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与美同行·赏析】红色故事绘(15)——《红军过雪山》

1921-202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红色故事绘第十五期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回顾经典,温习党史。于经典美术作品汇聚成的视觉史诗中,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今天,小美要带大家欣赏的作品是《红军过雪山》。

《红军过雪山》

艾中信

布面油画 300×100cm 1957年

《红军过雪山》是1957年为庆祝建军30周年,在总政主持下,艾中信应邀创作的油画。此画反映的是中央红军翻越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时的情景。蜿蜒曲折的红军队伍,艰难地跋涉在皑皑白雪覆盖着的夹金山上,像一座座耸立的丰碑。画作兼具雕塑般肃穆的整体感和生动形象的情节性。左侧的云端凝固于天空,给观者崇高而雄伟的视觉感受,又与右侧厚重的暴风雪相呼应。人在雪山之中,宛若一片片渺小的剪影,但依然不屈不挠地往前行进。这既展现出雪原的高寒苍凉,更衬托出红军不屈不饶的意志。

1935年5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一路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随后高耸云端的夹金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遣队开始向夹金山挺进,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有的同志头晕目眩,一步一停,一步一喘。他们互相搀扶着,几乎拼着全身力气同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1935年6月14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总兵力达10万余人,红军实力增强、士气旺盛对前途充满信心。1957年,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画家艾中信创作出油画《红军过雪山》,用艺术手法再现了气壮山河的壮举,将红军的英雄气概永远定格在作品中。

作品局部

这幅作品以油画的形式,结合了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用大刀阔斧、一气呵成的笔触,描绘了红军在高耸入云、风雪肆虐、冰坡险峻的夹金山中艰难行军的全景画面。画作中行军人的设计具有情节性,冰坡的前端是迎着冰雪往上走的人,冰缝前面一位战士正在拉过后面的同伴。作者着意在“喜”和“尽开颜”上做文章,体现一种高尚美。人物和景色处理得简洁得当,体现了一种雕塑的整体感。生动感人的形象、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两者相得益彰。笔法无拘无束、大方洒脱、节奏明快,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激昂场面。整幅画如严峻的史诗一般展开,深刻地表现了形式与主题的和谐统一。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夹金山精神 牢记红色党史

红军成功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征服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铸就了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的“信念坚定、团结友爱、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的夹金山精神。夹金山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翻越夹金山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永恒的实践价值。同时夹金山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负责部门 | 新媒体中心

编辑 | 余睿

校对 | 王秋宇 于金伶

编审 | 白依凡 孙月

审核 | 王欣然孔德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