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巾帼英烈【红军篇】红军后代与他的养父母

1937年元月,原中央红军女干部吴仲廉随西路军到达甘肃省临泽县,在河沟张家庄生下一个男孩。这是她和丈夫西路军红9军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的孩子。小家伙长得很可爱,但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带着孩子行军打仗不仅是个拖累,而且孩子也经受不住在零下几十度严寒中的风餐露宿之苦。无奈,只好把孩子寄养在合适的人家。
愿收养孩子的人家很多,但合适的人家却很难找。因为是红军的后代,一般的老百姓就是收养下来,待马匪军回来后也无力保护,轻则孩子被杀害,重则全家受株连。
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叫王学文的人,经了解,此人虽是地方民团的大队长,但生性宽厚,也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他很同情和支持红军。他的妻于连生四胎,都没有成,第五胎是个儿子,刚生下两二个月。他们很想领养一个孩子,与自己的儿子做伴,吴仲廉与曾日三商量后,毅然决定将刚刚生下40天的孩子送给王学文寄养,他们给孩子起么叫王继曾。
两个月后,西路军兵败祁连山。曾日三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吴仲廉也受伤被俘。
王学文经多方打探,得知吴仲廉被关押在离临泽不远的张掖,他便带着老婆孩子,到张掖探望。他们托人帮忙,终于在狱中见到了被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吴仲廉。
吴仲廉看着正在养母怀中吃奶的儿子,不禁悲喜交集,眼中滚动着泪花。
王学文说道:“你放心吧,我们全家会像待亲生儿子一样待继曾的。”
“谢谢你们,谢谢!”吴仲廉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
过了几天,吴仲廉被押送到西宁,从此再无音信。
不到一年,王学文的亲生儿子死了,吴仲廉的儿子独自吃着养母的奶水长大,他成了养父养母唯一的儿子,也是他们生活的唯一希望。他们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疼爱着他。稍大一点儿以后,小继曾便和本家的几个堂兄弟王吉萌、王吉怀等一起玩耍、抓鸟、打枣,没有任何隔膜。大家都把他当作自家人。
七八岁的时候,小继曾便跟着两个堂兄弟放牛、放羊。由于敌人的欺骗宣传,村上一些不懂事的孩子骂他“共产娃“老共产”。小继曾虽不知“共产”为何物,但知道这是一种污辱。他挺着瘦弱的身躯与那些骂他的孩子打架,吃了亏也不哭,表现得很倔强。他依稀觉得,自己的父母不是坏人,说什么也不能受污辱。
1949年9月,临泽解放了,小继曾开始上学了。街上到处贴着“共产党万岁”的标语,再也没有人骂他“共产娃”了,王学文夫妇也挺直了腰板。小继曾感到阳光分外明媚。
1950年春节,村里来了三个骑着高头大马的解放军。他们自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驻高台的部队,要接王继曾去见他的亲妈。
养母哭了,不愿放继曾走。小继曾也懵懵懂懂的,他只知道养母便是自己的妈妈,至于亲生母亲,他可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为了让小继曾习惯,也为了不使王学文夫妇过分伤心,三个军人在他们家住了三天。养母每日泪流不断,从出生40天的婴儿,到现在长成14岁的半大小子,养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小继曾的身上寄托着他们后半生的希望啊!
小继曾看着哭成泪人儿的养母,懂事地说:“妈,我哪儿也不去!
这时,养父开口了,他劝妻子说:“孩子是人家的,就让他走吧!
第三天,小继曾还是上路了。王吉萌、王吉文等小伙伴们,把小继曾送出村口,送了一程又一程,舍不得分开。养父养母带着自家产的红枣和吃的,一直把小继曾送到兰州。
为了感谢王学文夫妇对烈士遗孤的养育之恩,部队给他们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
学文同志:
你为革命养育后代,人民永远记在心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 ××××部队
一九五〇年 x 月 x 日
部队还给了王学文夫妇600元钱,他们买了骡子,做了一挂大车。
此后,小继曾回到了在杭州任职的生母吴仲廉身边。他经常给养父养母去信,在经济困难时期,又把养父养母接到了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