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赵红军医案 | 黄连温胆汤治疗多发性腔梗后面神经麻痹

导读

临证见面神经麻痹,多从外风、内风、营卫不和等论治,此案的意义在于用黄连温胆汤作为主方加减,没有用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体现了临证治病要从实际出发,辨证论治的精神。

黄连温胆汤治疗

多发性腔梗后面神经麻痹案

赵红军老师医案

党** 女 71岁 病历本94号

2014年5月20日初诊:

患者2年前曾行脑干肿瘤术,今年在合阳县中医院检查为脑干腔梗、右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体旁多发腔梗。现因面神经麻痹5月余,特从合阳专程来西安就诊。患者面黄,右侧面瘫,右眼不能闭合,右口角下垂,口向左歪斜,喝水则漏。口干口苦,饮水少,喜凉饮。食欲不振、纳少不知饥,大便4~5日一行、便干。夜卧易醒。略觉畏寒,汗少。舌瘦红苔薄白,右脉弦略洪滑数,左脉弦略数。

辨证:痰火阻络,胆胃不降

处方:

半夏10g 黄连3g 枳壳10g 竹茹15g

杏仁10g 黄芩5g 枳实25g 麻子仁25g

防风5g 紫苏10g 5付

治疗结合针灸、耳穴眼、面颊区泻血以及头面部穴位按摩。

患者虽主诉为面神经麻痹,但四诊资料突出的症状却为胆胃不和的表现。赵红军老师常说,温胆汤的主症为失眠、心悸、纳少胃胀,这在这个患者都是符合的。食欲不振、纳少不知饥、夜卧易醒,这些都是胃气不降,胆胃不和的表现。胆胃居右,故脉象显示右脉有滑象,滑为痰饮,为痰热。有热则口干、口苦,有痰则饮水少,纳小不知饥。胆胃不降,腑气不通,故大便四五日一行。故用温胆汤加黄连沉降,降心、胃之火热,加麻仁、枳实通利大便。因患者略觉畏寒,且出汗少,此为表气郁闭,故加少量防风、紫苏疏散气机,祛风化湿。防风祛风止痉,为古人治疗面瘫常用之品。紫苏不但解表化湿,且芳香可以和胃,患者食欲不振,正为对症之药。综合此方视之,重点在于和里,佐以解表,表里气机顺畅,內邪得清外邪得解则诸症得解,面瘫自愈。

2014年5月27日二诊:患者诉口眼歪斜好转,眼不能闭合好转,让患者闭目时仅露一条细缝。口仍干、苦,大便好转,2日一行,寐可,没有明显的畏寒等症。脉弦略滑洪数。

上方去掉紫苏,加黄芩至10g,加麦冬10g、桑叶10g 5付

:患者大便及睡眠,口眼歪斜等症皆已好转,但仍口干苦、脉弦且滑洪数,此为内热,故二诊去掉紫苏之温散,加量黄芩,取其苦寒清热,更加麦冬润降、桑叶辛凉发散,俾邪热得清,诸症得解。

风药和茯苓饮、温胆汤为赵红军老师治疗内、妇科杂症常用之方,此案主要突出了黄连温胆汤治疗面瘫的用法,同时风药的应用先用防风、紫苏,后又易辛温为辛凉,皆有可观与学习之处。

为配合大家学习《四小经典》课程,我们会继续连载赵红军老师的医案,希望这种“线上课程+医案”的学习模式能帮你尽快学以致用

如果对此医案感兴趣,欢迎大家在留言中与我们交流

今晚我们精彩继续

赵红军老师将会继续为大家讲解经方在妇科的运用第六节:妇科疾病如何辩证、如何用经方治疗,结合经典条文和案例,为大家解决治疗妇科方面的疑惑,帮助大家提高临床辩证诊治水平。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治疗经验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尝试,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文仅用于分享。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