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军区政委接见“老红军”,攀谈几句后,政委断定:此人肯定有问题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这句话蕴含着哲理,与兵法中的虚虚实实之精髓相类。
行军打仗讲究兵法谋略,可在现实生活中,假的永远真不了。
诈骗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一般都是经济诈骗,当然也有感情骗子。
政治诈骗鲜有发生。
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有一桩轰动全国的政治诈骗第一案。
案发源于军区政委接见“老红军”,攀谈几句后,政委断定:此人肯定有问题。
此人是谁,又究竟有何企图呢?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真英雄识破假红军
1955年1月,陕西省西安市因公接待了时任北京林业部任行政处长的李万铭。
这并不是一场寻常的公务接待,因为李万铭还是家喻户晓的“老红军”、“战斗英雄”——各级表彰和荣誉不计其数。
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军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掀起了崇尚英雄、尊崇英雄的热潮。
这样一位饱经战火洗礼,获得了诸多勋章、荣誉和表彰的战斗英雄来到西安,自然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拜访。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李万铭好像对这样的场合早就习以为常,再一次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辉煌过往。
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张德生也是一位老革命,听闻有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西安,也就顺便前来拜访。
张德生见到李万铭之后,就循例和他攀谈了几句。
诸如以前在哪个部队,此行来西安的目的等。
李万铭虽然也做了回答,但答案明显和事实有出入,在问及一些细节的问题时,李万铭就答不上来了。
李万铭说此行是由西安中转,然后去兰州军区担任要职并商议军事。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李万铭此时还不知道,他的行骗生涯到此就结束了。
因为在他眼前的张德生还兼任兰州军区政委,对兰州军区的重要人事任免和重要军事会议,了如指掌。
仅仅和李万铭这个“老红军”攀谈了几句,张德生就断定此人肯定有问题。
不过张德生并没有立刻揭穿,而是吩咐陕西省公安厅详细调查李万铭的履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年仅28岁的李万铭竟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和南京人民一起获得重生的还有李万铭。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他从国民党军队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摇身一变,成了中央大学的学生,之后顺利进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学习。
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进入二野军政大学学习就等同于端上了铁饭碗,并且前途无量,因为这里是我军培养军事人才的院校。
李万铭不仅没有因为在国民党军队服役,受到相应的审查,反而直接改头换面,重新开始了,属实让人大跌眼镜。
此时的李万铭才22岁,他能有如此的城府,足可见他的心理素质有多强大。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然而这只是李万铭政治诈骗的开始,尝到甜头的他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年纪轻轻的李万铭敢胆大包天地行骗,跟他自幼的成长分不开。
1927年,李万铭出生在陕西安康的一个小商之家。
正所谓无商不奸,李万铭从小就见惯了父亲那些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小把戏。
而且富庶的家庭环境,也让李万铭养成了好吃懒做的生活习惯。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读书的时候李万铭也是吊儿郎当,成绩一直不好,为了能从父母那骗取更多的零花钱,篡改成绩单都是家常便饭。
父母对李万铭的行为也不是不知道,但他们却认为这是“聪明”的表现。
从篡改成绩无人管,到小偷小摸屡次得逞,李万铭就渐渐地迷上了不劳而获——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在动乱的社会环境下,缺乏管束的李万铭,人生就偏离了方向,逐渐地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两次入狱不悔改
李万铭行骗最主要的一招就是伪造自己的履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人人敬仰的老红军。
而李万铭也确实有过从军的经历,只不过他参加的是国民党军队,并且在从军期间也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兵痞子。
但是这段从军的经历,却让他对部队的建制有了基本的了解,从而为他行骗增添了资本。
从小就游手好闲的李万铭,读书也没有读出一个名堂,在老家一带声名狼藉的他,也找不到工作。
1945年,李万铭参军了,成了国民党青年军的一员。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行军打仗李万铭没有一点本事,但是他却写得一手好字,这让他在军队中脱颖而出。
加上李万铭本人善于察言观色,竟然混到了一个准尉政治干事的职务。
这原本在军队中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务,但仅仅是这一点点的权力,就让李万铭迷失了自我。
善于瞎捉摸的李万铭,发现当时国民党军队管理混乱,在发放退伍费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差。
找准了这个空子之后,李万铭就开始虚报退伍人员冒领退伍费。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贪得无厌的李万铭,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但不久之后就被人盯上了,因此被判处监禁3个月。
3个月的监禁,对于李万铭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1948年,他随国民党大军到了东北。
还没等李万铭找到新的生财之道,东北就解放了,他随即逃到了南京。
在南京游荡了半年之后,南京也解放了。
解放南京后,我军开始对南京城的百姓,进行人口普查和身份登记。
此时的李万铭22岁,文质彬彬的外表还散发着些许的书卷气息。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去,也为了寻找一个新的机会,他谎称自己是中央大学的学生。
由于连年的征战,很多档案资料都缺失,李万铭成功地躲过了一次审查,并且进入了二野的军政大学学习。
如果此时的李万铭能够洗心革面,认真工作,他的过去将永远地成为历史。
奈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次伪装身份成功后,让李万铭的野心更大了。
他先是主动要求分配到西南边区工作,从军政大学骗到了介绍信和鉴定材料。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西南边区条件艰苦,李万铭可不想去那里工作,他心里早已有了计划。
之后李万铭按照同样的格式,发挥自己会模仿笔记的特长,伪造了一份同样的材料,但是把接收单位换成了常州市人民政府。
由于当时信息不发达,互相不隶属的单位之间几乎没有联系,李万铭以假乱真的材料,让他成功地进入了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
这一次伪造材料的成功让李万铭十分高兴,他认为自己这套瞒天过海的计策是行得通的。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一个建设科科长的职务显然满足不了李万铭的野心,于是他故伎重施,在抬高了自己身份的同时,也把目标定得更高了。
为了顺利地进入苏南行署工作,他给自己伪造了二野军政大学科长的职务。
但这一次李万铭失手了,因为这样的职务仅仅一封介绍信和鉴定材料是不足以支撑的,被识破的李万铭因此入狱3年。
在狱中李万铭非但没有悔改,反而是认真地研究了行骗的破绽,为出狱后继续行骗做准备。
1951年,运气不错的李万铭被政府提前释放了,可这段牢狱之灾并没有让李万铭从此收手。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虚荣心作祟终害己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李万铭的胆子更大了。
他不仅私刻了二野军政大学的印章,还刻了邓小平的印章;同时还伪造了介绍信、残废军人证明信,以及党员证明信等相关的材料。
李万铭把这些材料,寄给了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领导,要求分配工作。
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审核他材料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漏洞,但李万铭总会及时地再伪造一些材料来证明,用一个接一个的谎言来圆他撒下的弥天大谎。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最终李万铭被安排在了陕西省安康专属工作,而且此时各级政府都在表彰老红军和战斗英雄,李万铭给自己编造的履历让他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
慢慢地,李万铭发现了地方行政机构和军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于是他开始自导自演了一场场升职的大戏。
按照当时的军人转任地方干部的规定,在部队担任职务的军人在转任地方干部的时候职务也要是对等的。
安康专署这座小庙容不下野心勃勃的李万铭。
在安康把他送到西北农学院学习的时候,他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去上课。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由于李万铭是伤残军人,因此学校也允许他在宿舍自学。
李万铭在宿舍确实很刻苦,可他在钻营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他照旧私刻公章,伪造信件和材料,之后西北农学院就收到了由李万铭转呈给学校的调令。
按照当时的规定,李万铭学习结束后,要继续回到安康专署工作。
为了不回安康,李万铭的调令是调任他为某部队的团参谋长,先到中南局报到。
一份假材料让李万铭成功地从西北农学院拿出来自己的档案,并且让学校给他开了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等材料。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为了防止中南局在审查材料的时候发现漏洞,李万铭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给自己编了一个完美的履历。
他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历任的职务也写得清清楚楚,证明人都写的是国家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人。
不仅如此,他还伪造了自己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受伤的履历,因受伤才回国休养,到西北农学院学习深造,现因身体不适到地方工作。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952年3月,李万铭拿着成套的假资料到中南局报到,由于他材料上的证明人都太有名,因此也没有人怀疑,即便是有人怀疑,也没办法立刻联系证明人。
兵行险着,这一次李万铭又成功了,顺利地进入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工作。
顶着老红军、战斗英雄等诸多荣誉,李万铭的仕途十分顺利,并且还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
李万铭的行骗手段很高明,在虚荣心的作祟下,他还想获得更高的职务。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于是他就又伪造了中央军委多位领导人和他通话、通信的材料,以及要将他调任某部队任职的调令。
李万铭的把戏屡次得逞,让他彻底地迷失了自己,他用伪造的材料让自己顺利地调入了北京林业部,担任处长的职务。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一心想在仕途上,再进一步的李万铭,继续故伎重施,这一次他为伪造的是防空兵司令员周士第的亲笔信,调任他为某部队师长,火速去兰州商议重要军事。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西安中转的时候,李万铭又继续伪造了陈赓司令员给林业部副部长的信,言下之意就是李万铭的职务低了。
可没等这份伪造材料发挥作用,李万铭就被张德生识破了他的身份。
李万铭当年的案件一经告破,可谓是震惊了全国人民,一个全靠行骗的人竟然能混迹于政府和党内多个机构。
1956年,罪有应得的李万铭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又被加处10年。
1978年,李万铭因认罪态度良好,积极接受改造而被释放。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其实李万铭的行骗手段并不高明,之所以能屡次得逞,是因为我国当时的档案管理和审核制度还不够严格,各个单位之间也没有信息共享机制。
最关键的是,李万铭利用了人民崇敬英雄的心理,战斗英雄和老红军等标签成了他最好的护身符。
但假红军终究不是真英雄,时任兰州军区政委的张德生,接见了这个“老红军”之后,仅仅是攀谈几句,就断定此人肯定有问题。
随之就揭开了李万铭的弥天大谎,告破了新中国的政治诈骗第一案。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