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一部长征到甘肃宕昌县哈达铺,进行了为期6天的休整,短暂的休整过后对之后革命的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红军长征的直接目的便是选择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亦是党中央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哈达铺作为红军长征中的转折点,除了使得政治道路更加成熟之外,还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被称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这个由红一方面军的8000人部队改编而成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北上去开创根据地,中央红军长达一年的远征也终于有了一个归宿。

愁绪万千,报纸偶现
哈达铺是宕昌县的一个小镇,原名哈塔川,是个汉族、回族混居的小镇,距离县城只有36公里,国道212线穿镇而过。
1935年,红军战士一路爬雪山、过草地,跨过陌生而又语言不通的藏族地区,一路历经艰险终于抵达哈达铺,这个语言相通和善温暖的族群之中。
由于语言相通,红军战士们再也不用手舞足蹈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亦不用再抓耳挠腮的思索如何对民众对善意表示感谢。
按照当地物价计算:1毛钱可以买5个鸡蛋,5毛钱可以买90多斤蔬菜,1块钱可以买5只鸡,2块钱可以买一只肥羊,5块钱可以买1头重达近100斤的猪。
毛主席经过思考之后,决定给每个战士2块钱的银元,供他们自由驱使,“大家都要吃好”,恰如毛主席所期盼的那样,在这里每个红军战士每顿都能吃上三荤两素,相较于长征时期的艰苦,此时的饱腹感那是相当满足的。
所有人都在着急忙慌地抓紧补充能量,恢复体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新的革命之中,与此同时,毛主席却在小瓦房内来回踱步,愁绪万千。
红军的下一步该往哪儿走,革命道路该如何继续,前途如何,红军北上的方向又在哪里,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始终萦绕在毛主席的脑海。
泠冽的风出来,毛主席不禁打了个寒战,抬头看向院外眉头紧皱,随后,毛主席信步走出了院门,在街道上不紧不慢的走着,天色渐晚街道边也没有太多的行人,只有从低矮的房子中 传来的浓烈的烟味。

不远处隐隐约约看着有邮政代办所标识的小屋映入眼帘,毛主席加快步伐,走至近前,乱七八糟一片狼藉,毛主席摇了摇头,随后抬脚准备离开之时,偶然瞥见报纸,再看这邮局一副荒废的模样,毛主席如获至宝般的将这些报纸匆匆的带回了住所。
回到屋内,毛主席点燃一盏油灯,就着油灯昏暗的灯光“贪婪”地汲取着这些曾经落下的消息,全神贯注地企图在报纸中寻找到一丝灵感。
《大公报》上的一行:陕北、共匪、刘志丹,陕北、红军、共产党、根据地,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

这些报道是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第二次“围剿”和红二十五军粉碎国民党军对鄂豫陕苏区第二次“围剿”、威逼西安的情况,就发生在两三个月之前。
霎时,毛主席想到了什么,眼睛瞬间放出光芒,笑容不自觉地爬上嘴角,口中喃喃:“陕北有红军、陕北有共产党、陕北有刘志丹、徐海东的红军,有我们的人。”情不自禁的放声大笑了起来。
意外的发现使得毛主席彻夜难眠,他迅速叫来周总理、博古等人,将自己的发现告知他们,这个意外之喜对于此刻的红军来说不亚于指路灯。

几人商议过后,决定第二天一早举行领导人会议,将这一发现告知众人亦为确定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送走周总理等人之后,毛主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心中激动万分,对第二天的到来更是十分憧憬。
第二天,毛主席早早地就准备完毕,坐在屋内等待着周总理、王稼祥等人的到来,没过多久一席人三三两两的来到毛主席所在的小屋参加中央领导人会议。
全员到达之后,毛主席言简意赅地将《大公报》上透露的消息告知众人,随后作出了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决策一经定下,众人激动万分,爽朗的笑声充斥着整个屋子,那是在黑暗之中透出来的一丝难得的曙光,周总理等人互相看着彼此,笑容洋溢,眼神之中更是透着明媚的光亮,众人激动的久久不能言语。
中央领导人会议结束之后,参会人员都带着满脸的笑意离开了,当天下午红军团的干部大会也紧锣密鼓地在下街关帝庙土院子里召开了。
除了参会的干部战士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将这条窄小的巷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满满当当。
烈日当空,燥热异常,在众人的等待中,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走向会场,会场之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毛主席信步走至中央,扫视了一圈院内的战士们,眉间含笑,挥了挥手,不紧不慢的高声说道,
“同志们,今天是9月22日,再过几天就是阴历10月,自从去年我们离开瑞金,过了于都河,算一算至今也快1年了……”
院子里的战士们顶着燥热的骄阳,安静地听着毛主席的讲话,从对现状的分析说到了这一路历经的艰难,既肯定了战士们在长征中的付出,又一针见血的披露目前红军所处的困境。
字字句句都打在了众人的心头,似乎能看见曾经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爬雪山,过草地,又是如何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之下仍坚持初心的。
毛主席的讲话还在继续,“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
随即话锋一转,笑着说道,“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详细信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

听到这里,战士们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热烈的鼓起掌来,见此,毛主席挥挥手示意众人保持安静,同时表达了对于朱德和刘伯承的想念。
毛主席掷地有声地说道,“同志们,我代表中央宣布一个重要决定。”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央决定部队改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同志当司令员,我兼政委,下属三个纵队,第一纵队由红一军团改编,第二纵队由红三军团改编,军委直属部队改编为第三纵队……”

毛主席沉着冷静地对现有人员进行了部署,随后许是看出众人心中仍有顾虑,毛主席温声道:
“同志们,我们目前只有8千多人,人是少了一点,但少有少的好处,目标小作战灵活性大,人少,更不用悲观,我们现在比1929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大人还多哩,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既有宽慰,又有勉励,红军战士们点点头的同时更加挺直了腰身,毛主席接着重复了一遍人民军队的重要纪律“不能侵占工农的权益”。
要说的话都已经说到了,要严明的纪律又再次强调了,最后,毛主席近前一步:
“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路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的前进阵地。”

洪亮的声音响彻在天地间,而众位战士的情绪随着毛主席慷慨激昂的讲话调至“沸点”,“打到陕北去”。
战士们高亢的回复响彻,观看的百姓们被这股子能量所震撼,情不自禁的跟随战士们挥舞手臂,高声附和“北上抗日”。
午后太阳正热,被这样的阳光所照射本应该是焦躁难耐而又昏昏欲睡的,但是事实上院子里里外外的,战士、百姓无不是激动万分。
次日,毛主席等人带领这支满怀信心的队伍从哈达铺出发,从哈达铺出发不久,这支队伍就被国民党的飞机发现了。
陕甘支队应对着国民党军队的扫射和轰炸的同时为了不影响行军的速度,白天黑夜行军速度不减,历经理川、阎井、通渭县榜罗镇等地一步步走向陕北,走向抗日前线,实现“抗日梦想”。
如今的哈达铺依然保留着当初的那条老街,“义和昌”药铺不到20米的地方还矗立着那座陈旧灰暗的邮政代办所。

邮政代办所旧址的墙上还悬挂着1935年的天津《大公报》第复印件,《关中匪情》、《徐海东窜甘》等报道赫然可见,这堆费尽周章搞来的复印件亦是为了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红军越岷山,哈达大整编,万里云和月,精兵存六千,导师指陕北,军行道花妍,革命靠路线,红星飞满天。”肖华的诗篇将这段光辉的岁月描述得淋漓尽致。
随着时代的更迭,哈达铺街道两旁的店铺逐渐被改造成服装店、小百货店等现代设施,革命回忆与时代进步在这里互相交织。

缅怀革命的光辉岁月的同时,感叹于时代的进步,昔日的革命先辈从字里行间寻求新的突破,现今的中华儿女在字字斟酌中寻求新的进步。
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哈达铺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红军北上的里程碑”。
如今的哈达铺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供人们观览,游历,以新时代的视角去探寻昔日的红色记忆,它始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