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通江县第二小学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成为全国第300所红军小学。 多年来,学校围绕“尚美承道、立德树人”办学理念,依托通江丰富的红色资源,探索构建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多措并举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实现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教育进课堂、红色基因入童心。
重走红军路
A 立足课堂教学 融入红色元素 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著作;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思政教育;音乐课上教唱红歌,让红色歌曲唱响校园;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训练,让学生增强体质、磨砺意志;美术课上教学生画红军故事、写红军石刻标语等…… 课堂是一个具有仪式性、权威性的学习场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课堂教学是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实施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红色元素。 同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红色元素。推出“党员教师讲党史”课程,党员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组织党员教师通过特色党课、特色宣讲、主题党日等方式积极投身党史学习教育。 在讲座、培训、主题班队会等活动中融入红色元素。开展“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培训活动;邀请英雄黄继光战友龚举权老人来校上党课;邀请党校专家来校举办党史讲座;各班通过“讲、诵、唱、写”红色故事、诗词、歌曲等开展主题班队会。 有了课堂教学这一载体,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还需要坚强的教育科研作后盾、需要源源不断的课程资源为依托。 学校全体教师深入教科研,开展红色教学研究,着力打造学校红色文化特质。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深挖红色教育内涵,创办校报《红芽》,组织教师编写各类红色教育校本教材。认真开展研讨活动,有效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以“传承红军精神、浸润红色文化”为主题,撰写实践活动方案,探讨红色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申报的融入红色元素的省级课题《乡村“棕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研究》现已开题在研。开展红色课程竞赛,如“红色知识知多少”问卷测试,红色主题征文、绘画、手抄报及黑板报评比。通过这些红色课程,达到人人参与、个个领会的效果,引导师生厚植爱国情怀。 B 深挖红色资源 开展实践活动 走进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远远就看到学校主体建筑上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题词“托起明天的太阳”和“红四方面军英雄中队”队旗,学校书画长廊、教室、楼道、围墙、展板等处都悬挂或张贴着红色书画。
红色文化节目展演
为拓宽教育阵地,学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积极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地浸润学生心灵。 以党建促队建,建立健全各中队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英雄中队”队旗交接、文艺汇演、“六一”书画展览等教育阵地宣传红色文化。 记者看到,学校还有“恩来班”“雷锋班”,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红军精神赓续传承。 除了打造红色校园环境,学校还建立了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将“红四方面军”遗址、军博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朱士焕故居等纳入红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瞻仰英烈遗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 依托校内校外红色教育资源,围绕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学校组织师生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就学校而言,组织开展“我是红色接班人”演讲比赛、举行唱红歌和讲红色故事竞赛;组织开展清明节祭扫陵园、在烈士墓前重温入队誓词、瞻仰英雄故居等活动;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餐等活动。
祭扫烈士陵园
就班级而言,各中队开展爱心募捐、访问老红军、义工帮扶等实践活动,传承红军精神;各班通过唱红色歌曲颂祖国、看红色电影忆成就、读红色书籍知历史、讲红色故事话发展、诵红色诗歌增内涵、练红色书法提素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军精神,提升育人实效。 C 携手家校共育 传承红色基因 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才能全方位、多角度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孩子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在家长的配合参与下,学校分期分批在各中队遴选培养“红色志愿讲解员”,不定期在校园内、军博馆实地讲解。学校择优聘请家长担任“红色志愿辅导员”,定期到校对学生进行红色知识培训辅导。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家长与孩子绘制心愿卡,共同写下传承红色基因的心愿,一起见证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通过家校共育,红色文化教育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是红色文化教育的新载体,也为红色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学校依托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体平台,线上宣传学习红色经典。通过“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系列活动,“阅无限、向未来”读书活动,“奋进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书信文化活动,对参选红色作品进行网上投票,让师生、家长及社会都参与其中,共同营造红色氛围。利用微信,分班建立红色诗词诵读、红色小故事有奖问答、红色歌曲有奖征集等微信小程序,多渠道、多形式、多平台提高师生参与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红色传统为底蕴、以红色文化为滋养、以红色基因为根脉,寓‘红’于教、以‘红’育人。目前,我校正在探索红色主题学习模式和红色教育项目化实施路径,进一步增强红色育人成效,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红小的明天增添奋进之笔!”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校长柏江说。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