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红军故事】誓死也不让敌人从这里过去

不忘先烈牢记使命

2022年12月1日凌晨,兴安县的天气预报是0到3度,雨夹雪……

88年前的今天,气温也是0度左右,有一位红军战士被冻僵牺牲了仍然坚持射击姿势,使敌人不敢从他那里经过。

1934年的11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开始进入广西。

为了保证中革军委和中央领导机关等组成的军委一、二纵队的行进线路和界首渡口的安全,自11月27日起,红军先后在灌阳县的新圩、全州县的脚山铺、兴安县的光华铺设置了三大阻击阵地,与国民党的军队展开了生死鏖战。

11月30日,军委一、二纵队先后从界首渡过了湘江后,红军12个师中还有8个师在湘江以东,没有过江。这时,从全州方向赶往界首的国民党湘军和从兴安往界首方向扑过来国民党桂军越来越多,形势非常严峻。

为了保证后续部队过江,中革军委于12月1日凌晨1时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命令,紧接着凌晨3时半,中央局、军委、总政又下达了“万万火急”的命令,命令一、三军团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到各连队去进行鼓动”“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的牺牲,克服疲惫现象,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

光华铺阻击阵地,距离界首渡口不到5公里,这里一旦失守,直接威胁到渡口的安全。从11月29日到30日,红三军团四师在这里与桂军进行了激战,形成了拉锯式的胶着战,红军伤亡严重,仅红十团就牺牲了400多人,两任团长沈述清和杜中美在30日这天先后牺牲。当两个“万万火急”的命令传达到这里的时,每一位红军战士都表示坚决执行命令,誓死坚守阵地,以保证渡口的安全。

这天晚上天气很冷,地上打着大白霜。我们的红军战士穿着单薄的衣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有一位战士蹲在老屋场村旁,用枪架在树上,眼睛始终盯着前方,发现敌人立刻射击。不一会儿,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他忍着巨痛和流血,坚持战斗,决不让敌人从他那里过去。他蹲在那里一动不动,腿慢慢的麻木了,端着枪的手慢慢的被冻僵了,身上也慢慢的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流到地上的血也慢慢的也凝固结成冰了,只要还有一点意识,他都蹲守在那里,一动不动!一动不动!

第二天早上,界首城东村老屋场村里的刘发育等7、8个小孩去捡子弹壳时,看到那位红军战士端着枪蹲在那里,还不知道他已经牺牲了。当刘发育他们沿着村旁一条干涸的小河走了100多米时,就发现有12位牺牲了的红军遗体。后来,老屋场的人们集资请人把这些红军烈士的遗体抬到了一个山坡上集中掩埋了,因为他们都是在光铺阻击战中牺牲的,后来那里就叫光华铺红军烈士墓了。

村民刘发育向作者比划了当年一名红军战士牺牲的时候还端着枪蹲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不忘先烈,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根据采访刘发育的口述和广西人民出版出版的《红军长征过广西》)等书中的相关内容编写)

光华铺阻击战红军烈士墓

光华铺阻击战旧址

作者简介:罗基富,男,曾任兴安县党史办主任,现社会兼职有桂林市红色旅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桂林市首批党史专家,广西历史学会理事,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客座研究员和湘江战役研究所副所长,兴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近年来主编或参与编写了《红军长征过兴安——旅游指南》《红军长征过桂北丛书之一:八十位红军将士回忆录》《湘江战役百名将士回忆录》《湘江丰碑》《红军长征文化遗产——桂北遗址遗存》、《湘江战役文集》《信仰的力量-湘江战役故事集》《红军长征过湘江系列连环画》《光华铺阻击战》等10多本红色文化书籍。近年应邀给区、市直单位等讲述湘江战役50多场次。本人两次参与了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布展工作,为布展提供了大量实物和史料。

综合编辑、值班主任:陈水灵

审 核:杨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