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党史故事 | 长征中红军穿什么

党史故事

长征中红军穿什么

本期讲述人

2022级学前教育4班

红色故事宣讲团成员

冯梦遥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每一次搏击风浪的天空下,都激荡着青春的旋律;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时光不老,青春正好。穿越世纪风云,踏上百年征程。新时代的青年,青春正当时,奋斗正当时,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诚请持续关注!

长征中红军穿什么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战略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各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前,大都由苏区政府保障军服供应。不过当时的农村根据地受条件所限,多靠民众手工制衣,样式、颜色难以完全规范。苏区人民为了保证反“围剿”战争和准备进行战略大转移的军需供给,广泛动员,筹集粮食、被服、斗笠等军需物资支援红军。

红军当年在汀州收购的尖顶斗笠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总部率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长汀红军斗笠厂在1934年前9个月加紧生产红军斗笠,确保了中央红军长征时每名指战员一人一顶斗笠。而长汀被服厂每天加班两小时,生产了大批军用被服,从而使红九军团在长汀出发时,得到了薄棉衣、夹被、救护绷带等军需用品的充分补充和更新。宁化被服厂等在主力红军长征前夕,夜以继日地生产了大量军需用品,支援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从苏区突围前,每人发放了一套新军装。出发的时候正值秋季,南方天气冷热适中,比较适合行军。12月初进入湘粤交界的五岭地区,尤其是翻越老山界时,战士们首次感受到了“瞬间有四季,几步不同天”的气候,指战员们单薄的军衣已经难御寒冷。

红一军团长征出发前夕在福建长汀一村头集合。从图中看出,红军的军服样式大体一致,但颜色有深有浅,军帽颜色明显深于军服。

红军长征后,被服厂大都解散或缩编了,一部分跟随红军主力转移。长征初始,每个军的供给部,都配有缝纫工3到5人,还有两部缝纫机,为部队解决了一些临时必需的被装制作、修补的问题。长征中,红军实施无后方作战,没有固定的军需生产基地,但部队仍配属有缝工班、排、连的组织,承担一部分军服供应。长征中的红军受到大批敌军围追堵截,主要靠快速行军摆脱险境。当时胶鞋是难得的宝贝,布鞋不耐磨,每个指战员身上都带两三双草鞋,一路行军一路自己打草鞋。

1935年1月,突破乌江天险一周后,红军占领遵义。此时经过近三个月转战,军衣多已磨损。杨得志上将回忆:“我们这支队伍,经过长途跋涉,连续作战,由于脱离了根据地,得不到补给,不少人身着夹衣,打赤脚穿着草鞋。一个班十几名战士,所穿衣服(很难说是军装了)竟有七八种颜色和式样。有的同志甚至把未经剪裁的棉布捆缠在身上,像原始人那样,也有人披着用细麻绳串在一块的光板狗皮、羊皮,护着连衬衣也没有的前胸后背。”部队在遵义休整了十多天,“抓紧时间把买来的布请房东剪裁、缝制成新军装。有些性急的战士还自己动手做军装,虽然笨手笨脚,房东大娘、大嫂要帮他,他还不肯……同志们做成的军衣虽然式样不大一致,但颜色大体相同。新军装一穿,部队集合起来,可神气了。战士们兴奋地说:‘嗬,像个工农红军的样子了。’”

关键时刻,直罗镇大捷为红军及时补给了军需,真如雪中送炭!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极为不安,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主力。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发起直罗镇战役,此役共歼敌1个师又1个团,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棉衣等装备。红军指战员在战役结束后全部穿上了棉衣。这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苏区的“围剿”,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同时,也解决了红军主力冬衣问题。

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合影。中排右三为贺龙,右二为任弼时,左一为王树声。照片中红军干部大都戴相同的棉帽,说明此时红军服装式样基本统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各部队人员服装颜色杂乱,有的穿布衣,有的穿皮毛衣,唯一统一的标志是那顶红五星八角帽,闪耀着坚贞信仰的光芒。红一方面军向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赠送了红军被服厂赶制的冬装,还有毛衣、毛袜、手套、鞋子等慰问品,有的毛衣、手套上还绣有“欢迎阶级兄弟”、“会师留念”等字样。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红军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克服衣食住行方面的特殊困难,走过二万五千里,创造出了举世公认的人间奇迹。

供稿 | 迪兰白尔艾孜孜

排版 | 王亚茹

审核 | 张雪

来源 | 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团委 dilanba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