、参军、入党、提干的奋斗或者说是努力的过程。

在中年的时候成家立业,忍耐打拼,对父母尽孝,对妻儿尽力,对单位尽心,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虽然仕途不太如意顺畅,入世也步步艰难。虽然自己尽心竭力的努力了,但还是遭受一些人的不理解和莫名的打压,但最终我还是熬到了正处退休待遇,也算是苍天不负苦心人了。

另外,一个转业军人和普通的机关干部,在仕途不顺畅的情况下还居然出书当了作家,这是当初初出茅庐的我不敢去想的结果。而且在网络平台开办十余年的《将军55》的博客和美篇,《中红网》《我从军营走来》《大院子女》等公众号为我开办了专栏,我写的许多文章受到志同道合的粉丝们的喜爱和赞美。能有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也是让我始料不及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江山如画,一樽还酹江月!”

如果人生真有江湖的话,我这也算是笑傲江湖了吧?可以无怨无悔了!

我的人生体会是,不仅是我,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要经受忍耐和煎熬之后方可有所作为。再有就是要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依然要坚持和坚守,为了初衷的那份志向与信仰。其实我从小到大甚至到现在已逾花甲之年 ,都不属于有能力和聪明过人的人。但我懂得善良和知道努力和坚守 。还有虽然我不算优秀,但我所到过的那些单位却不乏优秀的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并持之以恒的坚持做我自己。现在回头看,过去有些优秀的人已经变得不那么优秀了,而我倒比自己的过去和过去比我优秀的人还要优秀不少,这就是人生的修炼和历练的过程!先起跑的不一定最终能够到达终点,后跑的也不一定永远落后,关键在于悟性和坚持性。

我从1972年就开始写日记,现在还存有60多个日记本,几十年不间断,记录下自己的人生过往。每每翻看日记,往事历历如昨。其实写日记不仅能够培养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修行和自我释放和心理疏导的有效方法。因为很多的事情和内心的苦闷你无法释怀和对他人倾述,只有自己去慢慢地消化解脱。所以坚持一种良好的习惯,也会让你终身受益。

写下“佩服自己”这个题目后,连我自己都乐了。很多人会说:你算老几?比你本事大的人多了去了!我承认,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下,比我发展好的身边人比比皆是。但对不起,我不去和你们攀比那些所谓成功的结果,我只想说,回顾自己人生六十多年的奋斗过程,我已经由过去佩服别人转而更加佩服我自己了。因为我觉得我的人生也蛮丰富,蛮有趣,蛮充实,蛮快乐,蛮自信,也满幸福的!

习主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小的时候,让我佩服的人可多了,不要说父亲身边的那些老红军老八路的传奇故事和身世经历让我崇拜,就是我的兄长和我的战友们的能耐本事都让我自愧佛如。初读”三国””水浒”的时候,总觉得书里的关公,张飞,赵云一个个好生了得;李逵,武松,鲁智深个个顶天立地;还有韩信,项羽,荆轲,岳飞,戚继光等等众多的民族英雄都让我高山仰止,望颈向背!

1966年我11岁的时候,政治运动特别多,上三年级的我懵懂的开始有了政治的概念和对自己人生未来的思考与规划。那时候我真的不会想到在过了50年之后我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政府机关里退休的正处调研员、省级作家协会会员、有着党政干部自学高考的学历和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经济法的双学历;有15岁就参加工作很早就进入社会历练的的丰富经历;有在部队服役13年的军旅生涯和入党,提干,立功的人生荣耀;还有着十年冬泳的身体本钱以及关于修身养性的心态和常识;还有现在建立在网路平台上的“将军55”的博客和美篇,受到了几百万粉丝的喜爱和赞评。如此的我还有什么不知足和不满意的呢?我为什么就不能不谦虚地佩服一下我自己呢?!

但是假如我不是一直咬牙坚持和努力奋斗的话,会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吗?所以我不想再重新活一次了,因为我真的害怕在另外的一次重生中,我很难再得到我现在想要的结果和满意的现状!况且回首往事,我已经做了许多小的时候包括青少年的时候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了(包括我现在能够站在大学校园的讲台上去给大学生们讲我励志的故事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家风。)

还有呀,小的时候我得过急性肾炎,尿里验血总有红血球和白血球,蛋白还有加号。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就这样几十年过来了。先是参加工作,后来是当兵,再后来转业,结婚生子。一路鞍马劳顿,竟也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小病号.在部队,在地方,在家里,几十年来,谁也没有把你当个病号看待,甚至你比别人少干一点都不行!如果你没有拼一拼的狠劲和坚持住的勇气和毅力,估计我的人生轨迹一定会是苍白无力和让我在临终终老时无言以对“江东父老”的!!

再说说我面对过的社会,既丰富,又复杂。除了你个人所具有的资历经验和本事外,你还要跟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领导和群众)相处和打交道,不管是好相处的,还是不好相处的,都要克己复礼的去适应和学会忍耐和包容。否则的话,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导致你受损和无果。其间你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自己内心的委屈和压力。想想看,难还是不难?不禁想到小时候看的古装武打戏,那些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总要大喝一声:“呀呆呆呆,拿命过来!”

一路走过六十年,其间谁都可以把我这条小命轻易拿走的!我说的是真心话和大实话!但由于自觉自律和谨言慎行地一路走来,没有马失前踢,更没有忘乎所以,并从始至终始终把控着自己和自律自省严格要求自己,就凭“每日三省吾身”和有“自知之明”这一点,我就特别佩服我自己!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过去佩服过的许多人现在有些人已经不那么让我佩服了,因为在我感知感悟生活的人生道路上和修炼中,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依然存在着没有改掉的人性的弱点和没有提高的缺失的地方。而人的修练是不可替代的,我只有遵从内心的感知去走自己的路了!

也许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寂寞感,我最近痴迷上了唱歌,过去一直认为唱不上去高音部的那首《父老乡亲》,现在居然能唱的有模有样了!我从没有学过声乐,但现在怎么发声,怎么使用头部共鸣,怎样用腰部和腹部的力量,怎样把美声和通俗发声结合起来,我都略有研究。许多人听我唱歌后都问我是跟谁学的.我说自学的,他们不信。其实人要是悟性好的话,别人还真的比不了。学什么都快,只要你想去学。生命不是用来”牛逼“的,但一定不能缺失了自信心!

还有一点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过去许多比我优秀不少的人现在我发现其中一些人却越活越没有精神品位了,缺少自省和自律的能力,也缺少趣味和活力了。而我则恰恰与这些人相反,越活越带劲,越活越知道自己想要的和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此说来,我想不佩服自己都难!

当我50岁还是机关里一个老科员的时候,我曾经郁闷过,心想这辈子算是没戏了,回首往事,虽然也努力奋斗了,但结果却让人无话可说。因为你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努力了的成果!余愤之中,突然想到出本书吧,这或许是我当时唯一可以拿来和身边那些牛气哄哄的当官发财的人比试比试的能耐了。我要用这本书来证明自己确实还是努力认真生活过的,自身是有价值的,而且走的是一条自认为仰视无愧于天地父母的正路。(当然最后结果还不算太差,加入了天津作协,正处退休,办了10年的将军博客,每天还在舞文弄墨以文化人自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自己写东西更是得心应手和入木三分的犀利了。) 想到就去做,三个月后,真的就出了本书,是天津百花出版社的书号,还是市里大领导和天津的社会名流石坚老人做的序。出书后,机关里一些都感到莫名其妙了,都很诧异,估计他们回想”:这家伙能出书?能写什么内容呢?他在机关20多年了,还是个科员,政绩没有,“臭气”不少,都干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还写书,真是怪事一桩!”更有一些人感到绝无可能和不可思议,出书是作家们的事,跟一个机关干部根本就不挨边。可让他们大跌眼镜的事情到底发生在他们身边了!现在我想起来也觉得可笑和好玩,别管我出的书质量高不高,社会认可不认可,只要是书,就是作者的脑力劳动成果,是思想意识和精神文明的文字反映,不服气,你们写本书我看看?我知道现在还有人不太认可我,但他们轻视我的那种眼神自打我出书后减弱了不少!而我的精气神却在我自费出书后高涨了许多,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还在蔓延开来。

直到有一天,单位一个曾在某军机关当过干事,后来转业到市委组织部又调到我们局的一个笔杆子看完我送他的书后,非要拿出20元钱给我说”:建军,没想到你能出这么一本书,真没想到,你很不容易,我得把书钱给你!”这时,我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以及自己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也有好奇者不好意思直接找我要书而是托人送钱来买我的书,想看看我书里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现在想起这些情景真是好笑,人生斗气有的时候也能够斗出奇葩来! 其实现代人生活有些过于机械和平淡了,没有人觉得自己有什么太值得出书和可写的地方,甚至于一过五六十岁,书不看,笔不拿,就等着这辈子过去了。即便我们一些老革命的后代有为父辈著书立说的,也鲜有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站在自身的角度视野观察上一辈的生活和写出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心声的。然而,我在仕途不爽的情况下做到了自己写自己的一本书,在不被人肯定和看好的情况下肯定了自己大半生的努力和对人生意义的认真思考和觉悟!我认为这就是我异于常人的优秀之处。从此以后,我的这本《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已经在许多人的手中被传看着,我也在继续着写我的《将军55》的博客和美篇,并继续收获着丰富的人生情感,在博客和微信平台上展示着一个老红军后代的家国情怀!这些精神上的收获和丰富远比我住豪宅、开好车更让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和有价值。因为你的存在价值是属于社会和国家的,而不仅仅是属于你个人。现在想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无用的,只要你敢于承认自己的存在价值并为之努力坚持,又何愁虚度年华和唯恐“天下谁人不识君呢”!人那,在最该努力的时候,是需要拼一拼的,假如我真的不是什么材料的话,但我努力尝试了,我就不后悔。反之,“他是他,我是我”的找各种借口不去拼,不去努力,那么以后的路你拿什么去“说山”?你有什么资格去“说山”?要知道所有成功的人士,他们中间大多数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挥洒的汗水是你所没有看到甚至也想不到的。还是那句老话: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可以谁谁便便就能够获得成功的!

作为一个老红军的后代和一名入党43年的老党员、退休老同志,当我回首来时路,无限感慨。一路努力、与党同行。跟党奋斗、其乐无穷。踔厉奋进、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

作者简介: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民政局正处级退休干部;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宣讲团副团长:1955年出生于北京一个老红军的军人之家,1970年2月参加工作,1973年入伍,1978年1月入党,1985年转业,在市民政局工作近30年。曾经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一次。从1982年开始投稿见诸报端。写博客13年,写美篇六年,业余从事新闻报道40余年,著有《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合著《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难忘的岁月——我的589团》等著作。另外《将军55》的博客、美篇信奉传统文化,爱党爱国爱家,半生努力奋斗,不忘初心初衷,修身养性,感悟人生,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做坦荡善良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