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红军长征湘江之战为收容失散将士,他埋藏6担银元,至今还没挖出

1934年10月中旬,红五军团从江西兴国出发,一直负责中央红军的后卫作战,被誉为“铁流后卫”,当时,军团的二个师还在离湘江100公里的道县蒋家岭、灌阳时,为接应兄弟部队抢渡湘江,奉命阻止敌人,史称“灌阳阻击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战斗打响后,两个师万余将士交替掩护接应,坚决抢渡过江,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最后,红十三师在师长陈伯钧、政委李雪山率领下,终于胜利抢渡湘江,然而,此时全州方向截击过来的湘军已完全封锁了湘渡口,尾追而来的桂军近在咫尺,完全截断了红三十四师抢渡湘江的去路。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三十四师已完全陷入桂军、湘军、中央军和地方民团的重重包围之中,处境非常危险,无奈之下,陈树湘师长决定分散打游击,不幸的是,在这过程中又遭桂军的袭击,激战到天黑,师长陈树湘腹部重伤被俘,毅然自尽壮烈牺牲,“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谱写了长征史上最悲壮的篇章。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时,已经渡过湘的红五军团司令部,面对数千将士还留在湘江对岸,决定派出一支小部队前往收容部队,尽可能地跟上红军大部队,踏上长征之路,万一不行的话,组织成为当地红军游击队,打击敌人的同时保存革命火种。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时,红五军团司令部参谋乔明增临危受命,负责过江收容失散红军和保管红军财物,据测算,军团有6000多名红军将军没有过江,根据上级的要求,受伤的红军无法长征就地安置,要发给3–6块银元,没有受伤的可以组织起来的便发给武器,于是,在过江之前,乔明增便率人挑上“六担银元三担枪”。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可是,过了湘江之后,才发现敌人对留下在湘江之东红军的残酷无情打击非常厉害,他根本没有办法接触到离散的红军,连自己的性命堪忧,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就地安置并隐蔽行踪,等日后有机会东山再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乔明增深知自己的这项工作是一种非常危险而且孤立无助的任务,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完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单说他手上这六担银元,按照当时一个男劳动挑得起的担子来计算,一块银元重量级是六钱,一个箩筐大约装1200块,一担就是2400块,那么,六担银元大约就是15000块左右,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巨大财富!以上海为例,一个普通的纺织工人,在1934年的工资是每月20块钱左右,这1.5万块银元,相当于一个上海工人50年的工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再说按照当时的消费水平,一块银元可以买到8斤盐,5块大洋能买到一头百十斤重的肥猪,1只肥羊只值2块大洋,1块大洋能买5只鸡。这足以说明银圆在那个年代还是比较值钱的。此时,乔明增已经与组织失散,所以如何处置这些巨资,完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只要他有一点点贪心,完全可以将这笔巨款据为己有,随便找个地方,过上土豪的生活。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是,乔明增却没有这么做,他把六担银元和枪埋在几棵大枫树下一个隐秘的地方,并在塘尾巴屯村民文永遂家中潜伏下来,继续等机会寻找失散的红军战士们。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乔明增寄居在塘尾巴屯文永遂的家里,和文家相处也非常融洽,还经常给文家讲革命的故事,这让文家一家很是感动。为了生存,他自己开荒种地,种了两亩荞麦。据说第二年大旱,当地除了他的地里有收成,其他地方都没了收成。这块地就叫作“乔明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乔明增在文家寄居了一此些年头,眼看风声渐松,在和文永遂的交往中,可能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些埋藏银元的信息,所以,那年大旱,再加上瘟疫,田地颗粒无收,饿死无数。于是当地百姓扶老携幼来找乔明增把银元挖出来救急。一开始,因为看见农民太苦了,乔明增答应挖一点银圆出来救急,但后来发现动静太大,担心保不住银圆,于是他推说自己记不清了,没有继续挖银元。但是很快走漏了风声,当地保安团听说了,就派人来抓他。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躲避追捕,乔明增不得不逃回山东老家。身无分文,只身一人徒步返乡。文永遂妻子特别拿出仅有的两斤糯米做成炒米,让乔明增路上充饥,还将几块珍贵的“三七”药材作为礼物送给乔明增父母。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乔明增一路乞讨,整整走了7个月的时间,才回到老家,但他还惦记着那批银元的安全。因此,他给文永遂写了一封信,重点说明这些银元不能挖。他在信中说:“这些银元是用于中国革命事业的,我们个人不能拿。拿了就是犯罪,对你们也是不利的。你们拿到银元后会买的,就会成为新的地主,就会转变成为革命的对象。所以,不能挖这些银元。我们的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等革命成功后,我们再共同把这些银元交给上级党组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乔明增回到家乡的二年多后,抗战爆发后,八路军进入山东,乔明增非常高兴,马上找到组织,重新加入了八路军,很快就成为连指导员,这时,乔明增找到领导,把那些银元的事做了汇报,但是,当时通讯条件太落后,再加上藏宝的地方是国民党的地盘,就算找到这些银元,也不一定能带得出来,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幸的是,1940年,乔明增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藏宝的地点已经无法确定了,这批金钱的下落也成了一个谜。直到建国后,上级根据乔明增生前提供的信息,去广西灌阳县文市镇寻找,但是因地形太复杂,始终没有找到。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已经被人拿走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过,乔明增终生保护革命财产的故事,他所铸造出来“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忠孝两全、革命到底”的革命故事,还是在当地传开了,而他拓荒的“乔明地”已经成为了当地文旅活动的一个著名红色地标,乔明增面对敌人毫不妥协,面对金钱毫不动心,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人物。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与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所有归内容所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