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雄故事的背后,藏着不知多少的眼泪,不为人知的过往。吹去时间附着而积的灰尘,去将这个感人泪下的故事转述给大家,永远地铭记,每一滴血背后的故事。
献给革命的一生
你问我,为革命可以付出什么?全部,哪怕是生命!唐义贞的心里,一直就是这样想的,最后这位革命女英雄真的为了她一生的理想献出了生命。
都说革命苦,这话一点都不假,是真的苦,比那“黄连”还要苦。都说革命哪有不流血的,这话也一点都不假,为革命流的血能染红整条河。
可为什么还要干革命?为了大义,为了下一代,为了中国亿万万同胞。我知道只要踏上了这条路,就要时刻做好为理想献出我的生命的准备。可是我不怕,因为我知道我是为了什么而死,我知道我的死有意义,这就足够了!这是他们心中所想,而他们是所有的革命烈士。
唐义贞也是“他们”中的其中一位。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市,出生在一个平凡但温暖幸福的家庭。有思想开明,和蔼可亲的父母,有疼爱自己的哥哥,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但也幸福安康。
父亲是一位治病救人的中医,为人正直,对人友善,母亲善良温柔,还有5个哥哥,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唐义贞从小在呵护中长大。幼年的时光带给义贞不少温暖,幸福的回忆。
大哥“唐义精”可谓是小妹人生中一位重要的启蒙老师,大哥身为湖北艺术专科学校创办人之一,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从小便对妹妹唐义贞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大哥的教导下,幼小的义贞便对祖国有着深沉的爱,下定决心等长大之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义贞也不负所望,14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在那个年代,又有多少女子可以上学接受教育呢,答案当然是少之又少。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义贞经哥哥引荐,得哥哥挚友“董必武”教导,对无产阶级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义贞从革命书籍中悟出,只有革命才能救当时的中国。1926年,17岁的唐义贞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启了为革命而奋斗的一生。
1927年,受党组织委派,唐义贞赴苏联莫斯科深造。当时义贞的母亲还身患重病,但是为了革命,为了党组织,为了国家,义贞只能强忍不舍,满怀自责地离开母亲,奔赴苏联。“自古忠孝难两全”,在民族大义面前更是如此。
在莫斯科学习期间,更加深了唐义贞的革命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还结识了后来她一生中最爱的人,她的先生“陆定一”,两人志向相同,不仅是爱人更是知己。陆定一曾说“义贞是最懂我的人,他无条件地信任我,她不仅是我的爱人,更是我一生中最好的知己”
两人从友谊关系升华为爱情,在莫斯科举办了婚礼。但是战争的纷扰,革命的需要,注定这对夫妻难以每时每日地像寻常夫妻一样日日相守。结婚仅半年的小两口便要经历第一次分别。
1931年,陆定一被派往中央闽西根据地,任团中央委员和宣传部长,但是被当时左倾主义“王明”安置虚有罪名撤职。而此时的唐义贞即使处境也十分不容乐观,但对革命的信念从未因此消退半分,而是更加强烈,面对党组织委派下来的任务,每一件她都认真地拼尽自己全力地去完成。
对丈夫也是无条件的信任,她坚信丈夫不是被指控的那样,二人对革命的信念均是坚定的,这一点无需置疑。1931年女儿陆叶萍出生,刚出生女儿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在此时义贞接到党组织委派要调到中央卫生材料厂出任厂长,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们生产必需的医用药品。
由于任务的急迫,为了革命的胜利,唐义贞无奈只得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当地的农民暂未照料,自己奔赴前线的后方。
革命于她而言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以前是,现在是,未来更是。革命女英雄唐义贞这一生对不起自己的女儿,但是她绝对对得起祖国,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事业。因为于她而言这是最重要的!
由于前线战事吃紧,伤兵的数量大大增加,对医疗用品的需求量直线飙升,特别是纱布,麻药等基础药品,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制作出合格的这些医疗用品十分困难,但是困难一定要克服,义贞每日每夜的努力,终于解决了前线伤员医疗用品急缺的问题。
被王明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陆定一在1933年董必武的帮助下终于平反,恢复了被开除的党籍,前往瑞金继续进行革命。与此同时出任中央卫生材料厂厂长的唐义贞,也受党组织调派前往了瑞金。这对相别已久的小两口终于久别重逢!
陆定一在得知,自己被按上右倾机会主义帽子时,自己的妻子虽然无法了解事情的完整的经过,因为这些都是机要机密,但是仍对自己是无条件地信任,而大为感动。“人生得此知己,足矣,足矣啊”遇上义贞实乃三生有幸。
但是好不容易重聚的小两口,没过多久又要再一次经历分别。由于王明“左倾主义”错误,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无奈之下红军主力只能开始长征,开始了这至今回想起仍令人怆然泪下的长征,那条铺满革命英雄鲜血的路。
而此时的义贞已身怀身孕,无法跟随主力部队长征,同一些伤兵和红军家属们一同留在了当时的根据地。在陆定一出发长征当天,唐义贞挺着肚子满怀不舍相送,两人约定待一切结束,尘埃落定,两人要相携共度此生到白头。可谁曾想这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这一别竟是永别。
红军开始长征之后不久,敌人便开始对这些留下的革命分子进行清剿。此时还受王明左倾主义的影响,唐义贞被党中央错误开除党籍,但这些并没有使这位满腔热血,为革命始终矢志不渝的女英雄放弃革命的信念,而是仍旧为革命而奋斗。
在孕晚期,这位伟大的母亲还照顾当时身受重伤的福建苏区土地部长游荣长,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游荣长最终脱离危险,转危为安。
后来义贞和其他几位女同志一起疏散转移,她们彼此相互约定,不管她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要是以后见到了其中谁的家人,便将托付的话告诉他们,她们抱着沉重的心情交代这可能成为遗言的一字一句。
义贞当时说:“你们如果见到定一,就转告他,只要我一息尚存,必定为革命奋斗。”
1934年11月19日,唐义贞在洼田乡生下了与陆定一的第二个孩子,为儿子取名为“小定”象征着两人的爱情,并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在孩子出生没多久,洼田乡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义贞接到省委的命令,要立即转移,寻找主力部队进行会合。面临此种情况,熟悉的历史一幕再度上演。万般无奈之下,义贞只得将还未满月的儿子托付给当地的一户农民抚养,和当年托付女儿一样。
满怀不舍地离开儿子,继续走革命的道路。跟随游击队四处寻找主力部队,但是还没找到主力部队,游击队便遭到了敌军的伏击。那是寻常的不过在寻常的一天,唐义贞等人被国民党第三十六师的一个团包围在乌蛟塘附近。
突围失败,唐义贞等人均被国民党抓住,敌人用白布蒙上她们的双眼,她们在地上被敌人边打边拖着走,被俘虏后的唐义贞,遭受敌人的严刑折磨。但倔强的她硬是不掉一滴眼泪,宁死不屈,不肯向敌人吐露半点有关部队的信息。
敌人恼羞成怒,每天对唐义贞严刑拷打,被俘当天,义贞曾将一封关于部队位置信息的密件给撕碎生吞了下去。最终,在每日每夜地残忍折磨下,这位女革命英雄死在了一个寂静的夜里。
敌人没有从她这里得到任何一点有价值的信息,十分愤怒的敌人将已经死掉的唐义贞开膛破肚,即使明知那封早已被义贞撕碎吞入的密报根本不可能找到,却仍要将其开膛破肚以此泄愤。
在那个异常冰冷的夜里,年仅24岁的唐义贞英勇就义。这位年轻的女人,还没来得及和丈夫相聚,还未再见女儿最后一面,还未再抱抱刚出世的儿子,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独自一人死在了那凄凉的夜里。
一直到1943年,在妻子死后的第七年,陆定一才知道了这个让他痛不欲生的消息。
妻子的逝去,让这个泪不轻弹的男儿,哭得像个小孩子。颓废了数个多月,几乎将一生的眼泪都流干了。终于在一天夜里,在梦中他梦到妻子对他的嘱托,终于从悲伤中走出,重新振作了起来。
他下定决心,要带着这妻子那份一块儿活下去,要将妻子的愿望实现,要替她完成它未完成的理想,为祖国繁荣富强奋斗,为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奋斗。
并一直寻找着两个孩子的下落,终于在1979年和1987年,分别找到了儿子小定和女儿叶萍。与失散了五十多年儿子女儿终于团聚。
总结
灰色的天空让人们日日夜夜陷入无尽的黑暗,但请你坚信黑夜终将过去,黎明一定会到来。这世界没有超能力,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他们是英雄,是我们的英雄,可是他们也是人,也会受伤,也会流血,也会死去。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谁也不会拥有超能力。但是她们不怕苦,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满腔为祖国报效的热血,有着一颗赤子的心。带着对祖国对人民忠诚的誓言,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的道路。
即使知道革命一定会流血,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扑上前,为大义就义。因为他们知道,在当时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为此愿意付出生命扑在最前方,因为在他们心里,祖国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
人早晚都要死,死亡并不是那么可怕,如果我的死亡是有意义的,那我愿意为了最终的胜利献出我的生命。这样的话,“我们的后代就再也不用像我们这样活得那么苦了”。
唐义贞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都是民族英雄,是值得尊敬的革命烈士。对英雄,我们活着的人应永远地缅怀他们,感恩他们所做的一切!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