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今日人物志”独家撰稿,欢迎转发朋友圈 *
1934年,老蒋下命国军追击正在长征的红军大部队,并且在各地展开大搜捕,残害革命义士。当百姓们都害怕国民党特务出现的时候,一个男教师,不辞辛苦赶到泰和山地区,看到四处奔走的国民党部队,从数量上比自己预估的还要多,于是加速把情报送到了红军根据地。这位教师名叫项与年,表面上是教书的,但实际是我党地下情报成员。
就在不久前,项与年得到一个国军少将的通风报信,表示国军准备调动275架战机、两百门大炮和大量军队要对红军进行大围堵歼灭战。所以希望项与年把这个重要情报赶快送到毛主席等领导手中,不然所有红军性命堪忧。
最终,项与年星夜赶路,不辞劳苦的把情报送到了周恩来手里。因为这份情报的及时出现,8.6万红军才得以顺林进行长征,逃脱国军的大围堵。
多年后,新中国正式成立,毛主席仍对这位国军少将心存感激,因此特意下达命令“一定要找到这个人”。
在通过多方联系和寻找后,此人终于浮出水面,他的名字叫莫雄,1891年降生,是广东省英德人士。
当年,莫雄的家庭十分穷苦,但自己性格开朗又大胆,很早就出来混社会,黑白两道都有很多人脉。
16岁那年,莫雄无法再承受封建主义社会的残酷剥夺,奋不顾身地加入广州同盟会,进行了革命。之后,他凭借敢打敢冲的性格,被调入广东新军,积极的响应了由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
当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号角传遍了各地。莫雄就跟随两广军队组成北伐军,进行北伐解放战争,在此过程里莫雄表现得相当优秀,立下不少战功,因此深受孙先生的器重。
1927年,莫雄因蒋介石的原因,投诚了张发奎,成为团长,授予军衔为少将。在反蒋落败后,张发奎下野没了音讯,莫雄只能暂居上海公署,静待时机。
在上海的日子,莫雄机缘巧合地认识了我军原11师政治部的主任刘亚佛,两人经常相聚喝酒聊天,刘亚佛了解到莫雄的经历与反蒋行为后,很快就带他去认识了上海地下党成员项与年和严希纯等同志。就这样,莫雄便与我党有了初步的联系。
不久,周恩来得知了莫雄的情况,表示很佩服他坚持追随孙中山先生的精神。这时,莫雄就向周总理表示想申请入党。
周恩来同志认为,当下非常紧缺情报人员,莫雄的军阀军官身份一时也难以通过审批,因此劝他晚点再入党,当务之急是隐藏好自己的身份,密切关注国民党的各种情报。最后,莫雄为了革命,就毅然留在了国民党之中。
1934年3月底,莫雄在地下党暗中协助下,化身成为“剿共司令指挥部”由莫雄当总指挥官。而老蒋得知莫雄打下了红军的一些防区后,瞬间视莫雄为亲信,给予了许多信任与职权。所以在关键时刻,莫雄利用职务提前获取了老蒋将要调动150万国军及一系列军备,准备围堵歼灭红军的计划。所以就找了个机会,找到项与年,让他把该重要情报给带了出去。
建国后,毛主席下达命令没多久,叶剑英元神就收到消息,得知莫雄同志已定居在香港,因此很快就联系了他。
1956年的国庆节,远在香港的莫雄,得到中共中央的盛情邀请,抵达北京天安门参加新中国国庆典礼。在现场,莫雄首次见到了毛主席,两人见面握手谈笑,毛主席热情慰问了一番莫雄同志,表达了党对他的感谢。
等国庆典礼完毕后,中共中央又专门召开一个革命同志见面会,会场中莫雄和项与年准备出席,这两个老战友多年未见,感触良多,再次重逢,笑露笑容,忍不住聊了许多当年的革命往事。
事后,莫雄获得国家安排,定居在北京,并且给新中国建设,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到了1980年,莫雄同志因病于北京离世,享年89岁。
点个“赞”和“在看”呗,祝你财运亨通,万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