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银元”正面
2007年北京一次拍卖会上,一块墨西哥鹰洋拍出了26万人民币的高价。各位看官可以仔细看图,这块鹰洋最大的特点就是品相差!而目前普通墨西哥鹰洋的单价大多都在千元以内,几百块就能买到。
那这块品相差的鹰洋为什么这么值钱?——因为它是“假”的!
各位看官上眼老鹰的右翅上面有一处明显的瑕疵,好像是个“工”字。没错,这不是后来“改装”的,出厂时就有——
它就是大革命时期井冈山造币厂出品的工字银元,含银量比真币还高的“假币”。
为什么要铸造工字银元?
实属被逼无奈。
1927年10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会师。这对中国革命是一件大喜事,但对当时小小的井冈山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两支红军会师后,兵力达到了6000人,但井冈山的物资供应能力只能保证2000人。单就粮食一项,6000人每年有至少160万斤的缺口,没吃的总不行吧?
除了粮食,更缺乏的是食盐、药品。缺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跟外面换,但井冈山又是个物产匮乏的地方,直到今天,如果大家去井冈山旅游,可以看看当地的特产都有什么:香菇、蜜柚、竹笋、茶叶。放在当时,这些东西别的地方也有,甚至比井冈山的更好。那这些跟外面换物资,不相当于山西拉一车煤去平顶山卖吗?于是想获得物资,只能用钱买。
普通鹰洋
但更悲剧的是,当时我方没钱。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银元,散碎银两也能流通,不过效率太低。总得称称重量、估估成色吧?称重还好说,每块碎银估成色简直是一个吵架的过程。
那发行纸币行不行?不行。理论上讲货币发行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应的贵金属储备,这就是所谓的金银本位,发行一块钱纸币必须对应一定量含金量。如果没有金银,世界储备货币也行。国民政府1935年发行的法币,储备就是英镑,明确规定1元法币=英镑1先令2.5便士。但此时是1928年,国民政府当时那么强大,有那么多人才,法币用了13年就废了。指望此时的井冈山发行纸币,印出来有人敢用吗?
至此可以确定,必须要有银元,没有就自己造。
工字银元怎么造?
原材料:主要靠缴获的首饰、器皿等。
鹰洋的花边
人才:当地有一户谢氏兄弟,三代银匠,当时正从事私铸银元生意,说白了就是造假币。银元最难的工序是侧面的花边齿,因此私铸银元也被称为花边。谢氏花边厂当时主要产品为“银包铜”银元(你懂的)。我方由井冈山土著王佐出面请谢氏兄弟出山,迅速组建了红军造币厂,王佐还亲自兼任厂长。
王佐
红军造币厂
标准:想要搞币型设计是不现实的,直接套用了墨西哥鹰洋的“公版”,然后在鹰的右翅上用凿子刻上“工”字,代表工农红军。
工字银元模型(红圈内就是工字)
怎么让人接受?
最初商人和群众看到工字银元做工粗糙,而且这个手凿的工字太扎眼,不愿接受。
对此,根据地设立兑换处,在那里工字银元可以和其他制式的银元等额兑换。兑换时,必定要称一下重量,发现工字银元比鹰洋还重一分五厘!——红军造币厂成立时,毛委员还特别要求,必须用纯银,重量必须保证七钱二!比鹰洋重一分五厘。如此,你只要收到工农银元,立马净赚百分之二。这时井冈山的无条件让利。此时,商人和群众立马就把要兑换的工字银元收了回去,这时候,那个手凿的“工”字也越看越顺眼。
让利还没完呢,井冈山的产品,你只要支付工字银元,我们还打折。我们需要的粮食、食盐、药品请尽管运来,我们给你工字银元。你赚了钱,别空着手回去,可以换成我们的土特产带出去卖,只要你跟井冈山做买卖,我至少让你比跟别人做至少多赚7%。商人可能不明白跟井冈山做生意就是支援革命,但明白跟井冈山做生意能赚钱。于是,物资进来了,工字银元居然在白区也广泛流通。从而繁荣了根据地经济,无形间打破了敌人的封锁。
工字银元是我方首次尝试货币发行,居然还成功了。这不仅克服了井冈山的经济困难,还为后来各根据地发行货币积累了经验。也使我方对货币有深刻的认识,钱不是最重要的,充其量不过是流通的工具。重要的是群众对我们发行的钱的信任。只要信任在,货币的形式不重要。
后来,工字银元被白区查禁,导致存世量极少。如今跟作为收藏品,它的价值跟含银量无关,它承载的是那个时期,那群人为了人民群众解放甘愿承受艰难危险的精神,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勇气。
大戳“工”字鹰洋
工字鹰洋除了正面老鹰翅膀上的“工”字,还有一种叫大戳“工”字,位于背面中央自由软帽图案上,也同样珍稀。由于这种银元存世稀少,市场价已超30万,但在藏界也比较冷门,知道的人很少,有造假者在普通鹰洋上加刻“工”字,往往能迷惑藏友,所以不要冒然购买,真正的工字银元是出厂就带字,历史韵味十足,而改刻加字明显在痕迹磨损和包浆上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