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一个小山村的一个平凡的农民拿出一张十分破旧的“欠条”,揭露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
不过这张欠条上个世纪的欠条并不是普通的欠条,而是85年前红军所留下的一张400大洋的欠条。由于该欠条的特殊性,也立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根据杨明荣描述,这张欠条是来源于他的祖父杨长银,借款方就是红一军。由于想查清事情的真相,有关部门还特地向杨明荣借来欠条。根据多番历史查证,这张欠条牵扯出非常感人的故事。
1927年,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遭到了重创,很多同志牺牲,但大家仍然不灰心,继续坚持正义的革命。于是在8月1日,发动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此后,在全国各地,共产党领导的各组织陆续发动了多起武装斗争,建立起自己的军队——红军,并建立了多个根据地。在1927-1929两年间,在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爆发多起武装运动,并建立了很多根据地,并在不同地区把自己的部队整编为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三支队伍。
但因为各地区的起义比较分散,根据地建设也是一块一块的,对革命大发展并不好。因此,在中央的指挥之下,对鄂豫皖这桑地区的根据、武装力量进行了整编,将三支队伍整编为“红一军”。
1930年4月底,红一军正式成立,下辖3个师1个旅,全军2100多人。红一军成立后,敌人调集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封锁和围剿,红军的粮弹补给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红军部队在紧张持续的战斗期间,压根没有多少时间去筹措军费,往往管钱的部门也很难及时联系到基层。
红军战士们也是人,虽然军纪严明,远远好于一般军阀部队,但总得吃饭穿衣,补充弹药啊。
这个时候,红军指战员们往往只能用大家最不愿意用的办法——找老百姓借!
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就是指当兵的来了抢得比匪徒还多,但比当官的要少。
对此,中共红军的领导人却有着自己的办法,制胜法宝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
一直秉承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纪律的红军,对于老百姓的物资支援,一一都开出了借条,并承诺解放后必当奉还。
当时,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要参与一场战斗,也就是著名的阳平口战斗,当时第七大队指挥员决定将原先1200人的队伍扩充到1500人,以应对战斗的需要。不过,第七大队在增加300人的同时,同样增加了负担,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军队的物资问题。在第七大队指挥员的请示下,上级允许其向当地百姓借钱借粮。
但有一个规定,那就是物资只能借,还必须给老乡们留下借据。就是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涂岩来到当地小地主杨长银的家里。虽说是小地主,其实就是土地比一般农民多一些而已。再加上平时乐于帮助周边人,杨长银其实并不是特别富裕。
杨长银为了支持红军,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拿了出来,但他认为自己还有实力筹到更多的资金,于是特地让儿子杨文顺到亲戚家又借了100多大洋,加起来共400大洋。刚一凑齐,杨长银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当地筹款处,将其交给了涂杏队长。涂杏也依法办事,毫不含糊,直接给杨长银打了个欠条并戳了个章,还再三向杨长银强调说,日后可以凭该欠条找红军,会如数归还借款。
自此以后,这张欠条就一直留在了杨长银老人的手中。由于当时情况混乱,为了躲避战乱、保证自己家庭的安稳生活,杨长银老人也进行了几次搬家,这就使得当时组织来还钱的时候没有办法找到杨长银这位“债主”。
这张欠条就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最后落在了杨昌银老人的孙辈杨明荣手中。在一次整理旧物的时候,杨明荣发现了这张欠条。
如今,这张借条因年代久远有些发黄,借条长12厘米、宽4厘米。从拍摄的照片来看,借条有一些破损。尽管字迹有点模糊,可关键信息还是能清楚辨认出,上面写着:“因我们红军现在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杨长银先生借大洋四百元……”落款为“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
另外,借条上还有队长涂杏的印章。
上面清晰地写明借款人、金额、借款原因等信息,落款、印章一应俱全。当地的文史部门立即查阅《县志》等相关资料,证明当时红军的确在这个地方设置根据地,并且当年为了筹集军费,经过上级批准向百姓借粮,算下来也正是85年。随后,经过专家的鉴定,这的确是当年的借条。这张借条已经小心保存了三代,但一直没有被拿出来,老人的爷爷、父亲都相继去世,自己现在也上了年纪,迫于生活的窘困,他拿出了欠条,想要知道时隔85年的借款还能否兑现。
杨明荣把他爷爷的这张欠条拿出来之后,很快引起了多方关注。杨明荣所讲述的当年的红军借款的故事不仅在当地流传甚广,而且被多家媒体报道,读者们了解到这样一段历史之后,都颇有感慨。不论是当年红军创业的艰难,还是杨长银解囊相助的慷慨,都算得上感人至深。
杨长银总共借给了红军400大洋,但是时过境迁,大洋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再是中国的流通货币,那么,今时今日,400大洋要如何等价兑换呢?
当地政府在查阅了相当多的文献和询问了相关专家以后得到了准确的回复,民国初年的一块大洋,换算下来就是现在的350元人民币。但是后期大洋开始贬值,这样折算下,1930年的一块大洋就等于2015年的100元人民币。所以,杨明荣老人手中的400大洋借条金额,就等于四万元人民币。
跨越了一个世纪,终于在2015年,政府如数归还了400大洋的欠款,并且拿回了这张距今85年的欠条。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铭记历史,发扬永不消亡的红军精神,不仅仅是不怕牺牲、敢于拼搏、坚韧不拔的红军精神,还应当时刻弘扬与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关怀、互帮互助的精神,这也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美德与精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