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许多传奇人物,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但在这些传奇人物的背后,其实隐藏了许多伤痛、离别和不堪回首,一次次身陷绝境,一次次披荆斩棘,从枪林弹雨中一路走来, 才成就了传奇。
1982年,一列特快列车沿京广线向北京飞驰而来,当列车停靠在北京站以后,一位身材高挑、头发花白的老妪,在另一位年轻女性的搀扶下,缓缓走出火车。她们一路来到妇联招待所,当天夜里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次日,她们到中国妇女联合会办事时,消息就迅速传了出去,昔日的女红军王定国得知消息以后,将她接到自己的家中来住。秦基伟将军闻讯,也立刻赶了过来,并通知了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王首道。

得知她来了,王首道激动万分,立刻动身前往她所在的位置。王首道抵达目的地后,终于在时隔48年以后,再次见到了她。当时,她正站在窗边远眺,没有注意到王首道的到来。她身着朴素的灰色衣服,顶着满头苍白的头发,消瘦的身材显得十分柔弱,目光中却闪着坚毅的光。
见到这一幕,王首道快步走了过去,情绪激动的王首道,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要对她说,但话真到了嘴边,却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泉媛同志,你好吗?”老妪闻声猛的转过身来,看见向他走来的王首道,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随后激动地迎了过去。
老妪名叫王泉媛,是一名老红军,更是王首道48年前的妻子。两人当年怎么也没想到,看似不经意的一次分离,竟然近半个世纪才得以重逢。他们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四目相对,却无论如何也看不清楚对方,因为眼睛里涌出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模糊了视线。
王泉媛与王首道的爱情,被许多人称为旷世奇缘,这场分离了近半个世纪的重逢,也被传为一段佳话。那么,王泉媛和王首道当年为何会分开?王泉媛这么多年来,又经历了什么呢?
投身革命
王泉媛是江西省吉安县人,1913年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之家。她的父母虽然贫穷,却十分勤快,靠耕种几亩薄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然而,在那个饱受压迫的旧社会,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摆脱贫困。
王泉媛8岁那年,王家的日子愈发艰难,几乎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程度。无奈之下,王泉媛的母亲和她的姐姐商量以后,决定将王泉媛送到富裕人家去当童养媳,以解燃眉之急。
风雨飘摇的年代,许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只有8岁的王泉媛,还不懂什么是婚姻,就已经被家人许给王家当童养媳。从此以后,那个比他大了16岁的王照斗,就成了她未来的丈夫。这场婚姻无关爱情,只是面临生死时无奈的选择,原名欧阳泉媛的她,正式改名王泉媛。
1930年,王泉媛已经是17岁的大姑娘,按照当地的习俗,她在这一年就要正式嫁入王家,为王家生儿育女了。
王家迎亲当天,一顶花轿来到门前,一床棉被、一个方凳、一只尺余长的小木箱,就是王泉媛所有的嫁妆。迎亲人的满脸堆笑,鞭炮和锣鼓齐鸣,王泉媛的母亲却止不住的流泪,一边送女儿上轿子,一边叮嘱女儿:“记得好好服侍丈夫,他高兴了你才会有好日子……”
王泉媛穿着红色新衣,迈进王家的大门,成了王家的媳妇儿。母亲的叮嘱和送亲时的哭声,还在她的耳边回荡,她的内心其实也痛苦,但身处旧社会的她,如同随波逐流的一粒沙,反抗只能给她带来更多的痛苦。
婚后的一天,婆婆交给她20个鸡蛋,让她拿到街上去卖钱或者换回一些盐巴。王泉媛按照婆婆的安排,挎着一篮子鸡蛋走上街头叫卖。
彼时,红军队伍已经来到王泉媛的家乡,当王泉媛来到街头时,正好遇到红军开暴动会。一位同志在戏台上高喊:“乡亲们,要翻身就要参加暴动……”一句话,吸引了王泉媛全部的注意力,原因很简单,她想翻身!

随后,王泉媛又跟在红军队伍的后面,贴标语、喊口号,每一次高喊“打倒地主、穷人翻身做主人”的口号,王泉媛都感觉热血沸腾,她坚信,这样的队伍是一支能为穷苦人撑腰的队伍。直到太阳西斜,她才恋恋不舍的用鸡蛋去换了盐巴,踏上了回家的路。
由于当天王泉媛在红军队伍面前表现出极高的革命热情,引起了红军干部的注意。次日,这位红军干部就来到王泉媛的家中,向她和丈夫王照斗详细讲述了革命思想。王泉媛听后热血沸腾,革命、解放、婚姻自由……这些让她耳目一新的词语,无不令她向往。
但王照斗听了以后,态度却截然相反,他认为红军干部所讲的内容,全都是不切实际的“疯话”。至此,夫妻二人在思想上产生巨大的分歧,王泉媛坚定地加入了当地的农民暴动队伍,而王照斗则坚决反对,鼓动全家人冷落王泉媛,令王泉媛每次回家都如坠冰窟。
家人的不理解和排挤,令王泉媛十分痛心,她意识到,此时虽然王照斗没有向自己提出离婚,但他和家人的态度已经表明,这个家已经不属于她了。因此,王泉媛痛下决心,彻底投身革命。她自己做了一顶带红五星的八角帽,戴着这顶帽子参加革命去了。
1931年8月,一心跟着红军去解救更多穷苦人民的王泉媛,已经成长为少共县委妇女干部。一天,她划着一只小船,向古冈白区进发,打算在那里发展青年团。途中,岸上路过的四名白军发现了她,吆喝着让她不要跑。
几名白军以为,王泉媛年纪轻轻,在他们的威胁下肯定会乖乖就范。没想到,年仅18岁的王泉媛根本就没将他们放在眼里, 不仅没有害怕,反而英气十足地对他们喊:“我就在这里等你们,你们敢来抓我,我就让你们几个全都死在河里。”
突如其来的严厉斥责,令几名白军大怒,但看着王泉媛摆出的拼命架势,他们又不敢上前。最后只好远远的放了几枪,就没有继续追击了。王泉媛自始至终都沉着冷静,划着小船硬闯了过去。王泉媛坚定果敢、临危不惧的品质,令她很快就脱颖而出。
1933年,湘赣省召开妇女代表大会,王泉媛被推选为吉安县代表,参会后入选主席团,进而调任湘赣省妇女部干事。全国第二次苏维埃大表大会召开前,王泉媛获得了参会资格,参会期间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主席。

会议结束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下,王泉媛等人又获得了前往“共产主义马克思大学”学习的机会。就读期间,毛主席经常亲自为学员们讲课,王泉媛得到毛主席的教导后进步飞快,对知识十分渴望。
一天傍晚,王泉媛等几名女同学在闲聊时,发现毛主席和抱着孩子的贺子珍正在散步,几人立刻围了过去。王泉媛很喜欢小孩子,过去以后就一直逗贺子珍怀里的孩子,惹得孩子哈哈大笑。
毛主席不认识王泉媛,笑着问道:“小鬼,你叫什么名字呀?”王泉媛听到毛主席问话,显得有些拘谨,认真的回答道:“主席,我叫王泉媛。”随后,毛主席又问她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王泉媛告诉主席,她在老家主要负责妇女和青年工作。
毛主席是一个十分健谈之人,讲起话来幽默风趣,听了王泉媛回答以后,立刻说道:“好哇!妇女能顶半边天,再加上青年,你相当于负责大半边天咯,这很好,很好哇。”听了主席的称赞,王泉媛激动万分,心里的干劲又多了几分。
谈起工作来,王泉媛自然不含糊,但谈到学习,她其实很有压力。由于她的家庭贫苦,自幼就没有学习的机会,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学习文化课期间,王泉媛决定笨鸟先飞,每次上课听不懂的内容,她都记录下来,每天放学后,再找校长董必武给她“补课”。
虽然王泉媛的文化课是短板,但到了学习投弹、射击等军事类的课程时,她立刻就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她的实战经验丰富,体能又好,做这些项目的时候如鱼得水,总能拿到很好的名次。
迎来爱情
1935年,王泉媛随红军至遵义,王泉媛在此期间,调任地方工作部工作,主要做群众工作。原本在国家保卫局工作的王首道,在此时也调到了地方工作部。两人此前虽然在湘赣省就见过面,却交往不深,不如此次在一个部门接触频繁。
王首道比王泉媛大7岁,英俊帅气,工作出色,在日常工作期间,经常与王泉媛打交道,两个年轻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其实,两人此时已经互相有了一些好感,但那个年代,即便是进步青年,也都偏于保守,谁也不敢率先捅破这层窗户纸。
时间久了,与他们一起工作的蔡畅、李坚贞、金维映等人,却看出了端倪,便打算撮合这对有情人。

一天傍晚,王泉媛正在宿舍里缝补衣服,突然蔡畅、李坚贞、金维映三人走了进来,一声不吭的围坐在王泉媛身边。起初,王泉媛没有在意,继续低头缝补衣服。但等了半天,她们却谁也没有说话,王泉媛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儿,抬头看向她们。
结果发现,她们三个人脸上带着笑,一直盯着她看,却谁也不开口说话。不一会儿,王泉媛就被几个人给看得不好意思了,她咬断手里的线头,有些着急的问道:“你们这是干嘛呀?是不是开会要来不及了呀?”
结果,几个大姐仍不答话,就这样一直笑着看她。王泉媛开始有些不知所措,最终还是蔡畅忍不住了,来了一句:“小王,你看王首道这个人怎么样?”一听这话,就算王泉媛再迟钝,也猜出了几个大姐今晚来找她的目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其实这个问题,蔡畅不是第一次问她了。前不久,蔡畅曾在私下里问过王泉媛,她当时听了这个问题并未多想,还以为蔡畅是向她了解情况呢,她便严肃认真的回答蔡畅:“王首道同志待人热情诚恳,工作方法灵活多变。”
蔡畅将这次交谈的内容告诉过李坚贞,当蔡畅提出同样的问题来,又看到王泉媛的反应,李坚贞想逗王泉媛的想法就更加浓郁了。不等王泉媛自己开口说话,李坚贞就有模有样的学着王泉媛的严肃表情,用她的家乡口音学道:“王首道待人热情诚恳,工作……”
王泉媛听到李坚贞的话,没等她说完,就羞得双手捂着脸,扭过了身子。金维映见状,决定不再逗她,将话题拉回正题:“不要害羞,王首道对你有想法,你也是知道的。”
蔡畅闻言,也跟着说:“你丈夫已经死了两年,你现在又年轻,王首道是一个好同志,你好好考虑一下。”王泉媛没有答话,几个大姐也不再追问,她们看得出来,王泉媛对王首道也是有好感的。

数日后,部队接到离开遵义的消息,王泉媛正在收拾行李的时候,蔡畅、李坚贞、金维映三人又来找她,这次不是聊天,而是直接拉着她去见王首道。
革命岁月,战事不断,红军此次离开遵义,王泉媛与王首道等人能否继续在一起都是未知数。红军队伍就要开拔了,今晚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三位大姐这才极力促成此事,将王泉媛带到王首道的办公处,给他们创造一次独处的机会。
蔡畅、李坚贞、金维映离开以后,只剩下王泉媛和王首道两人,这是最后表明心意的机会,一旦错过,可能两人就错过了最后的机会。王首道终于鼓起勇气,声音颤抖地向王泉媛表白了心意,王泉媛将自己的手放入王首道的手心,以示回应。
两人敞开心扉地交流后才知道,原来早在湘赣省工作时期,他们就已经互相有了好感,只是因为没有勇气说出来,这才险些错过了缘分。幸运的是,这一次两人抓住了机会,续上了情缘,让这份爱在动荡年代得到了短暂的圆满。
就在两人陷入恋人的甜蜜时,王首道突然提议,现在立刻结婚。他们的“婚礼”很简单,两个人共同跪在地上,三叩首跪拜天地,就算礼成了。许多人认为如此简单的婚礼是一种缺憾,笔者却以为,这是峥嵘岁月中独有的浪漫。
事毕,王泉媛斟满两杯茶,以茶代酒,碰杯相庆。王首道许下愿望,希望两人未来能够白头偕老,一句话如同触碰了王泉媛的灵魂,令她顿时感动得热泪纵横。王首道见王泉媛流泪,有些不知所措,连忙调头去床头上挂着的布包里,取出一个小红绸布包来。
王首道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把小巧精致的手枪,他小心的将手枪递给王泉媛:“就让我用这把手枪,当成定情信物,送给你防身吧。”王泉媛有些感动,也有些惭愧,因为按照家乡的习俗,她应该送给王首道一双亲手纳的千层底鞋,但此刻条件有限,她却做不到。
王泉媛遗憾的对王首道说:“如果送了这双鞋,你即便走得再远,也一定会回到我身边……”王首道听出了她语气中的遗憾,立刻安慰道:“没有这双鞋,我也一样会回到你身边。”两人四目相对,含情脉脉。
突如其来的离别
1935年的一天,王泉媛与王首道见面以后,王首道亲自送她回卫生部驻地,然后两人就像往常一样分开了。没想到,就是这看似平淡的一次分离,竟然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许多事情都在这漫长的时间中脱离了原本的轨迹。

此次一别以后,卫生部遭到张国焘的裹挟,三次过草地,四次爬雪山,王泉媛随军而行,就此与王首道分离。期间,王泉媛经历了巨大考验,许多战友在这个过程中永远的留在了草地和雪山之中,王泉媛与王首道之间断了联系,生死未知。
1936年,随着“打通国际路线”和“宁夏战役”计划的实施,原本还期待着去延安学习的王泉媛,突然被调任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率领“娘子军”随军参战。由于战事不利,王泉媛被匪军团长掳掠。
期间,王泉媛宁死不屈,饱受折磨,心中的希望却一刻也未曾熄灭过。直至一年以后,她终于抓住机会,成功逃离了敌人的魔爪。
1939年,重新获得自由的王泉媛,带着几名一次突围出来的姐妹,本打算回归队伍。但她们到“八办”准备申请回归时,却遭到了阻拦。理由是当时有规定,走散的同志在一年内回归可以直接归队,两年内回归则要接受审查,至于走散超过两年时间的同志,则遣散处理。
同时,当时在“八办”负责接待王泉媛的人,是以前一个追求过她,却屡次被她拒绝的人。当王泉媛等人计算脱离队伍的时间时,仔细来算应该是一年零十一个月,但这一点只有王泉媛等当事人清楚,接待人员不可能算得如此精细。
再加上此人因为追求失败,对王泉媛心怀不满,所以最终按照部队战事失利的时间来算,她们脱离队伍的时间已经明显超过两年了。最终,只能按照规定发给王泉媛等人每人5块大洋,就此遣散。
王泉媛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甘心,后来又到“八办”找了一次,却发现“八办”已经没有了。与王泉媛一起逃出来的姐妹,还告诉王泉媛一个消息,有人声称王泉媛在“八办”留了一封信,在信中发誓不当红军也不去延安,更不会与王首道再相见了。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王泉媛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重新整理行装,向遥远的家乡徒步返回。为了生存,王泉媛一路上乞讨过,也给人打过零工,整整花费了三年时间,才得以在1942年返乡。

王泉媛在家乡生活了20年,期间嫁过人,以此排解对王首道的思念。然而,这场婚姻不仅没能给她带来安慰,反而因为丈夫被人陷害入狱,她受到牵连,丢掉了自己的工作。
重逢
1962年,阔别27年的康大姐找到了她,两姐妹重逢,王泉媛百感交集,相拥而泣。昔日青春年华的姐妹,如今都已双鬓斑白,岁月在各自的脸庞上留下了沧桑,令二人谈及过往,不禁感慨万千。
得知王泉媛的经历以后,康大姐帮她证实身份,又帮助她安排了工作,让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王泉媛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以后,收养了7名孤儿在身边抚养,其中6名孤儿,在她的细心呵护之下均已成家立业,只有一个可怜的孩子,因病去世,令她痛心不已。
1982年,王泉媛在康大姐的邀请下,在养女的陪伴下,得到了这次宝贵的进京机会。康大姐带着王泉媛去中国妇女联合会证明了她的经历和身份,并嘱咐中组部的同志,要妥善解决她的问题。
一切料理妥当以后,王泉媛在长征期间的老姐妹王定国将她接到家中叙旧,就发生了前文提到的一幕。王泉媛时隔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再次与王首道重逢,王首道说出那一句问候以后,几次尝试多说一些,却几度哽咽,导致无法说出话来。
昔日的青春年华都已经不在了,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白发苍苍,王首道问王泉媛:“你今年应该69岁了吧?”王泉媛回答:“是啊,你比我大7岁,今年应该76岁了吧。”王首道听闻这一句,顿时双眼涌满泪水:“你还记得?”王泉媛的回答有些苦涩:“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如今,王首道虽然身居要职,已然成为新中国的大人物,但两人之间却丝毫都没有受此影响,这份感情依然简单而纯粹。

1989年,王泉媛经组织批准,正式恢复党籍,享受副地级待遇。
1994年,王泉媛带着养女再次抵京后,得知王首道因病住院,便立刻前去探望。这一次见面, 王首道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他让自己的女儿和王泉媛的养女留下,其他人全部离开,他想和王泉媛聊聊天。
此时已经年过八旬的王泉媛,从随身的包里翻出一样东西递给卧床的王首道,是一双花费了两个月才做成的千层底鞋。王首道接过鞋,一时间百感交集,多年来的复杂感情和经历涌上心头,好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说什么才好,终究也只能是无言。

半晌,王首道才说了一句,“我们照张相吧!”王首道女儿闻言,立刻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相机,将镜头对准了并肩而立的老人,按下了快门,将这段旷世情缘定格在照片之中。
这是王泉媛和王首道的首次合影,也是两人的最后一次合影。这张珍贵的相片,承载着一段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感情,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感动。老一辈的伟大爱情,与无私奉献、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纪念、传承。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