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伟大壮举,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就有很多重要论述。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强调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他又说:“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 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说:“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须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燎原双语学校党支部利用12月份的党日活动时间,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孙来国同志给大家全体党员讲《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
孙来国同志从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讲起。他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通过长征路线图可以看出,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0月21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后续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四渡赤水战役,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暴来去无常。由于草地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行军时,稍不小心,便会偏离道路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中共中央于 9月10日率领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16日逼近川甘边界的腊子口。17日拂晓,红军一举夺取了天险腊子口,18日占领哈达铺,胜利进入甘南。接着,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至此,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1年、纵横11个省、行程2万5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纪念广场的壁墙由三面红军军旗组成,高12米,长60米,上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
最后,他总结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最后,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
在听取了长征故事以后,党员同志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党支部委员甄真说:“听着孙来国同志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再一次让我内心受到震撼。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也将继续在学校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各项教学和行政工作,对学生负责,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党支部副书记冯燕梦说:“ 今天的党日活动,通过聆听入党积极分子孙来国同志讲得长征故事,让我们从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清晰的感受到在长征征途中孕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大精神动力。对于今天全面落实二十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习总书记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
国际课程班党员教师张春燕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率领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长征。长征胜利8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长征永远在路上。
小学部党员教师鲍宁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难,到底有多难?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横跨14个省,从东南到西北,跨越大半个中国。今天聆听学习了孙来国同志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深受鼓舞和震撼。正因为先辈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虽历经艰难险阻,但留给我们后人的却是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这条路上,作为时代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在奉献情怀上以感恩示范学生长怀赤子之心。”
小学部党员教师王心妍说:“今天,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就要将这些精神付诸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用长征这笔精神的财富,去创造崭新的历史,书写未来更动人的篇章!”
小学部党员教师贾思扬说:“今天听了“弘扬红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我们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的长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初中部党员教师崔畅说:“今天,我们聆听了孙来国同志讲述的有关红军长征的讲座,受益匪浅。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政治史上的奇迹,一直被称为“流动的武装宣传”。在重火力夹击封锁之下,红军一次次突破包围,成功西进会师,并在同时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了长征的路途上。突围依靠的是坚强、勇毅,更是灵活、果断。红军胜利长征直到今天仍然启迪着我们,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高中部党员教师方婧说:“党支部组织聆听了孙来国同志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使我再一次学习了毛主席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小学部党员教师朱昕韵说:“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那是一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初中部党员董博说:“听了孙来国同志关于长征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浅。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士在极其险恶和艰苦的条件下迸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无坚不摧。孙来国同志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伟大精神力量,让我们有机会重温那个战火纷飞而又饱含激情的年代,有机会再一次感受长征精神的力量。我们要思考当下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不怕困难,勇于奋斗。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奋勇争先,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接续努力。长征精神一直会是鼓舞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党支部委员倪晴春说:“聆听孙来国同志的长征故事时,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的画面又在脑海中一一重现: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红军一次战略性大转移,红军战士秉持着“中国人翻身做主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历尽艰辛、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在1936年10月取得了最终胜利。正是因为“信念”红军才能突破重重险阻取得胜利,每代人有不同的“信念”,人民有信念民族才有希望。目前新冠病毒还在肆虐,我们的信念就是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生活、不给病毒有可趁之机;面对病毒的感染我们要积极应对,争取早日康复。临近年关,愿当下的所有人都平安顺遂!”
初中部党员陈阿丽说:“今天聆听了孙来国同志讲述的长征故事,感受颇深。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因为长征精神于全人类都是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的精髓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无数的艰难险阻,红军战士毫不畏惧、英勇战斗,靠的就是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这是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就在不远处。那工作生活中,作为党员教师我们也要弘扬这种精神,坚定这种信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党支部书记胡国庆最后总结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正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昂首挺胸地行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长征路上。今天,听取了孙来国同志讲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和长征精神,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将指引我们为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已取得联系的家长可直接通过招生老师报名,无需扫码)
联系方式地址: 闵行区平阳路150号电话:(021)64806128邮箱:Admissions@liaoyuanedu.org官网:www.liaoyuan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