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警察故事】四都派出所:扎根红军入闽第一站的平安“守望者”

长汀县四都镇地处长汀县西南闽赣两省交界,山清水秀、层峦叠嶂、生态优良。这里是红军入闽第一站,原福建省委、省苏、福建军区所在地,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后方基地和福建苏区最后的红色堡垒,享有“红色土地、绿色海洋”的美誉。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转移,由四都进入福建,从此,拉开了创建中央苏区的伟大序幕。

▲红军入闽第一村——楼子坝

近年来,身处革命老区的长汀县公安局四都派出所不断在丰富的红色资源中汲取养分,结合新时期公安工作特点和辖区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护航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为民排忧解难、护航经济发展、守护绿水青山,群众满意度、安全感不断提升。

聚焦红色基因 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

“陈所长,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您这么忙,还来看我……”9月5日,四都派出所所长陈秋平又步行几公里山路来到同仁村凹背组刘婆婆家中看望她。自从年初入户走访摸排中,了解到刘婆婆已九十多岁高龄,老伴已经去世,家中子女又都外出务工,只有她一人,陈秋平便经常来看望她。这次来陈秋平还自掏腰包,给刘婆婆送来了一些米和油。

四都镇是革命老区,有着“红四都”的美誉,成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四都派出所秉承一心为民的红色基因。针对辖区内山林密布,地广人稀的特点,派出所创建了“群众安全放心上,走村入户拉家常“的“微警务+铁脚板”基层警务工作法。派出所将辖区按网格进行划分,所内民辅警根据所包的“责任田”,硬是用“铁脚板”走遍了每一家每一户。

针对辖区内外出务工群众多的特点,四都派出所创建户籍业务办理“微警务”模式,将需要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添加到有户籍民警、村干部共同所在的“微信群”,在民警与村干部的指导下,群众准备好相应材料后再到派出所进行办理,避免了“多次跑”的问题。同时,“微信群”定期推送“平安指数”、“警情速递”、“便民咨询”等信息,实现公安业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

聚焦治安风险 奏响平安乡村“和谐曲”

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多元化调解机制是四都派出所践行“枫桥经验”的缩影。7月14日,四都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得知,在辖区收购林下经济作物的收购商王某,雇佣陈某等人前来帮工。但在作业过程中,双方就劳动报酬发生了分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了解情况后,派出所民警迅速介入。为了更好的化解矛盾纠纷,民警联合司法所、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村干部耐心地给双方摆事实、讲法律、讲道理,经过近2天的协商调解,王与工人最终达成一致协议。事后,工人们对民警的尽职尽责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目前,四都镇作为“福建省林下经济示范乡镇”“福建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外来务工人员增多,矛盾纠纷增多等问题。四都派出所围绕发展重点,一方面着力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另一方面把“矛盾不上交”作为核心指标,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今年以来,四都派出所共调解矛盾纠纷79起,为企业、群众办实事93件。

聚焦生态警务 筑牢绿水青山“防护网”

10月5日一大早,四都派出所民警黄伟就来到了归龙山。一场秋雨过后,放眼望去,山间云蒸雾绕,秋意盎然,游客三五成群沿着山路游览拍照。“李大伯,最近有没有不法分子非法滥伐林木、偷猎野生动物啊?”遇到林区的护林员,黄伟停下脚步,与他攀谈起来。作为“森林警长”,黄伟的脚步已经踏遍了辖区林区的各个角落。

秀美的生态环境,是四都镇另外一张重要的名片。四都地处汀江源,地势起伏,群山绵延,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达86.55%,是全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都派出所结合林区分布特点,将辖区山林划片包干,实行“一片一民警”“一村一辅警”制度,协同乡镇干部、林业站、护林员队伍等常态化深入辖区内山头开展巡逻排查,全面摸底非法滥伐林木、非法狩猎等情况,各部门信息互通,靠前执法、高效处置,及时化解林区矛盾纠纷和处置违法问题,推进涉林案件快查快侦。

8月31日,四都派出所民警在对辖区林区巡逻时,发现有一名男子形迹可疑。民警立刻上前对该男子进行盘查,男子面露难色,目光闪烁。见此情形,民警依法对其驾驶的面包车进行检查,当场在车上查获若干只蟾蜍、蛇等野生动物。在现场清点完查获的野生动物后,四都派出所联合林业部门依法对该嫌疑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和教育,并将查获的野生动物放归山林。

今年以来,四都派出所共破获各类案件30余起,辖区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6%;交通状况持续向好,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7%,有效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四都镇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END-


编辑:曾诗怡

审核:方焱林

监制:李 琳

来源:长汀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