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红色故事|红军将领——黄开湘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物介绍

黄开湘(1901年-1935年11月),又名王开湘,江西弋阳人,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革命。著名红军将领。无论是在创建赣东北苏区的艰苦斗争中,还是在历次反“围剿”作战中,身高一米八的黄开湘,常用一把斧头和敌人肉搏,勇猛无比,威震敌胆。被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袖人物亲昵地称为“斧头将军”。黄开湘历任赣东北赤色警卫团团长、红十军八十二团政治委员、红十一军二十师政治委员等职,是飞夺泸定桥22勇士所在的红四团团长,“腊子口上降神兵”的红四团团长,吴起“切尾巴战役”中陕甘支队一纵队四大队大队长。

人物事迹——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一道天然屏障——大渡河,横亘在长征中的中央红军面前。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大渡河水流湍急,巨浪能掀起几丈高。蒋介石派部队前堵后追,妄想凭借大渡河天险,将2万红军全歼于此。泸定桥,就是红军快速通过大渡河的唯一路径。危急时刻,红四团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一道,带领红四团直扑泸定桥——此时,他们距泸定桥240里,他们要一昼夜飞奔240里,夺取泸定桥。

红四团完成了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35年5月29日下午4点钟,红四团的22名勇士背插马刀,手提驳壳枪,带着手榴弹,爬上了铁链,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冲去。黄开湘在桥头坐镇指挥,杨成武带着第二梯队紧跟在敢死队后面配合。全团的司号员集中起来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敌人开火,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震撼山谷。最终,泸定桥被拿了下来。但是,这并不是最后一场恶战。川甘交界处的腊子口,陡峭的岩壁直上云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唯一通道。如不迅速拿下,国民党追兵赶到,红军就可能在这里全军覆没;如果调头回去,红军将重新陷入雪山草地的绝境。9月15日,红四团接到军委命令:“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扫清前进中阻拦之敌。”在这里,红四团遭遇巨大阻击,10多个小时里, 5次进攻都没打下来。

趁着夜色,两个连,上百人,每个人别了十多颗手榴弹,在黄开湘的率领下开始迂回突袭。一名被叫做“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率先攀爬上了崖壁,然后甩下绳子,黄开湘和战士们顺着长绳一个个往上爬。凌晨,翻越天险的黄开湘带领战士们居高临下用手榴弹炸毁敌碉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敌军全线崩溃。腊子口战斗是红军长征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充分显示了黄开湘的军事指挥才能。事后,毛泽东风趣地说:“有斧头将军(指黄开湘)和白袍小将(指杨成武)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后世纪念

2016年10月14日,央视网刊文《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英雄黄开湘:以必胜决心置死地而后生》。2016年11月21日,以上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上饶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黄开湘为原型的赣剧现代戏《斧头将军》在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厅排演。2019年,由导演吴子牛执导的革命历史剧《可爱的中国》将杀青,由张哲人饰演方志敏(林江国饰)的学生黄开湘。2021年年4月,陕西甘泉县委书记杨宏兰收到陕西志丹的一位朋友发来的文章《黄开湘:英雄传奇尘封八十年》,作者叫朱冬生,原解放军出版社社长。2021年5月30日出版的《延安日报》在“悦读”版面刊文《寻找黄开湘让英雄回家》:黄家一门忠烈,母亲郑梅莲养育的5个儿子全部参加了红军,都牺牲在战场上,遗骸至今都没有找到。黄开湘的妻子也死于寻夫的路上。他们的女儿黄菊花直到20世纪80年代看到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才得知父亲50多年前已经牺牲。

稿源:网络编辑:何心复审:刘玉丽易慧萍终审:钟如意钟慧珊顾问:刘江海
声明: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