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六)《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墨书——红色宣言》

学习贯彻二十大暨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馆藏红色文献展——“文献中的红色记忆”

前言

1932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由通江县两河口镇入川,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并从红军中抽调一大批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组成红军工作及宣传队携带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关于土地革命》的布告和《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怎样分配土地》等油印小册子,深入各地农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党、团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苏区的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工作,就此应运而生。期间,油印出版了党的“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1931年中华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劳动法令》(草案)以及《干部必读》《共产党》《苏维埃》《红军》《少年先锋》等报纸及《红军画报》《共产主义ABC》等出版物,并相继在通江、毛浴镇等地建立了阅报室,通过读报、宣讲的形式起到了发动和组织群众、推动根据地建设的积极作用。
为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全民阅读”,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馆特举办“学习贯彻二十大暨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馆藏红色文献展”,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动的方式,展出自1959年至今出版、收藏的红色文献共150册(件),愿以此形式告慰革命先烈,踔厉奋发续写新征程上的新篇章!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六)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墨书——红色宣言》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墨书——红色宣言/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2010

144页,210mm*285mm

本书主要内容:本书用大量的图片和简约的文字,再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重展了英勇的红军将士与川陕革命根据地革命群众创建和巩固苏区的丰功伟绩。它汇集革命文物与革命遗址与一册,集石刻标语、石刻文献为一体,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既体现了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又蕴含了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军精神的现实意义。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影印集 /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 主编,2005

75页,1194mm*880mm

本书主要内容:主要记载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后在川陕根据地留下的红色石刻文献、石刻标语、石刻对联等,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劳动法令(草案)”“赤化全川”“争取苏维埃中国”等。

石头上的史诗—川陕苏区石刻及其研究/王明渊王璟著,—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4

230页,170mm*240mm
本书主要内容:川陕苏区石刻,是川陕苏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宣传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夺取革命政权服务,它像一把号角,激励着工农兵为土地革命而战; 它像一部英雄史诗,记录了苏区党、政府、红军和人民的战斗业绩。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的时代特点和语言风格研究文集 /李仲彬主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378页,787mm*1092mm

本书主要内容:本书是一部宣传、介绍、研究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在开创各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广泛运用石刻标语,宣传党的正确主张和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参加土地革命的研究文集。

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编,147

本书主要内容: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简约的文字,再现了川陕苏区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和苏区人民艰苦奋斗、勇于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既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又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对研究川陕苏区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精彩回顾:

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五)《历史的回顾》
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四)《通江女红军》
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三)《川陕苏区历史研究》
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系列丛书
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文献中的红色记忆 (一)《川陕时期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