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文院学术】| 文学院教师张红军译著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文学院教师张红军译著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简要介绍

2022年9月,我院教师张红军的第五部译著《虚无主义》(原作者为荷兰特温特大学助理教授诺伦·格尔茨)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人们通常认为,虚无主义是一种主张生命没有意义的哲学态度,并且因此接近于悲观主义、犬儒主义和凡事无所谓的态度。格尔茨却指出,认为生命没有意义,并非虚无主义,因为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生命的意义是由生命个体主动创造出来的。于是,如果在认识到生命没有意义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苟活下去,或者想方设法逃避这种无意义性,如尼采所谓“自我催眠”“机械服从”“制造小快乐”“随大流”“恣意放纵”等,那才是真正的虚无主义。这样的虚无主义,倒是与乐观主义、理想主义和同情心泛滥关系密切,因为对比悲观主义、犬儒主义和凡事无所谓敢于怀疑和否定现实,这三种态度不愿直面现实,从而也不能改变现实。但是,针对尼采完全个人主义的反虚无主义立场,格尔茨又明确表示反对,因为在技术的夹持下,整个现代社会(包括家庭、学校、工厂和市政厅)已经形成了助长个体虚无主义态度的虚无主义体制。要改变这种体制,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靠基于个人意愿形成的集体性力量。
该书出版后,市场反应强烈,销售火爆,目前已经在第三次印刷。豆瓣读书网友评价该书是“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空虚’指南”,文化对谈类播客“东腔西调”最近邀请张红军老师和复旦大学副教授郁喆隽就本书和一般意义上的虚无主义问题展开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以及山东大学虚无主义问题研究专家刘森林教授等,都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家推荐

刘擎教授这样说:“这本《虚无主义》,写的相当好,翻译的也非常好,是张红军先生译的。这本书做了相当好的概念梳理,对虚无主义的思想史的来龙去脉的梳理非常不错,而且他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虚无主义,比如道德的、认识论的、政治的、宇宙论的、生存论的虚无主义等。同时,作者也对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有什么差别、和犬儒主义有什么区别、和凡事无所谓有什么不同做了阐释,还是蛮有吸引力、有帮助、有意思的。”

-END-

编辑 | 韩思思

责编 | 王佳欣

审校 | 朱柏帆

出品 |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