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中国电影资料最全的书
请戳下方图片链接查看
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最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听
听一首老歌,享美好生活,回味逝去年华
相约经典流行好音乐
来源:《震撼心灵的长征故事》作者:纪莹
贾德福,一位寂寞无名的女红军。她,1933年参加红军,是红四方面军供给部妇女工兵营的伙夫班长。没有人知道她确切的身世,只知道她参军前是个寡妇。没有人准确地记下她去世的时刻,只知道她默默地消失在了甘西北的荒漠。但这位默默无闻的女红军,在80年前的那支巾帼铁流中,却留下了一个平实而又动人的故事。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本来是根据中央的指示,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的行动,但是却被张国焘弄成了大搬家。放弃了经营两年多、易守难攻的川陕根据地,也就意味着,所有人和物资都要搬走。这可苦了妇女工兵营的干部战士,这些“花木兰”们不止要背个人行李行军,还要背上大量的物资。而全营最苦的,又要算是贾德福了。
贾德福是妇女工兵营里年龄最大的一位。说是最大,其实也不过二十七、八岁,但在参军之前因为寡妇身份,又没有孩子而倍受歧视的她,面貌枯黄,体形瘦小,沉默少语,这让她在女兵营里更显得格外老成。但干起活来的她却一点不含糊,手脚麻利又舍得出力,你不管什么时候到伙房去,都有准备好的热菜热饭。于是她成了伙房里的顶梁柱。不爱说话,任劳任怨的贾德福有一个心病一一特别喜欢孩子,所以参军以后她不仅把女兵营当成家,而且对年纪小的妹妹们特别爱护。日子久了,大家不知不觉就把她的辈分抬上去了,不知道是谁最先将她喊成了“贾老婆”。反正从此后,这就成了她的代号。
叫着叫着,她也就真的把自己当婆婆辈啦。
做长征前的准备时,贾老婆简直想把伙房全部搬走。粮食、菜、油、盐统统装满后,还在自己的干粮袋子上缝了许多小口袋,里面装着姜、蒜、辣椒、胡椒等调味品。她一个劲地放又一个劲地说:“装不完,咋个办哟。”
其他人就笑她说,这是行军打仗,不是搬伙房。这下,她却更振振有词了,说:“行军打仗也要吃饭哟。”
贾老婆除了背着分配给她的四五十斤东西,还自告奋勇地背上一口大铁锅。
渡过嘉陵江,走在剑阁古道,正逢阴雨连绵。从石崖上凿出来的小路,上面是望不到顶的峭壁,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山谷。雨后路滑,稍不小心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再加上头顶敌机的轰炸、扫射。这时,贾德福身背的大锅就显得碍事了。她只好走在队伍的最后,一只手扶着大锅,一只手与工兵营的女战士们手拉着手一步一步往前挪。
到了宿营地,一连的班长李中兰看见贾德福的样子,“扑哧”一声笑了,然后像喜鹊一样尖着嗓子打趣说:“贾老婆好安逸哟,像背了乌龟壳壳,又落不到雨,又落不到鸡(飞机)蛋!”
大家一看瘦小的贾老婆高高的行李上面摞着一口大锅,不仅像乌龟,还像蜗牛,都忍不住笑起来,这一笑将紧张的气氛驱走了不少。贾老婆也跟着大家一起憨憨地笑了。没有想到,这竟提醒了她,在以后遇到敌机来轰炸时,她不是就地趴下,用锅来掩护自己。而是将锅放下,自己趴在锅上。有一次,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见到了这个情形,用浓重的河南口音感慨道:“贾老婆啊贾老婆,你真是好样的!人家是顾头不顾腚,可你是顾锅不顾命。”
贾老婆拍拍身上的灰,颇为自豪地说:“全营几百号人,没有了锅,咋个做饭呢?”
就这样,贾老婆的锅成了长征中的一面旗帜。大家看到她的锅,感到的是安全、食物和希望。
除了要和大家一起转移之外,贾德福还要筹划一日三餐,为此她操碎了心。刚转移的时候,由于是从比较富庶的地区出发,准备的食物较多,筹粮也比较容易。可是越走越荒凉、越走越困难、越走伤病员越多。贾老婆那张又黄又瘦的脸上,皱纹也越来越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成天拧着眉头说:“锅有,可是没有啥子好煮的!”为了有东西可煮,她组织伙夫们来树叶、挖野菜,然后煮成一大锅,放上一点异常金贵的盐,看着大家吃下去时,她感到特别高兴和欣慰。
张国焘违背毛儿盖会议决议,擅自率领左路军南下。贾德福背着大锅和许多战友们再过草地。草地,恶劣的气候与难熬的饥饿,时刻威胁着红军战士的生命。贾德福时刻盯着地面,搜寻着任何一棵野菜。可是草地上的野菜己所剩无几。往往前面的部队过后,就被采完了。不甘心的贾德福就将草梗和草根挖出来煮给大家吃。梗与根都是筋,味道不好不说,而且不入口,难以下咽,就算勉强咽下去,又会从胃里翻上来。一些伤员就是因为吃不上东西,体力不济而默默地倒在了草地。
贾德福含着泪,暗下决心,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让病号能吃上“病号饭”。走出草地后不久,营长林月琴病倒了,贾德福费尽心机采了一捧豌豆尖,煮好后放了一点盐。许多年后,林月琴每每回忆起贾德福和她特地为自己煮的那碗豌豆尖,止不住热泪潜然。
春天的党岭山,举目望去,依旧风雪弥漫、飞沙走石。爬山前,贾德福把火烧得旺旺的,在沸腾的锅里将珍藏的辣椒和生姜全部倒进去。她边搅着锅里热辣辣的汤,边盛边吆喝:“快爬雪山啦!大家多喝一点,驱赶驱赶风寒。”大家喝过辣椒汤,浑身冒着汗,踏上了征程……
两翻雪山,三过草地,走在最后的,永远是贾德福。
随部队转战河西走廊时,她依然背着那口心爱的大铁锅,为同志们熬稀粥、煮菜汤、烧开水……可是,一次惨烈的战斗过后,贾德福却永远躺在那口大锅下,血殷殷地流着,这个年轻而苍老的女红军,她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了这口“走”过了长征路的大铁锅上。
重温老电影,享美好生活,回味逝去年华 点击蓝字收藏👉长城三公主,两位离世,只有她老年生活无拘无束 点击蓝字阅读👉139部50~80年代经典戏曲高清老电影,戏迷的福音! 点击蓝字收藏👉经典外国译制片208部,那些曾经让我们惊喜的电影! 点击蓝字收藏👉太经典了!七十年代234首电影原声原影插曲 点击蓝字收藏👉首首经典!107首五十年代电影原影原声插曲,献给那个年代的朋友! 记得分享给身边的人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