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五千里的征途、15个省份、600余次战役战斗、100条江河、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这些震撼人心的数字一同组成了《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本立体的功勋记录册。在书中,作者用逼真的笔法还原出爆炸在346.6米的高地的炮火,用鲜活细腻的笔触将荣誉颁发给工农红军所有战士。
红军翻过雪山之巅是长征征途中艰苦卓绝、堪称奇迹的一段征途。当我翻开沉重的书页,便看到中央红军像一条灰色的丝带缠绕在洁白的雪山草地。狂风怒吼、雪花飘飘,每一位红军战士强忍着寒冷与饥饿走过了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原。镜头一转,一片茫茫无际的沼泽地也正在诉说着英勇的红军与恶劣的自然搏斗的悲壮史诗。如果我们看到现在艳阳高照,祥云漂浮的草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那时有无数的红军战士病倒在这片“死亡之海”中。到这里,这些赫赫战功已经足够让我们铭记,可是一句“谁在襁褓里参加了长征”又让我们看到了红军以凡人之力比肩神明。原来,在南征北战的征途中有一群如花般初绽的生命坚强地盛放。枪林弹雨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而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的红25军中的战斗员每天经历着饥饿、寒冷、战争、伤病、死亡。岁月流逝,这些已经雕刻在史册的故事不会黯淡。这群为民族希望奋起的少年们不畏艰难困苦点亮了人民觉醒与幸福的希望,我们这一代也应该接过接力棒,走好未来的“长征路”。
红军战士那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让我们深刻领悟到老一辈革命先烈勇于突破的崇高品质。时光流转到二十一世纪,由红军长征传递出的革命精神应当化成我们最宝贵的品质。“人生万事需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身为这片土地上的青年,年轻的我们要继续追寻功勋的步迹,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在岗位上形成“百花齐放,争相创新”的良好氛围,再把丰富的业务技能与智慧化成经验,为高速公路的发展建设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智慧。
回顾我党波澜壮阔的长征革命,我们发现青年一直是历史的主角,我们脚下的每一块土地的收获都来源于青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当我们背起行囊走向远方,肩头不应再是行李而是对故土的热爱和振兴祖国的希望!
作者:张 玉
编辑:索 剑
编审: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