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1936年红军团长被活埋,多亏一老大娘路过,为治疗剪掉他的烂肉

1936年8月的一天,家住湖北黄冈马曹庙的王大娘一大早就背着小背篓出门,在山上发现了一个被半埋在土里的“活死人”。
前两天村子附近一直在打仗,炮火连天的没人敢出屋。如今消停了,看来是仗已打完,王大娘就想着早点出来,上山挖点野菜,顺便看看能不能在打仗的地方捡些有用的东西。
战场上一片狼藉,随处可见烧焦的东西,王大娘绕了一圈,正打算无功而返,突然看到不远处一个杂草堆正在上下抖动。

王大娘壮着胆子上前,扒开杂草和黄土,赫然看到了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这可把王大娘吓了一跳,缓了好半天才想起来去探鼻息,惊讶发现这人竟然还活着!
王大娘看人伤得实在不轻,立马回村子搬救兵去了。
不一会儿,浩浩荡荡的一伙人在王大娘的指引下来到杂草旁,七手八脚地将伤者抬回村子里,王大娘边走边骂:
“谁这么缺德啊?人还活着呢就给埋上了!”
这人是谁?为什么活着就被人埋起来?伤得这么重,他还能活下来吗?

一、瓜瓤救命
王大娘虽然顺利地将人运回了家,但是能不能救活他却是个未知数。王大娘的老伴让王大娘去烧水,自己则带着儿子进屋给伤者检查伤口。
伤者的衣服都被鲜血糊满了,看不出原来的样式,爷俩也不能通过衣服辨别出这人的身份。将衣服剪开,大大小小的伤口布满全身。爷俩不懂医术,不知道致命伤在哪里,只能做些简单的止血、消毒工作。然后祈祷这人吉人天相,自己挺过来。
所谓消毒和止血,也不过是用热水洗一洗,再放上点干净的棉布。王大娘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一点盐巴都拿不出来,实在没办法替伤者买药请大夫。

就这样过了三四天,伤者一直昏迷状态,伤口因为救治不彻底,已经出现了腐烂的迹象。
王大娘没有办法,只好将剪刀放在火上烧一烧,然后将伤者的腐肉剪掉。
可是八月正是酷暑时期,王大娘将伤口周边的腐肉剪掉,也不能阻止伤口内里生蛆。眼见着白花花的蛆虫越长越多,王大娘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不知从哪里听说蛆虫喜欢往洞里钻,王大娘就死马当做活马医,从邻居家里讨来了几个丝瓜,将丝瓜瓤取出晒干,然后小心的塞进了伤者的伤口里。

还别说,这个办法真挺管用,丝瓜瓤进入伤口就吸满了脓血。蛆虫也就跟着一起钻了进去,等时间差不多了,王大娘将丝瓜瓤拽出来,腐坏的脓血和蛆虫就一起带出来了。
不用经历,想想就知道有多痛苦,王大娘如此“换药”两次,那伤者就生生疼醒了。
起初,伤者十分警惕。得知王大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之后才放松下来,跟王大娘讲述了自己的身份和经历。
原来,这个伤员竟是红军的一个小团长,名叫梁从学。
梁从学醒来,王大娘再照顾他就方便多了,不像以前喂点水还要撒一半;虽然人醒了,但伤员的痛苦就更强烈了。
伤口还是要清理的,王大娘家又没有麻药,梁从学只能硬挺。王大娘可怜他,拿来竹筷给他咬着,梁从学痛极了就死死咬住竹筷,不让自己叫出声来。

梁从学
在梁从学左半面胸口上有个伤口,那是敌人的子弹贯穿后留下的,背部小面积被子弹贯穿炸烂。
梁从学更是命大,那子弹正好从他的心脏和肺动脉中间穿过去。当时哪怕敌人射击稍稍偏一丁点,梁从学都必死无疑。
因为位置太过危险,又是贯穿伤,所以这块伤口一直都不见好。梁从学下床走几步都可能导致伤口裂开出血,所以哪怕梁从学再着急去追大部队,也不得不先养好伤再说。
梁从学渐渐与王大娘一家熟悉起来,看着上了年纪的王大娘,梁从学总是能想起自己的母亲。
王大娘察觉到梁从学的情绪,便热络地跟他唠家常,舒缓他的心情。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了解了梁从学的坎坷经历。
二、“从学”不从学
1903年5月21日,梁从学出生在安徽六安一个贫困家庭。
梁父与梁母是六安晏公庙的“雇农”,所谓“雇农”就是没房没地,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百姓。梁父倒未向旁人那样四处做工,而是从地主家里租了几亩田地,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

既是勉强维持生计,自然是没能力供梁从学上学。好在梁从学自小就十分懂事,会帮着母亲洗衣,九岁的时候就能帮着地主家放牛补贴家用。
做农民就是靠天吃饭,老天风调雨顺农民就有收成,老天不开眼,颗粒无收也有可能。梁家经常因为收成不好交不起高昂的佃租,每次都要做小伏低说尽各种好话,才能让地主同意继续把地租给自己。
梁从学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深切地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和做农民的不易。所以他暗暗发誓,只要有机会,自己一定要从这个深山里闯出去,给自己争来一个更好的前程,给父母带来更好的生活,为农民挣个出路。
终于,在梁从学16岁的那一年,这个机会来了。
1929年,湘赣军阀“会剿”井冈山,不但没能抓住毛主席,还反倒让毛主席开辟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眼见着毛主席的成功,各地群雄纷纷群起效仿。梁从学所在的安徽六安也刮起了一阵猛烈的红色风暴。

从同村人那里,梁从学了解到了中共,对中央红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当他得知这支队伍是由农民组建、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以后,便义无反顾地加入队伍。
在当地的农民赤卫队待了一年,梁从学的思想态度和人生感悟,都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后来中央红军到赤卫队挑选优秀将士,梁从学成为了其中被挑中的一员。
红军处境艰难,梁从学跟着部队东征西战居无定所。在这个艰难困苦的时候,幼时培养起来的能吃苦、不服输的性格,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因为性格刚毅,为人心思活络,战场上不惧生死,还十分擅长取长补短。梁从学立下了不少的功勋,军中职位也跟着水涨船高。从一开始独立团第一营第二连的一个小士兵,变成了红25军244团的营长。
梁从学在被王大娘捡到以前,正带着部队转战于鄂皖边区黄梅、太湖等地。
梁从学率领的将士虽少,只有二百多人,但是却一直跟敌人打得有来有回的,没让敌军占到一点便宜。

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跟梁从学灵巧胆大的心思有很大关系。他非常擅长利用敌人的弱点作战,即使被包围,也能临危不乱。让将士们伪装成国民党军,轻而易举逃出去。
听梁从学介绍完,王大娘很是不解:怎么这么厉害,还会被敌人给埋起来?
梁从学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埋自己的不是敌人,而是手下的将士。
三、“梁老虎”多次吓退死神
事发时,梁从学奉命带队前往湖北英山、黄岗、烯水一带进行游击战争。不知是有叛徒走漏了风声,还是敌人预料到了他们的动向。他们刚刚抵达黄岗马曹庙,就遭到了敌人的伏击。
梁从学带兵打仗从不靠硬拼,毕竟以部队的装备和人数,同国民党军硬碰硬胜算不大。这次遭遇是预料之外,梁从学只好暂时抵御住敌人的攻势,然后审时度势想脱身的办法。
遗憾的是,还未等他想到对策,就被对方的子弹击中。子弹从他的前胸射入,贯穿后背而出,梁从学当场昏了过去。

将士们将他拖进掩体里,手忙脚乱的给他止血,鲜血不断的从梁从学的身体中喷涌而出。看到这么多血,再结合梁从学伤口的位置,将士们都以为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心脏。
打中心脏本就危险,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梁从学生还的可能微乎其微,将士们都以为梁从学必死无疑。
强忍着悲痛,将梁从学简单掩埋。防止敌人找到他的“尸体”泄愤,将士们边打边撤退,制造逃跑声势,掩盖敌人注意力。
梁从学虚弱的一个人在土坑里,挣扎了好些时日。多亏王大娘及时发现,不然再多拖延点时间,梁从学可能真的挺不过来。
听着梁从学平淡无波的讲述,王大娘吓得心脏都要跳出来,连声劝道:
“孩子,你以后别走了,因为打仗村子里人跑了不少,你就找一家住下来吧,虽然穷点,但是至少还能保住命啊!”
梁从学一听哈哈大笑:
“大娘,这才哪到哪啊,我都不知道在阎王面前晃悠多少圈了,他老人家呀,不要我!”

梁从学的话并非有意吹嘘,他多次吓退死神的经历足以证明。
1932年10月,为躲避敌人围剿,梁从学跟随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艰难西征。在穿越平汉铁路时不幸被敌人击中,虽然打中的不是致命的位置,但是由于治疗不及时,险些酿成大错。
长途跋涉本就辛苦,梁从学又身负重伤,无法再跟随大部队行动,只好留在当地治疗。
此次的病情同样险象环生,多亏梁从学命大才得以活下来。
1933年4月,刚刚病愈归队的梁从学,在率部突围的过程中再次负伤,被送进医院紧急治疗将近两个月才堪堪好转。
1934年11月初,梁从学与大部队一起驻扎在光山东南扶山寨一带。夜晚敌军突然发动袭击,梁从学用手榴弹掩护队友进攻,虽然成功击退了国民党军,但是梁从学本人也再次负伤住院。

伤愈后,梁从学没有跟随红军主力长征,而是奉命留在原地打游击。一开始,梁从学的手下只有不到三百人,他便通过发动群众、打击反动地主武装等一系列行动,迅速壮大了自己,也因此成为了当地反动势力的眼中钉。
1935年1月,梁从学在率部袭击驻礼山县二郎店的反动民团时负伤,虽然将反动民团百十号人悉数歼灭,梁从学自己也险些丧命……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据统计,梁从学战时负伤不下十次,浑身上下永久性疤痕多达13处,右眼底及耳内残留的弹片,致死都未能取出。
四、放牛娃成开国中将
王大娘得知梁从学小小年纪竟然遭受了如此磨难,不由得心惊又心疼,照料梁从学便更加尽心尽力。
就这样,凭借着大娘的细心呵护,加上梁从学多年征战锻炼出的强健身体,两个多月之后,梁从学的身体终于奇迹般的恢复了。
王大娘知道留不住梁从学,就四处帮忙打听大部队的消息。在得知附近的大旗山有游击队活动的踪迹后,王大娘立马奔回家告知了梁从学。

当天晚上,梁从学就告别了恩人一家,独自踏上了崎岖的山路。在山林中徘徊了四天,才被游击队员发现带回。
此后,梁从学仍旧活跃在战场第一线。先后参加了开辟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斗争、金牛山战斗、大桥战斗、解放战争等多场大型战斗,为全民族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梁从学历任皖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兢兢业业不舍昼夜。直到1964年因病离休修养,梁从学忙忙碌碌的“战斗”生涯才正式告一段落。
1955年授衔评定,梁从学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从农村放牛娃到开国中将,梁从学的人生履历可谓是传奇。
不过梁从学从未用自己的身份谋取过任何私利,他要求子女不准许搞特殊化,上学工作都一视同仁,甚至连组织上分配的小汽车,他也从来不准儿女乘坐。
他的亲戚朋友从来不敢上门求他办事,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是兢兢业业,从来不依靠他的身份地位耀武扬威。

对家人下属要求严格,梁从学对待自己更是严苛。据传,梁从学因为年轻时多次负伤,上了年纪以后就经常不舒服,所以时常要去医院看病。
每次他从医院回来,都要仔细核对账目报告给组织核对。
偶然一次,梁从学发现账上的数目多了几十元,就亲自向军区干部处写了一份检讨,直到军区首长调查以后发现这是一笔合理开支,梁从学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1973年4月7日,梁从学在南京逝世,享年70岁。
他的儿子梁渤海曾说:
“回顾爸爸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其实何止是梁从学的家人,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同样应该铭记英雄的艰苦斗争与无私付出。
从先辈的感悟与经历中学习先辈的精神与信仰,无愧于先烈的付出,让华夏大地永远傲立于世界东方!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