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红船领航|百年建团|牢记使命
(1922-2022)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央苏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一支几乎全部是由十多岁的青少年组成的红军部队,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
“‘少共国际师’这个光辉的名字和她的革命的战斗传统,永远是中国青运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对于正在为社会主义事业而战斗的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来说,也永远是一种鼓舞的力量”。
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1933年2月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的决战前面党的紧急任务决议》,要求“最大限度的扩大与巩固主力红军,在全中国各苏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
1933年5月中旬,在江西宜黄县西南红军总部驻地举行的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红军总政治部向中央提出了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17日,时任中共少先队中选年队部总队长王盛荣向少先队发出迅速宁成组建“少共国际师”的号召。20日,团苏区中央局做出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决定指出:“少共国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苦青年解放的唯一旗帜。‘少共国际师’的使命将是何等的伟大!”
自团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以后,苏区的江西、福建、闽赣三省的共青团、少先队的各级组织积极响应团中央局和少先队总队部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动员活动。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和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还配合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宣传,及时报道各地的工作进展情况、介绍先进经验、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同时也对出现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出批评。 在这个过程中,“少共国际师”还向一些红军部队派出了参观团,到这些部队参观学习。有一个参观团还出席了红军总部在前线举行的庆祝“八一”的活动 。通过参观活动使得这支刚刚组织起来的红军部队的青年指战员深受教育和鼓舞。
少共国际师成立授旗典礼结束后,全师指战员开赴广昌县进行军政训练。在整训过程中,师的领导作了些调整,师长由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士吴高群担任,政委是担任过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的肖华,冯文彬改任政治部主任。 少共国际师成立时有正式的红军番号,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但是因为“少共国际”这面旗帜在当时有它的特殊意义,所以不仅在当时军内外常沿用这个名称,就是在解放后老战士们在回忆这段历史时仍喜欢使用少共国际师这个名字。
少共国际师从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撤编,虽仅存532天, 但他们在血与火的中淬炼出的“先锋少年、信念坚定、英勇奋斗、百炼成钢”的精神品质,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己。
内容来源:资兴青年
编辑 任秋怡
审核 刘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