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65年彭德怀重走大渡河,发现即使蒋军把泸定桥炸了,也挡不住红军

前言

就算当年国民党把泸定桥给炸了,也挡不住红军的步伐。”这是彭德怀元帅在1965年重游大渡河时发出的感慨。

彭德怀
1965年,彭德怀出任国家西南地区的第三线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他经常深入基层视察,每当路过当年红军长征的作战地点,他都会特意去访查。
而这次他到达的地方正是飞夺泸定桥的旧址,大渡河上游的康定段。
正是此次重游大渡河,不免让彭德怀触景生情,想起三十年前红军将士们在这里英勇奋战的壮烈场面,强渡大渡河的紧张惊险,飞夺泸定桥的艰苦卓绝仿佛都还历历在目……
突然,彭德怀好像发现了什么东西,他不顾警卫的阻拦,执意要脱鞋跳入河水中。

清澈的河水打湿了彭德怀的衣衫,也让他想起了曾经为了强渡大渡河而牺牲的烈士们。思索良久,彭德怀才发出了开头的感慨。
时过境迁,故地重游的彭元帅到底发现了什么才会发出如此感叹?当年的蒋军又为何没有选择炸掉泸定桥?

前后夹击,绝处逢生

时间倒回到1935年5月29日的凌晨6点,此刻站在泸定桥前面的,是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军一个团先头部队。
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支队伍居然行进了240公里,跨越艰难险阻最终抵达泸定桥。
泸定桥飞架在大渡河之上,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上铺木板作为桥面。
由于大渡河地处偏远地区,河宽数百米,终年水流湍急、深不可测,泸定桥是连接河流两岸唯一的桥梁。
然而驻守在河对岸的川军为了阻止红军过河,早就将桥面的木板抽走,只见滑溜溜的铁索摇摇晃晃,铁索下面就是汹涌波涛,一不小心便会失足坠亡。

红军部队的提前到来,还是让川军有些吃惊,不过他们已经在东面桥头布置了强大的火力,川军认定红军无法过河,得意洋洋地在对岸叫嚣
在此前,蒋介石已经派出大批军队围剿红军,对长征中的红军步步紧逼。从红军巧渡金沙江之后,蒋介石断定红军下一步要想成功入川,就必须经过大渡河。
想当年翼王石达开就是率领军队到达了大渡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深不见底的湍急水流一筹莫展,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石达开
蒋介石认为红军此行无疑是在重蹈覆辙,他誓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蒋介石联合了当时的四川军阀刘文辉,希望能一举歼灭红军,永除后患。川军的作战实力是当时所有军阀中最弱的,并且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
但是川军却盲目自信,采用消极备战的态度,觉得打败红军犹如囊中取物。
蒋介石也早就料到红军会经过泸定桥,毕竟泸定桥是唯一能够过河的桥梁,于是下令让川军毁坏泸定桥,严防死守,并紧急派遣援军前往支援川军,但没想到红军先头部队竟然会先一步到达泸定桥。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惑,川军也属于国民党军队,为什么不服从蒋介石的命令直接炸毁泸定桥,只是拆掉了木板呢炸毁不就能阻止红军渡河了吗?
作为四川军阀的刘文辉之所以没有直接炸掉泸定桥,是有多方面顾虑的,首先,蒋介石派遣的援军马上就到,他认为等援军过河之后再迅速毁桥是完全来得及的
另外,川军虽属于国民党,但本质上还是地方割据势力,泸定桥建造有多困难,以及沟通两岸带来的利益刘文辉比谁都清楚,比起国民党的利益,作为称霸一方的军阀,他更在乎自己的领地是否受损。

刘文辉
刘文辉也知道此次红军的目标并不是他的地盘,只是借道北上而已,他如果炸毁泸定桥就等于将自己的地盘一分为二,红军无法过河,就可能在对岸就近开展作战,结果只会得不偿失。
同时刘文辉并不想得罪蒋介石,便下令只拆掉桥面的木板,这样既对上面有了交代,战后也好修复桥梁。蒋介石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就是刘文辉的犹豫不决,才给红军提供了继续前行的机会。

然而刘文辉却小看了红军的意志和谋略,在前有敌军,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红军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过境冕宁,到达了大渡河畔的安顺场渡口。
红军又顶着川军的炮火,用几艘小木船横渡凶险的大渡河,并赶在川军的援军之前到达了泸定桥。
这一切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红军都做到了,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困难,创造奇迹的呢?

出其不意,兵行险招

为了吸取太平天国败亡安顺场的历史教训,决不做第二个石达开,红军意识到一定要事先做好调查准备工作,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同时红军先遣队在经过冕宁境内的大凉山时,时刻遵循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尊重彝人风俗。
但是冕宁地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再加上居民长期遭到军阀的剥削打压,当地人民分不清工农红军和军阀的区别,于是红军行军过程中经常受到袭击。

场景模拟
此时作为领导的刘伯承通过一位名叫果基约达的当地人,向彝族首领小叶丹表明红军此次的来意,红军只是想借道北上,并没有任何恶意,于是小叶丹也表示不会为难红军,但是要让刘伯承与他立誓结盟,彰显诚意。
于是两人在羊坪山下的湖水边歃血结盟,也成为了一对好兄弟。

刘伯承
红军战士也深入当地老百姓家中进行访查,逐渐赢得民心,再加上小叶丹的帮助,红军很快便穿越了彝族控制区,并且扩充了一批志愿参军的彝族青年。
通过彝区之后,中央指示红军夜袭大渡河畔的安顺渡口,借此处渡过大渡河。
国民党也是早有准备,命令余味儒驻守安顺场渡口,把所有粮食和船只都运往对岸,并且赶走了安顺场的所有老百姓,准备不留任何船只,放一把烧光所有房屋设施。

这样就算红军来了,既没有渡河的工具,也无法在此地居住,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绝对不是川军的对手。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人赶忙阻止了余味儒,这个人就是川军第二十四师总指挥部营长赖执,他是当地有名的恶霸,安顺场一半以上的房产都归他所有。
赖执平时嚣张跋扈,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就这么个官职也是花钱买来的。
眼见余味儒马上就要放火烧光自己的房屋,赖执立刻呵斥余味儒住手,余味儒也是强龙难压地头蛇,再加上对方好歹是个营长,于是不敢继续行动。
赖执还特意留了一艘渡船,想要等红军即将到来之时好携带财物逃跑,结果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红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渡口,并活捉赖执,缴获了那只船。

红军奇袭安顺场
但此时正值5月,大渡河水涨船高,危险湍急,倘若没有经验丰富的老船工摆渡,即使有船也只能望洋兴叹。
于是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红军找到了当地的一个有名的船夫帅仕高,他十几岁就当了船夫,水性极高,精壮能干,为人讲义气,人称“船老大”。

帅仕高
帅仕高一听说是红军要过河,便二话不说同意请求,还挨家挨户敲门又找了不少船夫来帮忙。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愿意,他们畏惧军阀的势力,害怕遭到报复,但是红军告诉他们一定会保证所有人的安全,共产党是正义之师,是工农子弟兵,保护群众,消灭压迫和剥削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船夫们听后十分动容,决心要将战士们送过河,尽管脚下是波涛巨浪,对岸是枪弹炮火,这些船夫还是毅然决然启程了。

强渡大渡河
虽然船夫们都经验丰富,但是此时水涨船高,渡船十分危险艰难,一不小心就会翻船,而对岸还有驻守的川军,正集中炮火朝着渡船射击。
此时抗击敌军的主要任务就落在了赵章成身上,赵章成在部队中素来有炮神之称,但此刻他的手中只有三发炮弹,也就是说他必须用这仅有的炮弹击中敌军。

赵章成
赵章成也不负众望,弹无虚发,三发炮弹便击中对岸川军的主要火力,上岸后的一部分红军很快便占据川军驻地。另一边船夫们昼夜摆渡又将几千名将士送到了河对岸。
党中央明白仅靠渡船的力量,要将三万多人送过河所耗费的时间太长。
除了这艘渡船,唯一能过河的办法就只有远处的一座桥,那就是泸定桥。
情况紧急,党中央立刻下令将红军分成两队,彭德怀将军指挥已经过河的一队人马绕道敌人后面突袭,尽可能为前方部队争取时间,另一队则快速出发抵达泸定桥拿下泸定桥。

场景模拟
同时蒋介石派来的援兵也正在赶往泸定桥,为了赶在他们到达之前抢夺泸定桥,红军将士一刻都不敢耽搁,即使是如此,留给红军的时间还是越来越少。
他们需要在三天时间内就到达泸定桥西岸,而此时红军距离目的地还有几百公里的距离,并且此时能走的道路还是险峻崎岖的山路,不仅弯曲难行,偏偏又下起了雨,战士们脚下全是泥泞,只能冒雨赶路。
三天走三百多里路并不难,困难的是走山路,还要和敌人打仗,红军战士们各个饥肠辘辘,浑身湿透,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而蒋介石派出的军队则是擅长爬山路的川军,相比之下,红军战士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精神毅力在咬牙坚持,为了怕被对岸的川军发现,尽快完成任务,红军提前让士兵们人手一根小木棍,模仿川军举起了火把。
有川军发现异常,向红军喊话:“喂,你们是啥子兵?”
红军中的川籍士兵便回答:“我们是北下的,自己人。”

当川军支起帐篷休息时,红军仍旧在冒雨前进,为了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于是终于在29号凌晨,顺利到达了泸定桥,可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生死关头,浴血奋战

前文提到,红军到达泸定桥之后,又遇到的难题,那就是川军已经事先将桥面的木板拆掉。泸定桥有几丈高,此时又只有几根冰冷的铁索,桥对面就是桥头堡,对面的川军早已准备好了枪支。
很明显就是在等红军自投罗网,川军料定红军根本不敢过桥,这样的桥一般人绝对没办法走过,更别说对面还有炮火进攻了。

我军也明白,他们不能再犹豫,要想拿下泸定桥就必须速战速决,于是杨成武挑选了22人作为突击队员。
这些人首当其冲用攀爬的姿势爬上铁链匍匐前进,与对岸的敌人对抗,抵挡炮火,为后面的部队铺设木板争取时间。
勇士们在枪林弹雨中,迎着炮火勇猛前进,身下是摇摇晃晃的铁链,是浊浪排空的深渊,密密麻麻的子弹向红军战士们袭来。

飞夺泸定桥
眼看着昔日的战友一个个中弹,不受控制地翻下桥梁,淹没在大渡河中。红军战士声嘶力竭,化悲愤为力量,誓要血战到底,而身后的后续部队也紧随其后,一刻也不停歇地铺着木板。
对岸的川军眼看红军马上就要过河,立刻点燃了早已淋上煤油的锁链,一时间火光冲天,烟雾缭绕,使人难以呼吸。不少战士的衣服头发都着了火,但灼热的疼痛并没有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

政委杨成武大声呼喊:“同志们!不要怕,到了最后关头,拿出你们的勇气来,冲啊!”说着便纵身一跃,扑进了火光中,越来越多的士兵呐喊着加入了斗争,终于成功登上了东面桥头。
到达对岸之后,红军立刻控制了川军部队,川军早已乱了阵脚,加上战斗实力弱,很快便束手就擒。
同时为了拦截后方的追兵,红军立刻拆卸了刚刚铺设的木板,使得背着沉重武器设备的援军无法过桥。

可见蒋介石和刘文辉此次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没有挡住红军,反而还“帮”了红军一把。红军胜利占领泸定桥也算是打破了蒋介石想要一举歼灭红军的青天大梦。
彭德怀元帅认为红军可以走康定段,直接过河的看法不无道理,因为在1965年彭德怀跳进大渡河后,他惊讶地发现河水并不算特别湍急,也不是很深,一般人是可以正常过河的,所以彭德怀元帅才会感慨,即使泸定桥被炸了,也挡不住红军。

但是众所周知,河流的流速和水量随着季节变化,跟几十年前相比肯定也是不同的。在当时那样紧急的情况下,红军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所做的决定已经是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就算国民党炸掉泸定桥,相信凭借红军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一定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奇迹。

泸定桥是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长征的顺利结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还记得激战结束后,刘伯承元帅用脚重重在泸定桥桥板上跺了几下,感慨道:“泸定桥啊,泸定桥,你可知道我们为了你耗费了多少心血,牺牲了多少烈士吗?现在我们终于胜利了!”
飞夺泸定桥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必然的,共产党代表着正义,代表着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是人民心之所向,众望所归。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全体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换来的,是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更是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英雄,不应该被遗忘。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