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风尘,循着红色的足迹,行走在转角村红26军革命旧址,时间仿佛回到了90年前那个烽火燃烧的激情岁月。青灰的砖墙、斑驳的红窗、漫卷的红旗以及陈列在正中间的巨型军旗雕塑,无不向我们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歌颂着这片英雄的土地和人民。

马栏镇转角村,是红26军旧址所在地,拥有丰富的革命遗存。近年来,马栏镇紧抓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契机,按照“一心一轴两点三片区”的整体布局,聚焦“红色精神传承”和“乡村振兴”两大主题,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做强产业配套,做活红色旅游,促进群众致富增收,实现了“里子”“面子”一起新,使其成为“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多元化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里子”更厚实。
高山冷凉蔬菜,是转角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和水分,造就了转角土豆、萝卜、白菜等蔬菜营养丰富、品质可靠、产量稳定,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村蔬菜种植基本稳定在6500亩,亩均收益达到5000元以上。为了进一步增强蔬菜产业的市场优势,镇村整合各类资金580万元,建成了储量700吨的冷链物流商贸中心。积极探索农旅融合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种植洋葱500亩,种植水稻1500亩,融入荷兰风车、时空长廊等元素,建成了“稻花香”“葱香万家”等现代观光农业产业示范园,亩均产值超过10000元。






同时,镇村还充分利用转角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引进了大唐鹿野苑、红色民宿等文旅企业,带动了一部分群众家门口就业,有的群众还顺带开起了农家路、农家客栈,卖起了自家的农特产品,收入越来越可观。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筑就乡村美丽容颜,让“面子”更靓丽。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沿着G342国道一路向里,乡村美景与城镇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只见绿树红花与景观艺小品相映成趣,色彩斑斓的文化墙、惟妙惟肖的工艺元素引人入胜,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太阳能路灯、小公园、文化广场、旅游公厕合理布设,好一幅“村净、精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我确实没想到,我们村能变成现在这样!以前,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较差,经常乱堆乱放,环境脏乱不堪。”转角村支部书记刘根柱说:“去年,镇上进行了综合整治,清了三堆、拆了危房,并统一规划,铺了透水砖、砌了挡土墙、修了排水渠、建了小花园,老旧村庄摇身一变成了旅游示范村,让人住的舒心、看的养眼。现在到我们村参观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如今的转角,山更青,水更秀,人更勤,劲更足!一幅幅乡村振兴图景,见证了昔日革命老区村旧貌换新颜的“蝶变”之路。这片诗意的红色土地,正升腾起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相关报道:
1、旬邑县举行纪念红二十六军成立90周年暨“忆先辈 守初心 担使命 开新局”主题党日活动;
2、“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线上宣讲—《“红军村”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