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这句话蕴含着哲理,与兵法中的虚虚实实之精髓相类。
行军打仗讲究兵法谋略,可在现实生活中,假的永远真不了。
诈骗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一般都是经济诈骗,当然也有感情骗子。
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有一桩轰动全国的政治诈骗第一案。
案发源于军区政委接见“老红军”,攀谈几句后,政委断定:此人肯定有问题。

1955年1月,陕西省西安市因公接待了时任北京林业部任行政处长的李万铭。
这并不是一场寻常的公务接待,因为李万铭还是家喻户晓的“老红军”、“战斗英雄”——各级表彰和荣誉不计其数。
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军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掀起了崇尚英雄、尊崇英雄的热潮。
这样一位饱经战火洗礼,获得了诸多勋章、荣誉和表彰的战斗英雄来到西安,自然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拜访。

李万铭好像对这样的场合早就习以为常,再一次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辉煌过往。
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张德生也是一位老革命,听闻有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西安,也就顺便前来拜访。
李万铭虽然也做了回答,但答案明显和事实有出入,在问及一些细节的问题时,李万铭就答不上来了。
李万铭说此行是由西安中转,然后去兰州军区担任要职并商议军事。

因为在他眼前的张德生还兼任兰州军区政委,对兰州军区的重要人事任免和重要军事会议,了如指掌。
仅仅和李万铭这个“老红军”攀谈了几句,张德生就断定此人肯定有问题。
不过张德生并没有立刻揭穿,而是吩咐陕西省公安厅详细调查李万铭的履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年仅28岁的李万铭竟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和南京人民一起获得重生的还有李万铭。

他从国民党军队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摇身一变,成了中央大学的学生,之后顺利进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学习。
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进入二野军政大学学习就等同于端上了铁饭碗,并且前途无量,因为这里是我军培养军事人才的院校。
李万铭不仅没有因为在国民党军队服役,受到相应的审查,反而直接改头换面,重新开始了,属实让人大跌眼镜。
此时的李万铭才22岁,他能有如此的城府,足可见他的心理素质有多强大。

然而这只是李万铭政治诈骗的开始,尝到甜头的他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年纪轻轻的李万铭敢胆大包天地行骗,跟他自幼的成长分不开。
正所谓无商不奸,李万铭从小就见惯了父亲那些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小把戏。
而且富庶的家庭环境,也让李万铭养成了好吃懒做的生活习惯。

读书的时候李万铭也是吊儿郎当,成绩一直不好,为了能从父母那骗取更多的零花钱,篡改成绩单都是家常便饭。
父母对李万铭的行为也不是不知道,但他们却认为这是“聪明”的表现。
从篡改成绩无人管,到小偷小摸屡次得逞,李万铭就渐渐地迷上了不劳而获——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在动乱的社会环境下,缺乏管束的李万铭,人生就偏离了方向,逐渐地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李万铭行骗最主要的一招就是伪造自己的履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人人敬仰的老红军。
而李万铭也确实有过从军的经历,只不过他参加的是国民党军队,并且在从军期间也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兵痞子。
但是这段从军的经历,却让他对部队的建制有了基本的了解,从而为他行骗增添了资本。
从小就游手好闲的李万铭,读书也没有读出一个名堂,在老家一带声名狼藉的他,也找不到工作。
1945年,李万铭参军了,成了国民党青年军的一员。

行军打仗李万铭没有一点本事,但是他却写得一手好字,这让他在军队中脱颖而出。
加上李万铭本人善于察言观色,竟然混到了一个准尉政治干事的职务。
这原本在军队中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务,但仅仅是这一点点的权力,就让李万铭迷失了自我。
善于瞎捉摸的李万铭,发现当时国民党军队管理混乱,在发放退伍费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差。
找准了这个空子之后,李万铭就开始虚报退伍人员冒领退伍费。

贪得无厌的李万铭,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但不久之后就被人盯上了,因此被判处监禁3个月。
3个月的监禁,对于李万铭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1948年,他随国民党大军到了东北。
还没等李万铭找到新的生财之道,东北就解放了,他随即逃到了南京。
解放南京后,我军开始对南京城的百姓,进行人口普查和身份登记。
此时的李万铭22岁,文质彬彬的外表还散发着些许的书卷气息。

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去,也为了寻找一个新的机会,他谎称自己是中央大学的学生。
由于连年的征战,很多档案资料都缺失,李万铭成功地躲过了一次审查,并且进入了二野的军政大学学习。
如果此时的李万铭能够洗心革面,认真工作,他的过去将永远地成为历史。
奈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次伪装身份成功后,让李万铭的野心更大了。
他先是主动要求分配到西南边区工作,从军政大学骗到了介绍信和鉴定材料。

西南边区条件艰苦,李万铭可不想去那里工作,他心里早已有了计划。
之后李万铭按照同样的格式,发挥自己会模仿笔记的特长,伪造了一份同样的材料,但是把接收单位换成了常州市人民政府。
由于当时信息不发达,互相不隶属的单位之间几乎没有联系,李万铭以假乱真的材料,让他成功地进入了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
这一次伪造材料的成功让李万铭十分高兴,他认为自己这套瞒天过海的计策是行得通的。

一个建设科科长的职务显然满足不了李万铭的野心,于是他故伎重施,在抬高了自己身份的同时,也把目标定得更高了。
为了顺利地进入苏南行署工作,他给自己伪造了二野军政大学科长的职务。
但这一次李万铭失手了,因为这样的职务仅仅一封介绍信和鉴定材料是不足以支撑的,被识破的李万铭因此入狱3年。
在狱中李万铭非但没有悔改,反而是认真地研究了行骗的破绽,为出狱后继续行骗做准备。
1951年,运气不错的李万铭被政府提前释放了,可这段牢狱之灾并没有让李万铭从此收手。

他不仅私刻了二野军政大学的印章,还刻了邓小平的印章;同时还伪造了介绍信、残废军人证明信,以及党员证明信等相关的材料。
李万铭把这些材料,寄给了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领导,要求分配工作。
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审核他材料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漏洞,但李万铭总会及时地再伪造一些材料来证明,用一个接一个的谎言来圆他撒下的弥天大谎。

最终李万铭被安排在了陕西省安康专属工作,而且此时各级政府都在表彰老红军和战斗英雄,李万铭给自己编造的履历让他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
慢慢地,李万铭发现了地方行政机构和军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于是他开始自导自演了一场场升职的大戏。
按照当时的军人转任地方干部的规定,在部队担任职务的军人在转任地方干部的时候职务也要是对等的。
在安康把他送到西北农学院学习的时候,他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去上课。

由于李万铭是伤残军人,因此学校也允许他在宿舍自学。
李万铭在宿舍确实很刻苦,可他在钻营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他照旧私刻公章,伪造信件和材料,之后西北农学院就收到了由李万铭转呈给学校的调令。
按照当时的规定,李万铭学习结束后,要继续回到安康专署工作。
为了不回安康,李万铭的调令是调任他为某部队的团参谋长,先到中南局报到。
一份假材料让李万铭成功地从西北农学院拿出来自己的档案,并且让学校给他开了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等材料。

为了防止中南局在审查材料的时候发现漏洞,李万铭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给自己编了一个完美的履历。
他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历任的职务也写得清清楚楚,证明人都写的是国家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人。
不仅如此,他还伪造了自己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受伤的履历,因受伤才回国休养,到西北农学院学习深造,现因身体不适到地方工作。

1952年3月,李万铭拿着成套的假资料到中南局报到,由于他材料上的证明人都太有名,因此也没有人怀疑,即便是有人怀疑,也没办法立刻联系证明人。
兵行险着,这一次李万铭又成功了,顺利地进入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工作。
顶着老红军、战斗英雄等诸多荣誉,李万铭的仕途十分顺利,并且还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
李万铭的行骗手段很高明,在虚荣心的作祟下,他还想获得更高的职务。

于是他就又伪造了中央军委多位领导人和他通话、通信的材料,以及要将他调任某部队任职的调令。
李万铭的把戏屡次得逞,让他彻底地迷失了自己,他用伪造的材料让自己顺利地调入了北京林业部,担任处长的职务。
一心想在仕途上,再进一步的李万铭,继续故伎重施,这一次他为伪造的是防空兵司令员周士第的亲笔信,调任他为某部队师长,火速去兰州商议重要军事。

在西安中转的时候,李万铭又继续伪造了陈赓司令员给林业部副部长的信,言下之意就是李万铭的职务低了。
可没等这份伪造材料发挥作用,李万铭就被张德生识破了他的身份。
李万铭当年的案件一经告破,可谓是震惊了全国人民,一个全靠行骗的人竟然能混迹于政府和党内多个机构。
1956年,罪有应得的李万铭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又被加处10年。
1978年,李万铭因认罪态度良好,积极接受改造而被释放。

其实李万铭的行骗手段并不高明,之所以能屡次得逞,是因为我国当时的档案管理和审核制度还不够严格,各个单位之间也没有信息共享机制。
最关键的是,李万铭利用了人民崇敬英雄的心理,战斗英雄和老红军等标签成了他最好的护身符。
但假红军终究不是真英雄,时任兰州军区政委的张德生,接见了这个“老红军”之后,仅仅是攀谈几句,就断定此人肯定有问题。
随之就揭开了李万铭的弥天大谎,告破了新中国的政治诈骗第一案。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