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读“志”、“志”慧阿坝。请关注志愿者为您语音讲述。
理县地处山区,是古代成都向甘、青、藏去的重要茶马古道之地,从灌县出发经威州进入岷江上游的今汶、理、茂地区,向左就进入了处于杂谷脑河流域的理县。1935年5月25日至1936年1月,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三十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四军一部及总指挥部长征路过理县。红军长征过理县时,当地还没有一条正规的公路,只有随山沿河走出的羊肠小道,山路崎岖,路窄坡陡,峡谷深涧,危崖耸立,交通相当落后,红军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在后有追兵、自身带有辎重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走出了理县,并在理县宣传革命真理,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5年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该军八十八师和九军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各一部,由岷江地区兼程西进,策应红一方面军北上。5月25日,红九军二十五师先头部队10余人,由桃坪乡大门寨的张路元、彭讨口二人作向导,上午到达桃坪、通化,下午大部队开进通化、甘溪一带。5月30日上午,红九军二十五师先头部队约20人抵达甘堡。同日,红三十军一部和红九军二十五师一部到达欢喜、薛城(理番县城)。5月31日,经危关到达杂谷脑镇,6月1日进驻营盘街,6月上旬,沿杂谷脑河南岸,经朴头、沙坝,从芦杆桥过河到猛古,沿虹桥沟翻越虹桥山直接进入懋功,在阎王桥附近击溃国民党军后,于6月5日晨攻占两河口,6月8日占领懋功。6月12日,红九军先头部队与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夹金山北麓相遇。
1935年6月7日,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九军、三十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四军一部及红四方面军总部先后沿杂谷脑河南岸西进。6月8日至9日,红军大部队进驻桃坪、佳山,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设在佳山。6月12日,红四方面军总部迁至杂谷脑。6月上旬以后,红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三十军开始先后从杂谷脑、沙坝、夹壁、米亚罗、胆杆、尽头寨越鹧鸪山到马塘、卓克基一带。7月,三十三军(为红四方面军掩护部队)一部从薛城出发,越过熊耳山到达古尔沟,经沙坝到米亚罗,过胆杆,翻越鹧鸪山去马塘。8月中旬,三十三军一部在甘溪沟铲底山梁、梓潼宫一线阻击川军。8月23日红四方面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薛城。8月29日,红四方面军全部离开杂谷脑镇,经沙坝、米亚罗、胆杆翻越鹧鸪山,散集于马塘、卓克基一带,直至1936年1月,红四方面军才陆续全部北上。
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理县时,先后在杂谷脑宝殿寺、四门关喇嘛寺、薛城梓潼宫和古尔沟等地与国民党军队、川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发生过激烈战斗。在红军长征经过理番县境期间,宣传革命真理,錾刻革命标语,演出文艺节目,发动各族群众。1935年6月,在薛城建立理番县苏维埃政府,并陆续建薛城、通化两区和薛城、杂谷脑、蒲溪、桃坪、上孟、下孟、甘堡等乡、镇苏维埃以及大岐、建山、较场、甘溪、九子、佳山、古城、甲米、西山、增头、胆杆、古尔沟、丘地、尔补、梭罗沟、关口等村苏维埃。参加各级苏维埃的干部姓名可考者235人。并建立中共理番县委员会,由红军干部张良和樊学文先后担任书记。红军镇压反动寨主和土豪劣绅,受到各族群众的爱戴。各族群众自觉组织起来欢迎红军,全县约有380名各族优秀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理县历史简明读本》。
温馨提示:
点击主页右中“服务”—方志工作—门户网站,了解工作动态、浏览《雪原文史》期刊、查阅方志资料。
版权申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若已获授权,请注明“来源:志中阿坝”。
主编:龙显章 责编:黄 强 李佰薇
编辑:刘 莉 杨浩慧 陈 燕
音频:杨浩慧 美编:曹 静 收稿:杨启超
讲述:阿坝州全民读志志愿者
来源:理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