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主力红军长征前派出的一支主力部队,全军前后共1万余人,深入闽浙赣皖四省国民党统治地区,历时6个多月,行程5600余里,经过浴血奋战,最后在国民党优势兵力围攻下在怀玉山区遭到惨重损失。这是中共党史和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极具震撼力的历史事件。先遣队的将士们曾“四进四出”淳安县,并先后发起两次成功的战役,留下了不少的红色胜迹和脍炙人口的故事。
一进一出
图为“俞义士”祠堂
1934年9月17日,抗日先遣队的先头部队约五百余人,第一次从常山进入遂安县白马地区(今淳安县枫树岭镇),次日中午,先遣队主力从常山的芙蓉进驻白马地区,临时指挥部设里湖村“俞义士”祠堂内。当日,中革军委改变了原有的皖南行动部署,向先遣队发来电令:“应即向遂安前进,以袭击方法占领该城,并确保于我军手中”,规定先遣队应以遂安为中心,在浙皖边境建立苏区,发展地方红军。遂安此时成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动目的地,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高度关注。18日,淳安县城内守敌已突增至2000余人,第49师伍诚仁部已由常山开至遂安东北,浙保处长俞济时会合补充第一旅王耀武部由衢县北驰遂安,形成两路纵队夹击之势。
先遣队先后两度派出侦察分队,确认遂安兵力雄厚、城防坚固,尾随之敌逼近的情况下,为避免损失,军团领导人果断放弃攻城计划,向徽州方向转移。24日,先遣队在遂安鲍家、送驾岭一带(今淳安浪川浯溪村)与追敌发生战斗,参谋长粟裕右臂负伤,后利用夜色巧妙布阵突出包围进入歙县,而两路敌军则互相交战,死伤达一百六七十人,是为“送驾岭之战”。
二进二出
图为“二进二出”路线(见上图红色线、橙色线)
9月27日,先遣队在皖南歙县、休宁的深山丛林中,利用三省边境复杂的地形回转,由歙县白际乡翻越清岭山脉,再次进入浙江遂安县境,途经木瓜、大水坑一带(淳安县中洲镇),抵达开化县左溪村,结束了红七军团阶段的北上淳安行动。
三进三出
图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
1934年11月18日,重组后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兵分两路,发起新的攻势。第十九师在师长寻淮洲的率领下,于23日第二次从常山进入遂安县白马地区,并利用有利地形挖战壕,修工事,于次日成功伏击了孤兵追袭的浙保第一纵队蒋志英部,一时间,沟壑里硝烟弥漫,山谷中杀声震天,前后一天共毙敌百余人,伤蒋志英,浙保仓皇溃逃至常山县,是为“白马之战”。接着,第十九师又先后经过上坊、港口、临岐等淳安重镇,一路所向披靡,打击土豪、没收浮财,收缴反动武装枪支,于29日离开淳安县境成功抵达分水县。
四进四出
图为敦睦堂“茶山会议”旧址
12月10日,十九师与军团部及二十师会师于黄山汤口,声威大震,吸引了十倍于己“围剿”兵力,但不幸于谭家桥战役失利,先遣队辗转活动于皖浙赣边,1935年1月9日,先遣队再次抵达遂安县中洲镇,并于茶山自然村方氏祠堂召开团级干部以上紧急会议,围绕中央军区指示讨论部队行动方针,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否定了中央军区关于分兵各省创建苏区的建议,全军暂回赣东北苏区休整。10日,先遣队离开遂安,南下赣东北,结束了红十军团阶段的北上淳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