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1961年北京军区政委空缺,主席问:当年大闹华山的红军师长在哪

“那个大闹华山的红军师长在哪儿?”1961年,毛泽东在得知北京军区政委职位空缺时,突然问起一个人。
要知道军区政委的职位也算是部队里的要职,又何况是我们的首都北京。首都的安全关系着全国安全, 而北京军区不仅担负着本军区内的所有军事任务,还得保障首都的安全。况且军区中有很多职位是地方领导兼职,军中成员身份复杂。所以担此职位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胆识与魄力。
想到胆识和魄力,毛主席就立刻想起了一个人。此人就是当年带领红74师“大闹华山”的师长,曾令国民党军队颇为忌惮,还被蒋介石特意悬赏一万大洋取他性命。

那么这个大闹华山的军长是谁呢?究竟有什么能力能让毛主席推荐他当北京军区政委?而他又是为何被蒋介石悬赏取他性命呢?

红军74师师长

毛主席所提起的这人就是红军74师师长陈先瑞,他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大闹华山、组建游击师、人称“陕南王”、被悬赏……
1934年,红25军踏上了长征之途,整个队伍需要穿过中原地带,到达西北地区,创立粤豫陕边区根据地,陈先瑞也是这支队伍的一员。大部队经过连续三个昼夜的奔走,前后摆脱了20多个敌军兵团的追捕,才来到伏牛山前沿地带。

部队到达独树镇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大雨不间断的下着。连续的行走让红军队伍早已疲惫不堪。
在镇子上找到一处休息的地方后,红军多数人便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殊不知这时候危机悄然来临了。雨声掩盖着敌军的大动作,让红军没有及时察觉,他们此时还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被敌军包围了。
这时的红军们都在忙碌着收拾整顿自己的行李,这是为数不多的放松时刻。有暖和的屋子,外面淅淅沥沥的下着雨,周围散发着平静的气息。
突然,四面传来枪声——

“快!有敌袭!有敌袭!快起来!”许多先警觉的红军战士们快速高声呼叫,传递敌军突袭的信号。
这个消息让放松下来的红军顿时炸开,不过大家都训练有素,在几十秒的反应过后,都迅速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
红二十五军军长指挥大家应对敌军。敌我作战,还是被敌人包围在圈内,红25军此时的状况凶险万分。
陈先瑞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他意识到如果这种情况下不找个方向突围出去,那红25军的命运将岌岌可危。

他当即挺身而出,向团长报告:“报告!我愿意带领尖刀营的兄弟们朝敌人西南角发起突袭,掩护大家撤离!”
陈先瑞声音坚定,眼神透着自信的光。这样的陈先瑞让团长也不由自主觉得他们肯定能脱离险境。
“好,那你就去吧!注意安全!”团长郑重的下达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陈先瑞敬了个礼,快速转身离开。
陈先瑞快速带领尖刀营的兄弟们向敌人西南角发起猛攻。由于敌人兵力分散在四周,一时之间对陈先瑞这支队伍的猛攻有些不防备。
眼看陈先瑞就要破开西南口,其他方向的敌军快速赶来支援。但是,陈先瑞带领的这支队伍势如破竹,竟硬生生的在敌人兵力众多的情况下,压制住敌人火力。

情景模拟
在僵持作战一小时后,西南角的敌人溃不成击,最后陈先瑞队伍在西南角打开一道缺口,助力红25军主力跳出包围圈成功撤离。
此战结束后,陈先瑞因为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红军223团1营政委。
12月8日,红25军进入陕南地区。陈先瑞率领一连的兵力留在商洛附近,组建鄂陕游击军,并在此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带领百姓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陈先瑞接到任务后,开始在地方独立展开工作。他率领游击军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很快就在地方站稳了脚跟。
陈先瑞在地方开展工作时总体十分顺利,但其实最初也发生了一场“误会”。

当时红军来到山阳,郧西这一带时,衣服破旧不堪,衣衫褴褛的样子就像是从别的地方逃难来的乞丐。他们武器也十分落后,所以很多老百姓都以为这是哪个山头上来的土匪们。
加上国民党的大肆宣传,企图彻底做实陈先瑞这支队伍“土匪”的名声。这样一来,许多老百姓就不信任陈先瑞说的话,甚至是敌视这支队伍。
为了获得老百姓对鄂陕游击师的信任,陈先瑞决定主动出击。他率兵攻打洛南县,并将当地有名的霸王赵月亭活捉,当着百姓的面对赵月亭公开处刑以泄民愤,并释放监狱内的无辜百姓。
这一番做法后,赢得了不少当地老百姓的好感。他们纷纷道:“陈先生是好人,他带领这支部队是为老百姓的好部队!”

红军时常帮助这里的老百姓,在这片地区惩恶扬善,打土豪,分田地。红军名声扭黑为白,有不少老百姓甚至认为当红军是件光荣的事,跑来主动参军。
后来,陈先瑞创办农民协会,并将当地6支地方民团改编为“抗捐大队。”陈先瑞被任命为鄂陕游击师总司令,6支抗捐大队又被改变为6支游击师。
就在鄂陕边区根据地顺利发展壮大时,陈先瑞突然和红25军断了联系。游击师内部出现叛徒,导致陈先瑞信息滞后,没有事先得知国民党企图消灭游击师的消息。
国民党趁着游击师孤立无援,企图将游击师一举歼灭。敌众我寡,敌人还是在充分准备之下,我军被打的措不及防,只能被迫撤离,但是最终还是损失惨重。

陈先瑞带领各路游击师进入安全地带。然而此前一战伤亡惨重,导致游击师兵力零散。特委决定将余下部队和4个游击大队合编为红军74师,由陈先瑞担任师长。这也是红军74师的由来。

大闹华山

1936年,国民党军企图歼灭红74师于西安近郊,危急时刻,陈先瑞率领部下向北挺进,成功绕过敌军的封锁。
当时正值12月,整个师穿过天寒地冻的秦岭,又翻过海拔3000多米的太行山,从敌人的夹缝中突围。
前行途中,红军遭遇粮食短缺危机,人心惶惶,众人对生存担忧不已。

场景模拟
“师长,我们该怎么办?将士们个个都饿着肚子呢?”一位部下十分担忧,就问陈先瑞。
但是陈先瑞一脸淡定,他似乎毫不担忧整个师会被饿死。
陈先瑞大笑几声道:“怎么办?放心,我有办法!”他拍了拍部下的肩膀,就继续带领大家向前奔路。部下还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师长有什么办法。
果然这天傍晚,陈先瑞率领红74师到达一个敌人的防御塔。趁着夜晚敌人松懈,他带领74师包围整个防御塔,整个成功缴获敌人粮食,如此几次后,74师收获颇丰,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

事后,陈先瑞还笑着对部下说:“这下你懂了吧,敌人就是我们的补给站!”
红74师是由陈先瑞组建的一支队伍,一直没有和中央红军取得联系,但陈先瑞时时刻刻铭记着要和队伍汇合。
1936年11月,他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当时红74师转战到富水关,突然遭遇国民党精锐部队的袭击,这支队伍有一千余人。在与敌人交战中,陈先瑞率先下令让全军抢占公路两侧山地,集中火力向敌人进攻。
一个小时的激战后,红74师成功击退了敌军。此次战役歼灭了敌军一千余人,并缴获了大量子弹。

场景模拟
此战后红74师士气大涨,陈祥瑞率部队北上,乘胜追击,一路横扫豫陕边界多地民团,直到华山脚下。
到达华山后,陈先瑞先率部队围绕着华山转了三大圈,并派出一支队伍闯上华山,见人就四处大声吆喝“红军来了!”
如此一来,“红军闹上华山”的消息迅速散开,“红军74师”大部队来了华山,让敌人人心惶惶。
这种势头让许多敌军误以为红军人数众多,加上听闻“陈光瑞”的种种事迹,越发害怕这支强壮的队伍。
蒋介石担忧这种状况会对国民党军队不利,当即下令一万大洋悬赏“陈光瑞”。

而当时的中央红军还对红74师这支队伍一无所知,直到国民党军队登报悬赏“陈光瑞”人头。毛主席才得知此人是红25团的陈先瑞,国民党军队弄错了名字误以为此人叫陈光瑞。
不过,红74师的到来给当时的中央红军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彼时蒋介石正专注于围攻中央红军,但听闻红74师的势头后,又分出一部分兵力企图消灭红74师。
陈先瑞“大闹华山”这件事,分散了国民党主力部队,为红军3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因此,毛主席对这位有勇有谋的红74师师长一直印象很好。

“陕南王”

陈先瑞有个著名的称号——陕南王。陈先瑞跟陕南这个地方十分有缘,他先后曾四次进入陕南作战,留下无数功绩,因此被毛主席誉为“陕南王”。

陈先瑞曾在1935-1936年两年间带领部下在鄂豫陕边区24各县打了大大小小战役近百次,取得了鄂豫陕边区游击战争的胜利。后来毛主席在接见陈先瑞时称赞他:“您们在陕南干得好啊,让国民党痛恨不已,当时大闹华山配合的妙,真是了不起!”
1946年,陈先瑞奉命就任豫鄂陕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这次调动也是因为陈先瑞此前在陕南打过两年的游击战,对此地情况颇为熟悉,便于领导队伍开展斗争工作。
陈先瑞就任以后,带领一个连队从蔡家川出发,到第五分区指导工作。后来,敌军发动重兵攻击,形势颇为严峻,陈先瑞根据军区决定,收拢整编各军分区所属部队,组成军区第2纵队。

这支队伍和敌人四处游击作战,后来又因为伤亡过多,和1纵队合编为第12纵队。
在队伍合并后,陈先瑞被调离原来的部队,担任西北民主联军38军副军长。
38军是支骁勇善战的野战军,陈先瑞到任后后,配合38军主力,切断陇海铁路家铜线,追击向西逃亡的敌人,又掩护主力部队返回。
1948年3月,陈先瑞又被再次调出西南,担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带领大家清缴当地匪徒。陈先瑞带领第17师及其他配属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清缴工作,基本上剿灭了豫西地区的土匪武装,这让陈赓司令员十分高兴,称赞他:“不愧是毛主席口中的‘陕南’王啊!”

1949年初,陈先瑞与军区领导指挥部队在陕南地带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行动,最终土匪基本被消灭完。
同年五月,根据中原军区命令,陈先瑞担任陕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9军副军长。为了配合第一野战军挺进西北,拖住胡宗南部队,他率领19军先后突破敌军苦心组建的白河等防线,解放了陕南全境。
在陕南地界,陈先瑞带领的部队战无不胜,打倒土匪和敌人,彻底征服了这片土地,被人称赞为“陕南王。”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陈先瑞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部主任,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陈先瑞被授予中将勋章。

结语

陈将军是个一心为国的人,即便是在退休后,他仍然关注着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他从不因为年老而停止前进的步伐。退休以后,他开始专注于《红25军战史》的编写工作,这一行为也为党史和军史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陈先瑞临终前,对妻子和孩子们说:“我死后,将我火化了,把我的骨灰洒在鄂豫陕苏区,那我是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也是我和战士们一起奋战多年的地方,算是我的故乡……”1996年,陈先瑞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他的孩子按照遗嘱将他的部分骨灰撒在鄂豫陕苏区的山山水水,让陈先瑞死后也能常看他生前奋斗的这片大好河山。

陈先瑞的儿子陈辞说:“父亲用一生的征程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做人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待人要真诚、宽容。要有广阔的胸怀,坚强的意志,要经得起任何挫折和打击,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像父亲一样,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成为不愧为红军的后代。”
英雄虽逝,但精神永存。陈先瑞的事迹让我们听之敬佩,闻之感动。在党和国家建设之中,有无数个像陈将军这样一心为国付出的人,他们无畏生死,为党和国家建设付出全部的心血。然而这样的人最终多默默无闻,悄然逝去……
我们要明白今日的和平是由无数个像陈将军这样的优秀人物共同奋斗来的,他们有的英年早逝,有的虽然平安到老,但却一辈子为国奉献。无论怎样,我们都要铭记于心: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